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信功是世界首間外銷冷藏豬肉的肉品廠。1980年代董事長楊博仁花半年研究冷藏肉溫度,以長達70天的保鮮期成功銷日,引領台灣豬外銷高峰。
【醫生轉行賣豬番外篇】他養的豬要聽音樂吃地瓜 坐車像去郊遊

一向是肉品界資優生的信功肉品,幾乎是業界最溫柔善待豬隻的肉品廠。不只人道飼養、電宰,禁止踢打豬隻,飼養的豬隻甚至還會聽音樂,連運載的車速都有控制,因此長期外銷日本廠,連日本四大超商、迪士尼樂園都可見信功產品。
全盛時信功的契作牧場有150家,1天屠宰1500隻豬,年營收至少40億元,那是台灣豬肉出口最輝煌的年代,直到1997年口蹄疫爆發,生鮮豬肉被禁止外銷。但隔年,信功便成為台灣第一家獲日本農林水產省加熱肉品外銷指定廠,也赴陸設廠「信華食品」。
信華食品主供大陸內需與外銷,甚至連豬隻都自行飼養,楊博仁解釋:「我想讓品質控管更完整,因為豬的末期飼料會影響肉質好壞,如果是別人養的,你不可能天天在那邊看,我自己養的,就可以要求。」
從飼料開始,楊博仁要求添加地瓜與大麥,「可以提升豬肉油脂的甘甜度,降低油膩度,當然吃這塊肉就覺得芳香甘甜。」包括飼養環境播放音樂,隨時讓豬隻保持心情愉悅,連播放的時間都要精心安排,「必須是輕音樂,放半個小時,停1、2個小時,再放。」

為何播音樂需要間隔時間?楊博仁以人比喻,「音樂一開始聽都很好聽,但如果一直聽,最後牠會聽得很煩躁,也希望你關掉,只是牠沒辦法表達,所以間歇性地聽,音樂永遠是好聽的。」
豬比照人聽音樂,居住場地也不能擁擠,有固定密度,「太擁擠的話,豬就容易打架。」楊博仁說,也因養豬場距離工廠僅10多公里,他可以規定運輸車速度不能太快,「現在都可以定位、監控,否則一個緊急剎車,全部往前擠,這對豬是一種凌虐,牠不舒服嘛,我們常跟司機說『你就像載豬來遠足,讓牠們很快樂,真的有差,我曾經測試過,這樣的豬失重很少,如果拚命踢打的,失重很嚴重,因為緊張,牠會分泌毒素,有時候失重會產生3、4公斤。』
楊博仁賣豬肉40年,始終認為,「你要屠宰牠,牠已經對你有這麼大的貢獻,難道不能在牠最後一路,對他好一點。」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