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小三年級就學刨木屐的郭宗興說,木屐的手刨沒有SOP,完全靠手藝和經驗值,年幼時稍微不用心,弧度沒刨好,話不多的爸爸經過一看,也不會罵你,就一鞭下去,在嚴厲的教育環境下,也造就三個兄弟裡面,最不會念書的他,卻是唯一學到父親真功夫的人。
【台灣百年木屐史(下)】全靠經驗值的手工木屐 7天客製一雙

郭家有三兄弟,「我的兩個哥哥都很會讀書,一個現在開醫院,一個是公務人員,我是最不會讀書的那個,加上阿公很早過世,祖母在工廠住習慣了。」,身為老么的郭宗興說,小時候只要回到家,就是到工廠去陪阿嬤,耳濡目染下開始學做木屐。

雖然現在木屐工廠走向半自動化,能夠把早期一部分手鋸與手刨的部分,以機器取代,不過自動刨與手刨的中間,僅是馬達取代人力,郭宗興說,基本的手藝、倒角,都還是要會。

2011年之後,老木屐行在政府單位的國際行銷宣傳下,獲得不少海外產商邀約合作,但許多下單就是要一年幾十萬雙,甚至一百萬雙,「談完都不敢接」,他坦言,木屐的生產速度很慢,而且前期製作需要很長的陰乾時間,就算配合一部分的自動化生產,從最簡單的15道至30幾道工序,全部走完也要7天,而且這還是沒有樹皮的木材。

製作木屐除了手工要好,前期陰乾的過程,也被郭宗興視為是最重要的步驟,若木材內的水分沒有完全瀝乾,不只在切割時很耗損鋸片,即便做好成型,經過一段時間熱脹冷縮,木屐也會略微變形,甚至表面產生不美觀的氣泡,賣相不好。

歷經木屐產業的高低起伏,郭宗興感觸很深,他認為或許從前一招半式就能闖江湖,但塑膠拖鞋的興起,讓他花了很長一段時間重新思考木屐產業的價值。除了製作多樣少量的木屐,從高跟鞋、女用拖鞋、日系夾角拖、休閒涼鞋等,讓每雙賣到客人手上的木屐都是量身定做,他甚至還願意讓客人自己畫設計圖,只要能做就會接。

7年前,郭宗興在店裡遇到一對70幾歲的夫婦,他們從一開始一人買一雙,到後面越買越多,最後帶走17雙木屐,但讓他最印象深刻的,是這位在荷蘭開建設公司的台灣人告訴他,以前從荷蘭回來時,他都是帶著一堆荷蘭木屐送台灣朋友,這次他很驕傲終於能夠帶台灣木屐去送荷蘭朋友,郭宗興聽到這番話大受鼓舞,也更加奠定他把做木屐當作人生使命的理想。
府城百年木屐老店
- 地址:台南市西門路二段318號
- 電話:06-225-0372
- 營業時間:09:00~20:00,週一公休。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