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在台南賣關廟麵,競爭太激烈,便擴展外縣市市場,長子吳光林記得:「20幾年前,買關廟麵要跑到關廟的麵廠,或跟附近有批貨的商家買,比較是自產自銷模式,老爸做麵之後,他很積極找經銷商和批發商鋪貨,才把規模做大。」
【關廟第一麵3】研發300種麵條還有專利 他靠這招做到業界最大
吳金智完全沒製麵經驗,1996年便大膽標會籌40萬元買製麵機,創立上智關廟麵,38歲中年轉行,他只准自己成功,也坦言:「做關廟麵真的很簡單,我沒有學就直接做,賣機器的人在旁邊教而已。」真正的困難,是他突破關廟麵的傳統製程,麵條形狀與市場。
親自做麵、曬麵,吳金智還載貨北上找經銷商,供試吃介紹,常常當天往返南北,只睡4、5個小時,「所以身體退化很快,但沒事啦,過渡期而已,我一推出就賣得不錯,客人都會回流,如果每天這樣,早就死掉了 」。 當時吳金智不怕操勞,滿腦子只想著如何做出差異化且大量生產,他找來機器廠商共同討論開發醒麵機,還申請專利。
跟著他走進製麵廠房,麵糰在軌道上被緩緩送進擀壓機,途中便是醒麵時間,流程皆經過精密計算,吳金智介紹:「這是我發明的,但機器廠商要賣別人,我說沒關係,有錢大家賺,申請專利只是怕自己不能做,不是讓別人不能做。」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