【頭家的第一份工】接神的旨意前 他做了這工作才敢跟人說話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葉家剪黏已有百年歷史,家業帶來光環和壓力,第三代葉明吉每一步都走得戰戰兢兢,累也不敢休息。
葉家剪黏已有百年歷史,家業帶來光環和壓力,第三代葉明吉每一步都走得戰戰兢兢,累也不敢休息。
待在剪黏界22年,葉明吉手上有太多推不了的案子,除了廟宇以神意指名,葉明吉也說自己宗教責任未了,連退休2字都不敢說出口。案子越接越多,不只因為葉明吉的手藝精湛,也因他口才好,邏輯思維清晰,能清楚介紹企劃,取得廟方認可信任,而這項優點,來自他曾任職業務的訓練。
介紹剪黏,葉明吉可以滔滔不絕講好幾個小時不休息,為了宣傳,他四處辦展、授課,流利口才來自第一份工作-機械零件業務的訓練。
從小看父親在廟宇屋頂做剪黏,飽受風吹日曬,葉明吉原本下定決心不入此行。畢業後他到汽車零件廠擔任業務,其實和自己個性相反,「以前會怯場,看到陌生人不太敢跟他講話。」
口才突飛猛進的契機,是有次工廠舉辦3天的教育訓練,到了最後一天,公司突然要每個部門挑一位員工做5分鐘即席演講,題目為「感恩的心」,而葉明吉是第二位上台者,「我當下就慌了,怎麼辦?只剩10分鐘就到我講,當下腦中一片空白,可是上台突然很會講,我應該從那個時候才變性。」
當葉明吉體認到自己口才好,是在接班家業之後。某次他和父親葉進祿赴南投松柏嶺受天宮談接案,當時他剛返家接手剪黏沒多久,技術尚未成熟,父親卻推他上台簡報,「我爸的技術很好,口才很差,他根本沒辦法談成一個case,因為都是別人來找他接案。」
葉明吉(左)接班時,父親葉進祿嚴格要求他的繪畫能力,打罵都是家常便飯。(葉明吉提供)
因為松柏嶺受天宮在當地是大廟,台下三十幾位廟方人員,還有南投縣警局局長旁聽,葉明吉隱藏緊張,穩重介紹,「硬著頭皮用業務那一套,推薦自己,還好我做過營造業工務部經理,就用營造的角度介紹,解釋為何費用這麼貴。」
待會議開完,廟方主委摟著葉進祿的肩膀稱讚葉明吉:「這場如果沒你兒子,case就沒了,你兒子很厲害,能說到讓大家鼓掌。」回憶此事,葉明吉還記得父親臉上的表情,既欣慰又驕傲。父親過世後,他肩上的重擔,更沉了些。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