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王破魔咒番外篇】不滴水、反向傘、碳纖傘 那些年我們撐的爆款傘都出自他的商業鼻 大振豐洋傘總經理陳生宏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陳生宏(中)選貨眼光精準,每款雨傘從傘布花色挑選到設計搭配,都由他與大振豐團隊親自操刀,再交由協力廠製造生產。
陳生宏(中)選貨眼光精準,每款雨傘從傘布花色挑選到設計搭配,都由他與大振豐團隊親自操刀,再交由協力廠製造生產。
傘的流行更迭快速,但有些傘,你就算沒用過,絕對也看過。深耕傘業44年的陳生宏,一手賣紅多款經典傘,包括打入量販通路的不滴水傘、單價破千的碳纖傘以及弧面反向傘,商業嗅覺靈敏了得,一推出即席捲市場、引領潮流,來看看那些年我們撐的爆款傘,有哪些出自傘王之手?
「要買傘或想賣傘找大振豐穩妥當!阮平均3天推一款新傘,全台灣找不到架澎派ㄟ。」陳生宏帶我們參觀他的百萬庫存,看在外行人眼中,這些庫存可能都是壓力,但他卻老神在在地說:「種類多是我們的一大優勢,每個季度都有變化,一款傘別人只敢做幾百隻,我做上千隻還怕不夠分,這些都是時間累積的有形資產。」
1989年,大振豐率先引進塑膠伸縮傘殼的不滴水傘,打入量販通路。(大振豐洋傘提供)
目標要當傘界海渡(日本最大綜合批發商),陳生宏解釋,一把設計傘如果只做單一色,在市場上看起來太單薄,從下傘布訂單,2,000到3,000碼傘布大約可做2,400支傘,「我們一次會做4到6種顏色,你算算這樣有多少支傘,就知道我們的囤貨成本有多高。」為此他積極開拓各式通路,從街邊小店、百貨量販、超市,不同通路要的款式、價位大不同。
「如果只做單一通路,那實在太簡單了,根本不用囤那麼多商品種類,但現在大振豐的精準行銷成功率可達7成以上,加上傘的保存期限長,不像食品有消耗品壓力。」擔任業務部協理的么子陳奕錩舉千鳥格為例,通過設計,可以有多樣變化,對於抽象的流行定義,父子倆口徑一致地說:「只要消費者沒看過的都是新的。」
傘行學徒出身的陳生宏,44年前用10萬元創立大振豐洋傘,靠獨到選貨眼光與創新材料搭配,每年賣出100萬支傘,稱霸內銷傘王。
早年當同業還在賣俗擱有力的四色傘時,大振豐已自創「飛蘭蔻Feeling Cool」品牌,增加粉紫、水藍等活潑配色,搶攻市場,然而真正讓品牌立於不敗地位的關鍵產品,其實是獨家引進加了塑膠伸縮傘殼的不滴水傘,強勢攻占萬客隆、家樂福等量販通路。
「不誇張,那時只要能裝進傘殼裡的長傘通通都能賣,一支490元,光一間家樂福春日店1年就可賣400萬元。」陳奕錩透露。然而陳生宏並不以此自滿,透過傘骨廠牽線,和主打年輕少女族群的日本Là petty à loup三隻小熊品牌合作,針對台灣市場偏好,開發一系列五摺口袋傘、鉛筆傘、珠光色膠設計款式傘,成功打入三商百貨。
因應瞬間強風,推出可抗14級強風的衝鋒傘,雙層碳纖傘骨強化結構。
一次又一次的獨到開發眼光,讓陳生宏在傘界打響名號。為了挑戰千元以上的高價市場,1999年,陳生宏與太太率先引進碳纖維傘骨,搭配台灣福懋超薄傘布,整把傘只有190克,是傳統鐵骨傘的1/5重量。因單價高,同業沒人敢做,夫妻倆一口氣下訂1萬打,推出7、8款花色,當時想得到的雨傘通路,包括雨之情、劉福記等通通都得跟2人拿貨。
2015年推出獨家弧型反向傘,1年賣出36萬支。(大振豐洋傘提供)
無獨有偶,2015年,大振豐率先推出弧型反向傘,傘骨採碳纖材質,一支定價破千元,1年狂賣36萬支,震撼市場。傘業很吃流行更迭,當同業一窩蜂搶進,創新傘款的熱銷甜蜜期也越來越短,最終流於削價紅海戰,陳家二代人靠著敏銳商業嗅覺,保持不敗。
和日本花藝大師木村貴史合作推出PLANTICA聯名傘。
「我的目標是立足台灣、放眼世界。」近年,團隊除了持續開發機能傘,像是比手機還輕的羽量級自動開收碳纖傘、可抗14級強風的衝鋒傘,也和日本花藝大師木村貴史合作推出PLANTICA聯名傘,讓雨傘變成時尚配件,並積極找尋海外代理商,準備將台灣設計賣向海外。
大振豐代理單價萬元起跳的義大利傘王Pasotti手工傘,傘頭為手工雕刻。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