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官方態度大轉變 中國企業債恐掀風暴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中國官方動作一波波,包括檢討網路科技巨頭、恆大集團被銀行暫停融資等,市場信心漸潰散。(東方IC)
中國官方動作一波波,包括檢討網路科技巨頭、恆大集團被銀行暫停融資等,市場信心漸潰散。(東方IC)
過去中國市場只要有危難,官方媒體都會不斷信心喊話,監管單位也會推出各項振興股市措施,甚至知會多家金融國家隊只准買不准賣,長年下來,培養出中國金融市場對官方的依賴性。

領頭企業 遭官方修理

但今年從螞蟻金服上市喊停、官方檢討網路科技巨頭、恆大集團被銀行暫停融資、補教業被整肅、華融集團爆發債務危機等,市場赫然發現,官方短期內將各領域的領頭企業全都修理了一遍。很明顯的,政策制定者已經釋放出,他們並不在意這些企業相關資產價格下跌的訊號。其中,恆大與華融集團分別是地產及金融業龍頭,都是「大到不能倒」的企業,這次雖然暫時解除危機,但都歷經數月才獲得紓困,且留下違約紀錄。可以視作官方在試探市場的承受度。
過去30年,中國企業奉行高度資本戰略,藉由資本市場的力量不斷併購成為國際級大企業。最好用的融資工具就是債券,尤其是國營企業,背後有官方支撐,10年前幾乎從未有違約紀錄。
然而這10年間,企業頻採用發新債還舊債的方式,不斷推遲還債壓力,一旦官方放手讓大型國企違約,市場勢必會對中國的債券大幅縮手,而新發行的債券募不到錢,企業違約率又會進一步推升,最差的狀況就是讓中國的債券市場掀起一股逃難潮。

風暴中心 指向房地產

根據Bloomberg與路透社的統計,今年底將有高達人民幣4.2兆元的中國國營企業債券到期,規模相當於去年全中國GDP的4%,以上半年中國違約債券達151億美元推估,下半年恐怕會有超過300億美元的債務違約。
更嚴重的是,中國企業債券未來3年陸續大規模到期的殖利率介於10至15%,當殖利率超過15%,意味銀行業幾乎不可能再對其釋放融資。在全世界QE盛行、錢滿為患的情況下,企業還要付出這麼高的融資成本,絕對是一個誇張的數字。
我們統計今年香港發行的中國企業債券將有535億美元到期,有340億美元的債券殖利率超過15%,而當中房地產企業又占了255億美元,可以想見房地產絕對是未來3年的債信風暴中心。
我認為未來2至3年固定收益投資人應先避開中國企業債券,如果已經購買,就要努力觀察債券價格,有反彈就減碼,特別是房地產企業相關債券,更要積極降低部位,畢竟它已經是一把正在落下的刀子。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