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自己首創的全立體作品,葉明吉滿臉興奮,1999年他嘗試創作全立體作品,還瞞著父親葉進祿。「他一直澆冷水,說別傻了,那很難。」利用收工時間,他花了半年偷偷創作《朝天龍》,2000年參加藝術家協會聯展,由當時市長許添財點睛,父親才發現。「其實他覺得做得不錯,但罵我『黑白做,沒嘎恁北尊重』,這種用詞,我知道他是稱讚。」
【天命難違番外篇】入行才3年 為何國寶大師們竟跟風他的作品?

葉家剪黏第三代葉明吉34歲才入行,1999年,他才入行3年,就自創剪黏全立體作品,一開始遭父親反對,直到2000年參加藝術家協會聯展,作品《朝天龍》被當時市長許添財點睛,父親才接受,也掀起剪黏界新風潮,影響另一位剪黏工藝大師陳三火與父親轉變創作風格。
堅持作品全立體,葉明吉希望讓剪黏走出廟宇,成為人人可以欣賞的藝術。當時《朝天龍》一躍成名,連剪黏大師陳三火都認同這個創新,還請教葉明吉:「立體的怎麼做?」後期才陸續創作許多立體作品。

眼看陳三火退而不休,葉明吉的父親葉進祿也不甘示弱,葉明吉回憶:「有功夫的人都這樣,輸人不輸陣。我爸覺得三火有辦法做立體的東西,他也要做給你看,因為一個朝天龍,影響剪黏的生態,才造就出很多立體作品。」
父親離世後,他的全立體作品陳列在工作室二樓,比葉明吉的作品還多。今年他配合文化部,將父子倆的作品運到到馬來西亞檳城參加「建築修復展」,運回台時遇上風浪,父親的作品因碰撞導致些許碎裂,他開玩笑說:「後期我爸的立體作品雖然多了,但他只聽其一不聞其二嘛,表面做出來的東西一樣,但裡面結構不一樣,沒作穩就出現很多問題,當然他的壞掉了,我的就沒事啊。」

吐槽歸吐槽,介紹父親作品時,他仍滿是讚嘆,深深佩服父親的細膩與畫工。尤其早期工具不若現代齊全方便,「當初沒有切割刀,只有修剪的鉗子,所以都要用鉗子握把去敲,他們很厲害,想要什麼形狀,敲下去都會往想要的方向裂開,我試好幾次都沒辦法,那要掌握角度和力度。」父子互相交流切磋,又彼此影響,剪黏世家果然虎父無犬子。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