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不忍岳母心血熄燈 他創雙管豬腸套出銅板排隊小吃 高雙管四神湯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高雙管四神湯以雙管四神湯、油飯、蚵仔麵線3大銅板小吃聞名景美夜市,高全能(左)是翻轉老店命運的靈魂人物,4年前已交棒長子高彥成(右)。
高雙管四神湯以雙管四神湯、油飯、蚵仔麵線3大銅板小吃聞名景美夜市,高全能(左)是翻轉老店命運的靈魂人物,4年前已交棒長子高彥成(右)。
高全能的岳母55年前頂下北市景美夜市裡的四神湯小攤,操煩生意無人接手,又遇喪子打擊,身為半子的高全能決定挺身承擔。掌廚後,全面升級原物料,並將四神湯的豬腸改為私房好料「雙管」,套了雙層的豬腸更添嚼勁香氣,生意爆紅。
因女婿無法繼承公有攤位,加上人潮擾鄰頻遭檢舉,高全能轉移至夜市外圍,小舅子想在原址撿現成,他悍然勸退。日操16小時,靠料好實在、薄利多銷站穩腳步,長子高彥成習得手藝,父子齊心擦亮自家招牌。
清晨6點,位於台北市景美夜市商圈外圍的高雙管四神湯廚房,四名員工快手將溫體豬小腸手工修油,翻面淘汰膽汁過多、吃起來易苦的次級品,再用粗鹽洗淨黏液,準備進行套雙管的重頭戲。

馬拉松備料 父子接力

人稱「雙管」的老闆高全能,挑出2條長短相當的腸子,用竹筷穿過其一,接著小心套上另一條,得靠巧勁才能將滑不溜丟的腸子套好,平均10秒套好一副,上百斤豬腸得花掉一個上午。
套了雙層的豬腸更有嚼勁,肉香也更加濃郁。
一旁鍋爐上,正以小火慢熬四神湯食材,浸泡整晚的糯米也就位待炊,「剩下的等我兒子中午來再處理,我先離開,你們隨意取景,都可以拍沒關係。」見我和攝影記者一臉錯愕,高全能頻頻道歉:「家父剛動完大手術,我現在得趕去醫院照顧…」焦慮擔憂全寫在臉上。
明明下午3點才開店,但馬拉松式的備料,全靠高全能與高彥成父子接力完成。擔心父親分身乏術,前一晚補貨到快天亮才休息的高彥成,頂著惺忪睡眼提早上工,炒料、拌油飯、煮麵線全不假手他人,今年35歲的他,4年前已從父親手上正式接棒當家。
以雙管四神湯、油飯、蚵仔麵線3大銅板小吃聞名的高雙管四神湯,在景美夜市飄香55年,原本是只有8個座位的無招牌攤販,24年前高全能從岳母黃羅月梅手上接下,大幅調整口味並研發招牌「雙管」、註冊專利,成為翻轉老店命運的關鍵人物,10年前用自家姓氏做招牌。
長時間熬煮的雙管四神湯,還加入陳年中藥酒提味。(60元/碗)
蚵仔麵線料多到快滿出來,每顆蚵仔都十分飽滿鮮甜。(45元/小碗)

為岳母分憂 辭職接攤

店務、家事兩頭燒,頂著長期睡眠不足的黑眼圈,高全能人如其名,早已習慣一肩扛起所有重擔,「我之所以接下岳母的店,全是意外!」早年老店位於巷弄內,60年代是由地頭蛇圍事兄弟經營賣油飯、四神湯,高全能的岳父黃金生、岳母黃羅月梅從苗栗北漂討生活,就在店裡洗碗、打雜。
「後來聽說是老闆娘過世了,兄弟才問我岳母願不願意接手。」當年要在夜市裡開店,須取得攤販許可證,1966年黃羅月梅頂下攤位,夫妻倆靠小生意養活2子1女,因生意普通,夫妻倆為求溫飽幾乎全年無休。身為黃家唯一的女婿,高全能原從事磁磚業務,妻子黃鳳嬌任職四零四科技,「有次岳母膽結石住院開刀,煩惱孩子都不接攤位,我看著老人家被子女拒絕的落寞神情,一時不忍心,才答應幫忙。」孝順半子的衝動決定,一度讓自家父母不甚諒解。
高雙管四神湯前身是位在夜市巷弄裡的小攤位。圖左為高全能的太太黃鳳嬌。(高全能提供)
黃羅月梅曾向女婿透露,小攤一天約有6千元收入,高全能盤算:「假設賺3千元2人分,每月有4萬多元,比當上班族好。」尚有房貸的他直到真正參與經營,才發現生意根本不如預期,常閒到幫別攤收碗盤,「說實在啦!如果生意好,誰不會押著孩子接,只有我這個傻蛋…」意識到說太多會傷了岳母,心直口快的他連忙踩剎車。
和丈母娘朝夕共處,多少也因經營理念差異,有些摩擦。「薄利多銷的概念人人都懂,差別在捨不捨得、做不做得到。以前我丈母娘很節儉,油飯、麵線今天賣不完,隔天繼續賣,口感當然有差。」然而更讓高全能無法適應的是,從答應幫忙的第一天起他就沒休過假,半夜收完攤、清晨又得出門補貨。
招牌雙管原本是高全能自家的私房好料,每一條豬小腸都得手工套管。

食材大升級 雙管爆紅

「我心想這是人幹的嗎?本來跟老婆說不做了,還來不及開口,大舅子就出車禍驟逝,看到岳父母遭受這麼大的喪子打擊,到嘴邊的狠話又說不出口,結果一撐就做到現在。」理性溝通無效,負責採買的高全能乾脆自作主張升級原物料,用來拌油飯的麻油從一斤200元換成千元等級,醬油也改用陳年老牌。
為了爭取早點收工休息,高全能裝給客人的油飯自動加量不加價,堆得像小山,「不想每天剩一大堆,卻意外變成客人口中的高CP值。」高全能得意地說:「我掌廚後2天賣的油飯量,竟是岳母以前賣一個月的加總,且從沒虧過一天錢,兩老對我刮目相看,但嘴上不承認啦!」
拌油飯的豬油,高全能(左)堅持親自上市場選購黑豬肉,再自行加工。
至於讓老店一戰成名的「雙管」,則是高家私藏的壓箱寶,「我家以前是屠宰戶,會套雙管自己吃,有巷仔內客人每次來都要挑豬腸頭,那是連接胃的部位,吃起來最脆,我被這些客人煩死了!為了賺他們的錢,才想說端出私房好料。」高全能笑說,為了命名,傷了好幾個月腦筋,因套雙管全賴手工製作,每天清晨岳父、岳母都得幫忙。高全能日操超過16小時,忙到連上廁所都沒時間,妻子黃鳳嬌下班後也得直奔攤位,「有時太太路上塞車耽擱,我打電話沒人接,脾氣一上來,連手機都摔爛。」長子高彥成國小四年級就在攤位幫忙,必要時還得擔任爸媽之間的潤滑劑。
因常大排長龍,影響鄰攤,高全能直言:「現實版夜市人生,絕不像電視演得美好,什麼光怪陸離狀況都可能發生,員工手腳不乾淨,瓦斯桶、倉庫的湯匙都會被偷,生意太好也會招妒,連我炸豬油都被舉報空汙,總之都沒朋友了啦!」加上一旁另租內用店面房東一口氣漲快2萬元房租,高全能一氣之下2011年遷往夜市外圍,另闢戰場。
高全能無法繼承岳母的公有攤位,10年前遷至景美夜市外圍,店面招牌走文青風。

自言沒撇步 用料實在

捨不得放棄攤位的黃羅月梅,曾有意讓開計程車的么子在舊址復刻老店,遭女婿斷然拒絕而作罷。高全能聲稱:「都賣一樣的,難不成一個正版、一個山寨版嗎?那我還怎麼活?很多事情不能講太明,再怎麼說,這間店岳父岳母也有很大的功勞。」80多歲的黃羅月梅從不接受媒體訪問,身子硬朗的她,偶爾會來店裡和老員工聊天。
黃羅月梅(左)與先生黃金生(右)55年前頂下景美夜市的無招牌攤位,是第一代老闆。(高全能提供)
兒子高彥成退伍後,跟在高全能身邊學手藝,父子倆改良蚵仔麵線湯頭,從純柴魚高湯升級成用豬骨、雞骨熬煮的醇厚高湯;過去黃羅月梅當家時的四神湯,只有薏仁一種配料,如今加入淮山、芡實、蓮子,就連用來提味的中藥酒,也不惜重本加入一斤6千元等級的肉桂葉,中藥食材在大甕中陳放一年,每桶藥酒光成本就破萬元。
「做生意沒撇步,就是東西好、用料實在,認真做。」在父親手把手訓練下,高彥成已能獨當一面,不愛面對鏡頭的他,把光環通通留給父親,自己一溜煙悶在廚房拌油飯、煮麵線。父子倆一個主外、一個主內,穩紮穩打,在夜市人生中,鞏固屬於自己的舞台。

顧客這麼說:料好實在 服務可升級

黃小姐,台北。
雙管有嚼勁,蚵仔麵線的蚵仔整碗快滿出來,每顆都很飽滿新鮮,雖然總是大排長龍,但店員手腳快,唯一缺點是食物很燙得自己端,如果能幫客人端上桌,服務會更貼心。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