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曾有機會拜訪特斯拉,當時公司自信地說,市場上看不到對手,因為大家都在打假球。等到哪天看到車廠全力投入電池,那才是玩真的。」凱基未來移動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說,現在不論福特、豐田或BMW,皆積極投入電池廠,金額動輒數百億美元,「未來電動車霸主還不得而知,但不論是誰,電池市場都將受惠。」
【理財最前線】瞄準7檔台股2檔ETF 聰明搶搭儲能商機

繼智慧型手機後,電動車是最具市場影響力的投資題材;其中,電池及儲能相關供應鏈更是重中之重,「得電池者贏天下」已成為市場共識。此外,碳中和趨勢下,綠能儲能躍升產業明星,國內包括台泥及台達電等績優公司都相繼投入搶市。但要如何在儲能供應鏈中,選出最原汁原味、具代表性的標的?

綠電成趨勢 儲能不可少
除了電動車這樣殺手級的應用外,綠能儲能也是刺激電池需求成長的一大動力。根據彭博預估,2050年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將提供全球近7成發電量,「但綠能間歇性發電特性,常導致電網供電不穩,甚至出現系統性當機風險,因此再生能源併入電網的建置,需有儲能技術做配套。」中信電池及儲能ETF經理人詹佳峯表示,目前預估至2030年全球鋰電池市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30%至40%的速度增長。
最明顯的例子是台泥砸下百億元,建置全台最大鋰電池廠,積極切入全球市場、打國際盃,與世界其他電池廠合作開發儲能需求。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就曾斬釘截鐵地表示:「綠能若沒有儲能,就無法支持電網結構,儲能是必須的。」說明公司為何切入能源事業。

重點是,在全球電動車及碳中和2大驅動力推升下,投資人該如何大口咬定電池儲能相關商機?詹佳峯指出,從選股角度來看,應把握3原則:買上不買下、買大不買小、辨別主要營收來源。「以電動車供應鏈為例,相較下游電動車廠,上游的電池製造廠能享有較高毛利,也就是必須『利』爭上游,才有機會獲得高報酬。」
電池上游廠 儲能不可少
詹佳峯進一步舉例,像寧德時代為全球第一大電池製造商,與特斯拉簽約供貨至2025年;美國的雅保為全球第一大鋰礦生產商,掌握多處鋰礦開採權。「像這些電池上游大廠,握有技術、礦產資源,是下游車廠策略聯盟的首選;反觀小廠,在原料成本大漲下轉嫁風險提升,投資人最好避開。」

至於台廠供應鏈,則有「市值大的不夠純,較純的市值又太小」問題。財報狗行銷經理林威宇,過去投資綠電個股成績亮眼,他直言,就儲能來看,現階段台股看不到適當標的。「以台達電、大同為例,即使綠能儲能商機爆發,營收成長翻倍,對整體營收貢獻可能也不到3%,加上各國補貼及課稅政策、上游鋰礦價格飆漲以及電池路線之爭,對台廠來說都充滿不確定性。」

林威宇認為,發展綠能是政府既定政策,未來台電必將透過即時備轉輔助,將再生能源藉由「削峰填谷」作用穩定輸出;「長線角度看,儲能勢在必行,但台股投資要抓緊驅動點,如政策引導、獎勵或補助措施消息出籠時趁機上車。但若想參與電動車電池商機,就應直接買相關ETF,鎖定全球大廠。」
永豐智能車供應鏈經理人林永祥進一步解釋:「以電動車而言,台廠優勢在中下游的能源管理系統、電能監控溫控系統,雖然吃不到電池上游大餅,但後續整合及管理商機,台廠都有機會掌握。選股部分,在產業資本密集度高的特性下,建議以大型模組系統廠為主。」舉例來說,像台達電、光寶、台泥、致茂,在電動車優化能源管理部分,就是長線投資可留意的選擇。

搶本土商機 瞄準中下游
至於綠能儲能部分,林威宇建議,要搶本土商機,可注意相關工程建設題材。而國內較具代表性的公司,包括士電、東元、旭隼,未來都可持續追蹤。
換句話說,在全球致力碳中和及電動車市占攀升下,儲能需求起飛。想搭上趨勢列車,必須先釐清自己買到的是牛肉還是蘿蔔。以一輛要價200萬元的電動車估算,電池成本約占60萬至80萬元,上游電池、原料廠的利潤,是最肥美的一塊肉。但台廠商機主要在中下游的電源管理系統,想直接參與電池投資,建議透過國內發行的ETF。
再看目前國內上市ETF,與綠能、電動車及電池儲能相關標的共5檔;其中,中信綠能及電動車(00896)及永豐智能車供應鏈(00901)追蹤的是台股指數,成分股以半導體、電子周邊及充電系統為主。「台廠強項在電動車智能化,也就是如何讓車變得更聰明,至於上游電池商機,基本上是看得到但很難吃到。」林永祥表示。

採分散布局 長線釣大魚
另外的3檔ETF則放眼全球,但成分股內涵差異頗大。其中,富邦未來車(00895)前十大持股以車廠為主,像是特斯拉、豐田、福特、通用汽車,另外半導體也占一定比例,包括輝達、英特爾、台積電及超微;而電池儲能、甚至充電系統等供應鏈占比,則相對少許多。
想聚焦綠能儲能,較值得注意的2檔ETF,則是國泰智能電動車(00893)及中信電池及儲能(00902)。先看中信電池及儲能ETF,成分股有4成左右在電池上游原料設備,6成在中下游儲能科技,是目前國內最能咬住全球儲能趨勢的ETF。而國泰智能電動車ETF,電池儲能相關占比約2成,從上游鋰電池原料,到下游龍頭車廠,全部打包在內,以電動車供應鏈來看相對完整。
國泰智能電動車ETF基金經理人游凱卉指出,未來十年,儲能市場成長關鍵在電動車。亦即要掌握全球電池儲能商機,資產配置必備電動車ETF。不過,因近期受到美國聯準會升息預期影響,美國科技股回檔,拖累電動車ETF表現。

她建議,在市場資金開始緊縮、投資波動持續擴大下,投資人若想介入電動車及電池儲能投資,宜採分散分批布局方式,低接不追高。並留意接下來升息腳步,及全球電動車滲透率,同時緊盯電動車龍頭車廠獲利表現,以放長線釣大魚方式,穩健參與儲能趨勢。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