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過去數年的順風順水不同,很多投資人都有相同感覺,那就是今年錢變難賺了!以美股來說,截至4月下旬,標普500指數已下跌約8%,不過,倒也有異軍突起者,從SPDR各產業板塊的ETF中,可以發現公用事業(XLU)繳出近7%的成績、必需型消費(XLP)逆勢上漲逾4%,而觀察其中成分股,「股息成長股」占了多數。
【理財最前線】獲利穩且配息年年長大 8檔股息成長股出列

今年股市波動加劇,選股難度大為提升,高殖利率股成為投資顯學。放眼台股1千7百餘檔上市櫃公司,連續數年派發股利的不在少數,卻鮮有逐年增長的「股息貴族」。在專家眼中,股利政策連續提高的企業,代表競爭優勢顯著,且伴隨穩健的獲利能力與財務體質,是市場震盪期間讓人可安心投資的標的。
企業營運穩定 擁競爭優勢
「美國有許多公司營運歷史悠久,營收利潤穩定成長,配息也每年增加,因此有個統稱叫做『股息成長股』。」美股投資達人施雅棠解釋,通常股息配發一年比一年還多,代表企業營運模式夠穩定,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動,仍有足夠現金回饋投資人,像是連續65年調高股息的寶僑,以及麥當勞、嬌生等皆是。

投資達人「市場先生」許繼元指出,這類長年穩定配息的公司,主要著重在股利保持成長的方向上,為確保未來仍有足夠的現金流,以支付股息持續增長的能力,因此,美股股息成長股除通常以連續十年股息成長作為第一關篩選標準,還會增設一個條件:股息配發率需低於75%,用意在避免選到「配的比賺的多」的股票。
從此精神出發,本刊為讀者篩選台股連續10年股息持平或增加,但考量台股投資人偏好高殖利率股,進而使企業樂於提高盈餘發放率,因此只要近一年股息配發率低於100%皆入列,加上希望近3年公司獲利穩定或成長,篩選下來共有8檔入選,包括傳產股大台北、杏昌、鑫永銓、櫻花及軟體股關貿,電子股世界、創意、信邦也名列其中。
財經專家謝晨彥分析,今年經濟成長力道趨緩且持續升息,科技股難免遭到降評修正,高通膨也影響消費意願,因此8檔個股中,像是世界、創意等,過去幾年是受惠景氣紅利,股息才能年年增加,未來繼續往上恐有困難。
「相對來說,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民生必需消費類如杏昌,或有特許權保護及需經營牌照的行業如大台北與關貿,才更有機會維持營運穩定成長、達到股息配發年增的目標。」謝晨彥補充。
大台北:剛性需求獲利穩 成股息成長王

專門供應台北市超過30萬戶天然氣的大台北瓦斯,公司成立至今已屆滿50年。財務部伍協理表示,「天然氣產業屬於剛性需求,走過早期大舉投資埋設管線的艱困時期,近10年逐步回收資金,現金流量相當平穩,因此每年獲利與股利政策不會有過大浮動。在汰換老舊管線的業務上,則根據使用年限與營運現金流來制定漸進式更新計畫,保障股東權益。」
雖近年在疫情干擾下,商業活動降低造成售氣收入略為減少,不過,因房地產火熱市況,增鋪瓦斯管線帶來的裝置收入多有彌補。轉投資的股利收入也相當平穩,即便將來房市開始下滑,公司平時累積足夠的保留盈餘,也能繼續推進增配股息的政策。
謝晨彥指出,「大台北400張以上大戶持有比例高達8成,顯示股東大多是長期投資者,加上寡占事業有業績和毛利率穩定的優勢,營收不易受大盤影響。」相較存股的「經典不敗款」中華電,過去10年大台北含息報酬率以超過170%、打敗中華電約140%的成績,更寫下連續14年股息增長紀錄,位居股息成長股首位。

杏昌:洗腎人口逐年增 拚股息增發連莊
擁有眾多獨家代理產品的專業醫材通路商杏昌,同時切入洗腎中心、居服照護等多角化經營,營業項目遍及醫療院所。
發言人李映芬表示,「在醫療產業中,不論景氣好壞都有穩定獲利,即使是疫情下還是有就診需求,加上公司資本支出較少,每年股利政策以至少持平的方向為標竿。未來業績緩步成長,儘管因發行公司債而擴充股數,每股現金股利有望維持水準。」

根據去年資料統計,台灣洗腎人口逐年增長直逼10萬人,隨著平均壽命攀高,醫療耗材及保健品需求大增,定期的血液透析服務,不僅帶動產業龍頭杏昌每股盈餘不斷成長,2021年達8.99元,更連續13年配發股息。謝晨彥直言:「從今年第一季營收年增率逾10%,可以看出公司發展樂觀,如此一來,每年股息也可望持續長大,長期投資杏昌,有機會贏得配息又賺到價差。」
關貿:政府訂單加持 B2C再拚高峰
關貿前身為財政部旗下小組推行貨物通關自動化的網路公司,近年不但在疫情下,網購交易量大增而報關次數大幅提高,更因協助政府建置防疫資訊需求而聲名大噪。發言人陳雪桃表示,除配合口罩、振興券、疫苗等政策執行一次性的系統整合專案外,也涉足流通電子商務一條龍的供應鏈服務,提供連鎖量販店從下訂單到交易後開立發票的整合平台,目前業務占比已高達近5成。

而公司也趁宅經濟熱潮,提前布局未來資料雲端與資安聯防等項目,將業務從原先的政府及企業端,延伸至B2C的商業模式,獲利表現預期將持續進步,延續「3率3升」及股利成長的表現。
謝晨彥補充,關貿擁有濃厚「國家隊」色彩的護城河,且業務具壟斷地位,承包政府訂單對獲利挹注尤其顯著,加上最大股東財政部持有3成以上股權,儘管成交量低,但有波動不大、股價穩定的特性,對投資人相對安全。
最後要提醒的是,股息成長股股價非暴衝型,尤其是傳產股通常牛皮,「但配息成長的本質是選擇越來越賺錢的公司,就像年年加薪一樣,建議關注年營收、每股盈餘的延續性,若持穩或成長就續抱。平時也可採取股息再投入的作法『滾雪球』,這樣一來將能隨時間創造可觀的複利效果。」投資達人林群坤建議。當然趁市場大跌、選在殖利率4%以上時進場,更能進一步拉高獲利成績。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