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下的港人心聲03】鄧小樺:書店怎麼不見了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重回西洋菜南街,鄧小樺顯得有點感傷。努力爭取來的公共空間不再了,書店少了,絢麗的香港店家招牌也被拆光了。
重回西洋菜南街,鄧小樺顯得有點感傷。努力爭取來的公共空間不再了,書店少了,絢麗的香港店家招牌也被拆光了。
鄧小樺是《字花》發起人之一,現為《虛詞.無形》總編輯,有時參與社運。她是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電視文化節目主持人,亦在各大專院校兼職任教。
以前香港沒有「獨立書店」的概念,我們稱「二樓書店」或「樓上書店」,地面樓租金貴啊。念研究院時,我住在旺角,下樓沒幾步就是西洋菜南街,這是香港書店街,最熱鬧時有2、30家書店,我最常去樂文書店、序言書室、榆林書店等,很好買的,常常走沒二間店,就已經抱不動,先搬回租屋處。
去年是我特別傷心的一年,西洋菜南街行人徒步區被封,街道重回給車走的路。雖然最初那街也沒有行人專區,但很多文青、知青、社運朋友在這聚集,席地坐了就聊天,還有人開來小車,後頭電視播放抗爭影片,都是一般電視台不會播的,當然人就聚著看,警察來查來趕,他們頂著,週末又來。
我在這住了五年,那時我常在樓上寫論文,下面要衝突了,朋友電話來,我就衝下樓幫忙。當然也學會偽裝,警察過來,我一轉身:「要去書店。」還真的去買書,書提上樓,又下樓幫忙。
鄧小樺學生時代就開始參與社運,這是2005年末反世貿遊行舊照。(鄧小樺提供)
後來,西洋菜南街有了行人專區,街頭藝人也來了,討生活嘛!大家都能理解。但賣藝被視為行乞,是會被抓的。每次警察來,大家就把街頭藝人圍起來,讓警察抓不了。後來有個街頭藝人提告,竟然勝訴。這裡真是個戰場,打到可合法賣藝,這也是對於公共空間的抗爭。傘運後,也有老人家風雨不改地在這裡要求真普選,這是他們政治表達的空間。
去年,政府以大媽賣藝、法輪功爭議造成騷動,取消行人專區。我特別難過,有爭議應想辦法管理,怎麼直接取消呢?知道這只是藉口,拿走的是我們表達意見的空間。現在的西洋菜南街不一樣了,那些長到路面的好看招牌被拆,樓價愈來愈高,書店剩零星幾家。
傘運後,香港人幾乎沒了自信,感覺政府想做什麼,人民都阻止不了。但反送中行動後,國際非常關注,香港人的自信回來了,感覺又有點希望,政府再不能這樣膽大妄為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