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社長廚房手記146】荷蘭鹿特丹藥膳鰻魚 魚群大咬後的食補災難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時隔多年,重現在荷蘭鹿特丹外港停留時吃到的「藥膳鰻魚」,好吃,應該可以繼續吃鰻魚了。
時隔多年,重現在荷蘭鹿特丹外港停留時吃到的「藥膳鰻魚」,好吃,應該可以繼續吃鰻魚了。
上船實習的第一個冬天,我到了荷蘭,船停鹿特丹外海,遇鰻魚潮,見識了鰻魚大咬的狂熱,洗鰻魚身上黏液洗到厭世,同時也吃「藥饍鰻魚」食補到流鼻血。大概一輩子的鰻魚額度都在荷蘭用光了。
船過赤道立現冬寒,北行風凜浪潮疊生。離開南非,天氣愈來愈冷,收到電報,取消法國之行,改道鹿特丹,船貨也由甜菜糖漿改為Gas Oil。原本已計劃再遊法國開始調班,對改道荷蘭有點失望,但荷蘭沒來過,總會有些驚喜吧。不過,11月下旬,歐洲好冷。
船停在鹿特丹外海等待入港。鹿特丹是歐洲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人工港,港外海面下布了許多防波塊等大型水泥柱。入夜後,香港大廚老葉看船員在甲板抽煙,吆喝大家來釣小卷打牙祭。船上生活規律無聊,到港前停錨外海常常會釣魚打發等船席時間。一經吆喝,老船員從船艙內搬出釣具,我從來不知道船上有那麼多釣竿。
海上釣魚和我以前陪老爸河溪釣魚的細鈎釣餌作業完全不同,他們是用螢光棒誘餌,下面一排輪鈎。丟到海面上,螢光棒載浮載沉,剎時間,海面上許多光點閃爍,光點下沉,手上感覺重量,一拉起,一條條黑不溜丟的,不像小卷。老葉大喊:是黑鰻。連忙拿大小水桶來裝。一聲喊,眾聲喊:鰻魚大咬。只見釣絲一拋一甩一拉,上來全是鰻魚。大廚老葉陷入狂喜狀況,三步二步跑回廚房,端出一桶極腥臭的內臟,站在船邊踮起腳尖將內臓丟到海面。
我倚著欄杆望海面看去,不得了,浪湧之下翻起糾纏的黑鰻搶食,白亮的肚皮翻滾扭動,在黑夜裡,如此數大,如此驚悚。船員們拉竿拉到狂喜,彷彿嗑藥。我屬老鼠,天性怕蛇,看著桶內彼此交纏在白沫黏膩中的鰻魚,一陣噁心,差點吐了出來。急看兩旁,沒有人注意到,還好。在群體狂喜的雄性激素氛圍中,我絕對不能自己示弱先行垮掉。
逐漸,狂喜轉成災難。大家收竿了,甲板上一桶桶滑溜活跳的鰻魚怎麼處理?當然不會是老船員,他們享受過拉竿釣鰻的樂趣,回房休息準備等下大啖鰻魚熱湯,我和另外2個實習生,是菜鳥,當然要幫廚。
沉甸甸的抬進廚房,大廚手腳俐落起大鍋燒水。我問,那麼大鍋要幹嘛?老葉頭也不抬地說:「燙洗鰻魚。」他說,等下水滾淋澆到鰻魚上,魚身上的黏液會起白膠,水一沖就掉了,很容易。這個容易的工作誰做?當然不會是他,而是我這怕黏滑沽溜小動物的小童工。洗一條兩條也罷,洗百千條就絕對是災難。回憶會擴大災難到荒謬的程度,印象裡面,我大概洗了1萬條鰻魚。
大廚拿起我洗得乾乾淨淨的鰻魚,誇獎了一番(我完全不需要這誇獎)。然後揮舞大菜刀,刀起刀落,手臂長比5元硬幣寛的圓滾鰻魚,被豪邁地切成大段。只見大廚落刀,砧板往旁一撇,魚段入大盆,再切,再撇,再入盆,直到全船人員夠吃宵夜的分量。
他另起一大一小兩鍋煮水,丟入大把黃耆、枸杞、紅棗,燉煮入味後,把切段的鰻魚丟進兩鍋內,蓋上鍋蓋,湯滾轉小火,燉上半小時。老葉要實習生通知大伙兒去餐廳準備吃宵夜,我心想其實不用,這些老船員早就聚在餐廳賭撲克等吃鰻魚藥膳。
鰻魚燉好了,我突然看到老葉抓了一把鹽丟進大鍋,嘗一口,說,好鮮,這補啊小裴。但小鍋卻沒加鹽,我問他。大廚說,小鍋是給船長的,他懂吃,交待藥膳不加鹽。那為什麼大鍋要加?大廚說我以前不加竟被他們嫌,他們嫌,我就加。我心想,以後要禮貌些,以免飯菜被吐口水也不知。
到了餐廳,煙霧瀰漫,鰻魚藥膳的熱氣和香煙味混在一起。我挺著背痠坐下來喝一口湯,湯頭好喝極了,加鹽提味也不錯,就是大廚太馬虎省事沒去骨,吃起來有點麻煩。心念一轉,還是別提的好,否則去骨仍是我的工作。
寒冷的冬天,一碗碗鰻魚藥膳湯確實暖胃安神。老船員起鬨說,老葉給我們吃那麼補,晚上怎麼消磨啊?等下敲你的門喔。老葉笑說:「你敢敲我敢開,就怕你不敢。」走出餐廳,風貫艙道,我身體一縮,好冷。
老葉要我去廚房把活幹完,鰻魚災難還沒結束。現在,刀起刀落的是我。我把鰻魚切段裝袋,一袋兩袋百袋千袋,然後冰進冰庫。我剁著鰻魚,感覺愈切愈大段,摸了一下臉,有血,是鰻魚噴濺的血?還是不知什麼時候流鼻血?大概吃太補了,抑或太疲累了。如何消磨夜晚?對我來說是剁鰻魚。
第二天船進運河,雖是冬天,運河兩旁仍見翻著黑土的農田綠籬。連排屋舍,白色粉牆黑色格狀木框,有點英國都鐸王朝建築風格。運河旁的老樹直起兩人高的後枝椏向上展開,枯葉零落,枝條糾纏,船行樹走,彷彿排排舞者在冷風中伸展腰肢。街道上田野間,往來群眾大多騎腳踏車。
靠港後,裝Gas Oil很快,不會停太久,有良心的大廚知道我愛四處逛逛,拿著採買單和船長說:「我請小裴下去買東西。」我下船進市集,可真是漂亮,要怎麼形容呢?鹿特丹真是個乾淨的城市,看不到垃圾,這是我在其他國家未見過的。我採買完,心想到荷蘭怎能不買花?
雖然是11月冬天,花店裡繁花似錦,應該是溫室種植的。我駐足在小蒼蘭的花桶前,有紫色、桃紅、鵝黃及白色4種,這個牙白透粉真是幽雅,我包了一束白色小蒼蘭,正要離開,看到有中國水仙的裸球莖泡在水盤裡。一球5、6株綠芽,還看不到花苞,我摸了一下,鼓鼓的應該有花芽,帶一球回船吧。回到船上,小蒼蘭挿入水杯,水仙用白石固定在水盤內,滿滿的春天在房間內盪開。
船離鹿特丹,晚餐仍是鰻魚藥膳,我想到堆在冰庫的鰻魚,可以預見這鰻魚藥饍會吃到地老天荒。而手上的魚腥味洗了多次肥皂也洗不掉。回到艙房內,小蒼蘭的香氣滿盈,我坐在燈前,用力嗅一下,小蒼蘭的香氣有淡淡的胡椒味,不是嗆香卻也濃烈。
幾天後,船到英國,我發現房內的水仙著花了,我刻了印:「臨溪心事」。寫了詩:「雪融林愈靜,風輕歲去遲。臨溪心頭事,燈前春幾枝」。印佈局普通,詩也普通。我現在也想不起來當時有什麼了不起的臨溪心事,就是一個強說愁為賦新詞的年紀吧。
當年在船上留下的青春印記。
今天就做這道「鰻魚藥膳」。我請南門市場「盧記」老闆幫我找鰻魚,他說:「黑鰻魚肉較粗,用白鰻肉較細緻。年紀大了,吃好一點吧。我幫你去骨洗掉表層黏液切段,你拿回家煮一下就好,很省事。建議裴先生起鍋前滴一些當歸米酒風味更佳。」好吧,既然老闆把我以前小童工的事都做了,我就來當大廚吧。
結果在住家附近的中藥店買黃耆、枸杞、紅棗,熟識的老闆一聽我要燉鰻魚,立刻說,台灣人燉鰻魚不加紅棗,反而加上川七、川芎、黨參及當歸。他說鰻魚藥膳除了補氣還要活血。而且還說,裴先生,黃耆用好一點的,要用北耆。
這下子和船上的藥膳有點不同了,但反正黑鰻已變成白鰻,藥膳的用料我就完全尊重專業,依他指示抓出2條鰻魚的中藥包量,老闆細心的把川七砸碎,另包在小棉布包內。
我回到家,煮一鍋水,丟入中藥鋪斟酌出來的分量藥包,湯滾先燉15分鐘(中藥鋪老闆說樂膳不要燉太久)。將切段的鰻魚放入,再整鍋移到蒸籠上蒸煮,轉中火蓋鍋蒸30分鐘,打開鍋蓋,撒上枸杞,切入老薑絲,滴上當歸米酒,上桌。上桌前,我酌放了2匙鹽,當年是喝加鹽的,就不要用船長小廚房的無鹽版本吧。而且,既然在家裡做,就用傳統藥膳的做法,以蒸代燉。當然您也可以省事用電鍋,外鍋一杯水解決。
回憶會擴大情節,當年的鰻魚災難,今天吃到嘴裡是鮮甜的,而且滋味綿長,還帶著小蒼蘭的胡椒香氣。

荷蘭鹿特丹藥膳鰻魚

材料:白鰻2條去骨切段,北耆、枸杞、川七、川芎、黨參一包(分量請中藥店斟酌),老薑切絲,泡當歸的米酒1瓶。
今天用的材料,後方是自己泡的當歸米酒。
我用WMF的廚房剪刀剪鰻魚,盧記老闆已先切斷。
鰻魚剪成段備用。
做法:
Step1:煮一鍋水,丟入中藥包,湯滾燉15分鐘。
今天用的藥材,是2隻鰻魚的量。
製作藥膳鰻魚要先燉藥材。
Step2:將切段的鰻魚放入鍋中,整鍋移到蒸籠上蒸煮,轉中火蓋鍋蒸30分鐘。
將切段的鰻魚放入鍋中。
藥膳湯頭很清澈。
整鍋移入蒸籠。
蓋上鍋蓋蒸30分鐘,我用爸爸車床的壓鎮。
Step3:打開鍋蓋,撒上枸杞,切入老薑絲,滴上當歸米酒,上桌。上桌前,放了2匙鹽,不要多,只是提味。
起鍋前撒上枸杞,切入老薑絲,滴幾滴當歸米酒。
藥膳鰻魚好了。
荷蘭鹿特丹藥膳鰻魚完成上桌,我用使君子配色。
鰻魚藥膳,且不論涼補或熱補,滋味實在鮮甜。
也可以省事用電鍋,內鍋材料全放入,外鍋1杯水,開關跳起,取出上桌。
藥膳鰻魚鮮甜美味。

掌廚人 裴偉

《鏡週刊》社長。雖是時事週刊領頭人,但私人臉書上只見每日吃便當或蒔花弄草全紀錄,偶爾還有下廚做菜心得。吃遍美食、喝遍好酒、說得一口好菜的裴社長,近來在同事催逼下,大方公開私人廚房筆記,圖解詳細,順便回覆各方親友綿延不絕的提問。

《鏡週刊》社長裴偉的青年時代曾在貨輪上實習,隨船走遍五大洲,現在每個週末在家複製記憶中的味道,也公開他的廚房筆記。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