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社長廚房手記159】辛意雲與清燉牛腩湯 延續40年的師生情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只以糖、鹽、時間炆成的明福版「清燉牛腩湯」,沒有搶味的滷包藥材,卻清鮮有味,像極了延貫40多年的師生感情。
只以糖、鹽、時間炆成的明福版「清燉牛腩湯」,沒有搶味的滷包藥材,卻清鮮有味,像極了延貫40多年的師生感情。
上課鐘聲響,辛意雲老師走進教室,同學交頭接耳地說:「這就是辛老師?」我端詳了一下,個子不高,皮膚不白,灰長褲,藍灰色短襖,不繫鞋帶的皮鞋,背了一個帆布袋,有點香港人的模樣,唯一扣分的是中分西裝油頭。
他走上講台,東西一擱,環視台下,氣場十足,開口卻有些沙啞,應該是平常講話太用力傷了喉嚨。他說:「二十班的同學好,我是辛意雲,你們高三的國文課由我負責。」「今天不用課本,我們抄黑板,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接著他很用力地在黑板上抄寫:「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急促的粉筆磨擦黒板聲音,好像心急如焚地想要把初唐傑作一股腦兒塞給我們。接下來的兩堂課,辛老師從春江講到明月,講「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年一問。這部分講的不脫前人智慧,好則好矣,倒也沒有特別驚喜。
但隨著詩句展開,有了相思,有了離人,江月緩升到樓上徘徊。他的詮釋精釆了起來。到了「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一聯,辛意雲說:「我對你的思念有如鴻雁長飛,因為只有飛的執念,所以時間停止了,也就是光不度,光不再傳遞時間。」我立刻想到電影《西城故事》中的舞會,羅密歐與茱莉葉眼神交會的剎那,周遭舞動喧嘩的人群全都靜止,時間停下來,只有兩人的情意是流動的,只有思念是長飛的。
辛意雲又說:「我對你的思念有如魚龍潛躍,盪水成文,像漣漪般將思念傳遞到你心懷。」以前的人解釋這兩句,多說連鴻雁與魚龍也無法傳遞信息。這樣的解釋完全無味。而辛老師的詮釋,喚醒了整首詩,有如醍醐灌頂,讓我不由得歡喜讚歎。也只有這樣,這兩句才能在春江明月離人相思後,力扛篇尾的「江水流春去欲盡⋯⋯不知乘月幾人歸⋯⋯。」那堂課後,我每週期盼國文課,覺得辛老師用力的沙啞講課欬唾成珠。
有一天,辛老師上完課合起課本說:「我知道大家高三,要考學了,但有沒有時間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雲門舞集的薪傳要公演,有沒有興趣參加?在舞蹈結束前,拿著火把從台上將薪火傳承下去。」如果是現在,家長可能會把辛老師罵死了,可是當時,沒人覺得不妥,二十班有過半的同學參加,辛老師是十九班的導師,他們班參加的人數反而不如我們班。
到了公演那天,我們在中山堂吃了排骨便當,先排演,準備晚上登場。那天的薪傳精彩極了。先民渡海,以藍布為海為浪為帆,舞者在滔天巨浪中翻滾。風平浪息,到台灣了,先民親吻土地,祭拜薪傳。我們拿著火矩從舞台上魚貫而下,只有幾步路,只是個儀式,但我心頭踏實,彷彿手上的火種是先民的薪火待傳。
那年的12月選舉,台灣的民主運動蔚然而生。我住在學校附近,晚上去聽選舉造勢,回到住處和同學愈談愈激動,連夜用白布畫了政治四格漫畫,趁黒綁在南海學園科學館的黑色柵欄上。第二天上學,發現校門口對面擠了很多人,對著漫畫指點評論,還有很多人在上面簽名。我從一開始的興奮莫名轉為忐忑不安。
國文課後,辛老師拉住我問:「漫畫是你畫的?」我點頭。他說:「打死你都不要說是你畫的。」我點頭。當天半夜,我和同寢室的室友,趁黑拆下布條,把這件事深深埋在記憶中的角落。翌年的聯考,我考得極糟,當然是自己努力不夠,與這波折無關。到學校拿成績單,辛意雲老師拉住我說:「我對你有信心,這一點挫折對你不算什麼。」
後來當記者,也注意到辛老師離開建中,到藝術大學任教,得過文化奬,開授的國學課程一位難求。幾次在國家戲劇院或音樂廳遇到老師,他不會老,仍是背著帆布袋,深素色棉質唐裝,頭髮仍中分,只是有些灰白。他從遠處端詳我,然後燦笑如朝陽地說:「裴偉啊,從以前到現在,你看起來就是那麼有氣質。」被老師誇獎,就算有些心虛,也是愉悅的。
二十班的同學陳永興得到台灣建築師大獎,我們約了班上同學和辛老師一起看展。之後,在「明福台菜」聚餐,我們一面喝著我特別點菜的「清燉牛腩湯」,一面聊起以前的課,一起參與的雲門公演。我看到辛老師眼裡有光,我想大家在他面前七嘴八舌的搶話,他看到薪傳的火把傳了下來。而明福的清燉牛腩湯,沒有搶味的滷包藥材,只有糖與鹽與時間,卻清鮮有味,像極了延貫40多年的師生感情。
2013年同學陳永興得獎,邀辛意雲老師(左三)參觀。晚上的明福聚餐太嗨了,忘了拍照片。辛意雲老師數十年如一日,但同學都老了。
我非常愛吃「明福台菜」。到了夏天,比較不點招牌的佛跳牆或鮑魚糯米雞,反而最常吃清燉牛腩湯。明福的清燉牛腩,牛腩軟嫩,湯頭清鮮,和牛肉名店「金春發」走同一路線。也曾問過明福的阿珠姐,她說,老師傅年輕時候在金春發做過啊!原來有這段淵源。很多店的清燉牛腩,都會加中藥材滷包,而且視滷包的藥材內容為商業機密。我今天做明福版的清燉牛腩湯,最好學,因為此祕湯的調味只有鹽和冰糖,完全不加滷包。
明福版清燉牛腩湯要煮得好,有許多小細節。其一是不加滷包;其二是燉湯時要放完整一球洋葱,增加湯頭甜味;其三是最後放薑絲與三星蔥末增香;其四是祕密武器,起鍋前加入泡了當歸的米酒,不要多,但整鍋湯都醒了!
當然,牛腩品質要好,我今天特別挑選台灣牛的白腩切片,過熱水後用冷水沖洗掉血水,再入砂鍋小火燉煮,接下來的兩小時,時間會讓清燉牛腩湯更臻美味。這道湯全靠牛腩本味,可千萬不要加紅白蘿蔔。許多的事情,就像這碗清湯,牛腩在糖與鹽的撞擊下生添美味,這滋味有如醍醐,盪水成文,喚醒40多年前的課堂回憶,但已是落月搖情滿江樹。
開始第二本廚房手記的拍攝工作,有些菜當時只有做法,現在被鏡文學的總經理董成瑜要求重寫內容(很嚴格),我只好聽命行事。這是重寫的新內容。

明福版清燉牛腩湯

材料:台灣牛白腩3斤(或台灣牛三叉筋肉)、洋蔥1顆、薑絲、三星蔥、鹽、冰糖、泡了當歸的米酒(我買了100元的當歸,塞入一瓶米酒中,已超前布署一個星期)
明福版清燉牛腩湯用到的所有食材。
做法:
Step1:洋蔥剝掉外皮洗淨,保持全球完整,勿切絲。中薑切絲、三星蔥切花。
洋蔥剝皮、中薑切絲、青蔥切花。
Step2:一鍋熱水入牛腩汆燙,過水撈起,用冷活水沖洗掉血水。
今天準備的牛腩。
牛腩全數下鍋汆燙。
將牛腩散開浸入熱水。
約莫燙到這個程度即可。
開始沖水,洗掉血水。
沖水至清,通常是砂鍋放水加熱,另一邊沖水,等砂鍋水滾,這邊也沖好了
Step3:用砂鍋煮水,放入牛腩、一球洋蔥,開大火煮。
在熱水中放一粒洋蔥。
放入汆燙過的牛腩。
把牛腩全部放入。
開大火煮牛腩。
Step4:水初沸時開始用細篩撈浮渣,這個過程很煩,但重要。大約撈10次左右,等湯大沸,再繼續撈細渣,至湯清。再用大湯匙撈浮油,這部份較為簡單,油應該很少。
用細篩撈起浮渣。
反覆撈10次後,換成用大湯匙撈浮油。
撈完浮油浮渣,湯頭變得清澈。
Step5:之後轉小火,加入鹽、冰糖,試味。分量要自己拿捏,先放少,再慢慢調整,然後蓋上鍋蓋,不理它。(這時候把廚師角色交給時間)
轉小火後,加鹽調味。
準備冰糖。
下冰糖調味,自己試味,拿捏糖、鹽分量。
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燉煮2小時。
Step6:小火燉煮約2小時後掀蓋(起碼要1個半小時),試牛腩軟度,湯頭味道。可。將洋蔥取出,加入薑絲。
完成的清燉牛腩湯滋味有如醍醐,盪水成文,喚醒40多年前的課堂回憶。
放入大量薑絲。
Step7:蓋鍋蓋10分鐘,讓湯頭再沸。掀蓋,加入葱花,倒一些當歸米酒提味。關火,上桌。湯頭清甜、牛腩鮮嫩,有醍醐味。
撒上蔥花、淋上米酒提味。
Step8:若您隔餐要再喝清燉牛腩湯,請用蒸的,切莫原鍋再煮。
明福台菜版清燉牛腩湯清甜有味。

掌廚人 裴偉

《鏡週刊》社長。雖是時事週刊領頭人,但私人臉書上只見每日吃便當或蒔花弄草紀錄,偶爾還有下廚做菜心得。吃遍美食、喝遍好酒、說得一口好菜的裴社長,在同事催逼下,大方公開私人廚房筆記,圖解詳細,以回覆各方親友綿延不絕的提問,近來結集出版為《裴社長廚房手記》,頓成暢銷書。

《鏡週刊》社長裴偉吃遍四方,也跟各方名廚學菜,最後融會貫通為自己的食譜,近年每個週末都在家做菜,現在也公開他的廚房筆記。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