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父親安寧病房教打版 他辭主管職接西服老店 男裝社西服號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呂紹白喜歡手作,國中畢業就希望接手家裡的西服老店,父親卻一度因為行業太過辛苦反對他接班。
呂紹白喜歡手作,國中畢業就希望接手家裡的西服老店,父親卻一度因為行業太過辛苦反對他接班。
男裝社西服號在桃園創立逾一甲子,曾有過訂單應接不暇、現金塞滿抽屜的榮景,後不敵成衣、精品西服攻城掠地,生意大受影響,老老闆呂銘置不願兒子呂紹白走上同條辛苦的路,一巴掌打掉他想念高職、接手老店的想法。
直到呂銘置病重,終於決定讓兒子接班。呂紹白除了訂製西服,也切入鮮少師傅碰觸的修改市場,開拓客源。打破老師傅死守的規矩,滿足顧客不符傳統的需求,吸引更多人上門。他捏著針線將布拼綴成衣,也拼綴著自己夢想的人生。
對比鄰近火車站前百貨林立,桃園區民生路上店景陳舊許多,處在其中的男裝社西服號,透明櫥窗、白色基調裝潢,看來明亮清新,與逾60年店齡差異頗大。
呂紹白前幾年幫當時2歲的兒子製作了1套小西裝,別緻又可愛,現在擺在店裡當樣品讓客人參考。

父經營慘澹 反對子接班

店內著一身帥氣西服的二代老闆呂紹白,俯身低頭在唯一透露出歷史感的木桌上細細作業。拿著粉土與打版尺的手在藍黑色面料上標點、拉線,慢而穩地勾勒出男裝背心雛形。「我用白報紙打好版,再拷貝畫在布上。以前爸爸是直接在面料上畫,我經驗沒他豐富,照做布料可能會不夠,還要剪、接,穿起來就厚一點。」呂紹白斯文的臉上露出靦腆笑容,雖然從小把縫紉機當玩具,但父親病後才真正開始學做西服,至今約莫9年,自然難與父親50年功力相比,「我爸爸曾經幫駝背的人做西裝,穿起來背是平順的。」
男裝社西服號許多老客人與陳月霞(左)都已成為朋友,呂紹白(右)接班後,依然相挺。
60年代男裝社西服號在桃園創立,起初經營者是呂紹白的伯父,後來轉業,將店面交給弟弟、呂紹白的父親呂銘置。「我爸十幾歲開始學。早年訂做衣服除了結婚、生日,一般都是經濟相對優渥的人,生意很好。聽長輩說這桌子的抽屜,拉開來滿滿都是錢,但我接的時候只有赤字。」
台灣訂製西服輝煌時期是7、80年代,彼時成衣與國外大品牌尚未鯨吞市場,婚喪喜慶、逢年過節,人們想要體面,訂單接不完,這些高光時刻,1982年出生的呂紹白來不及參與,母親陳月霞也沒經歷過。
呂紹白習慣在白報紙先打版,除了精準,下次客人上門訂製也能減少誤差,維持同樣的品質。
「我1979年結婚,那時候就不好做了。」陳月霞也是裁縫出身,學的是女裝,婚後幫忙先生做男褲、襯衫,2人從早忙到凌晨,收支卻僅能平衡。「阮先生足龜毛,一點點所在他覺得沒做好,就整件拆開重做。真正要算,一針嘸一箍(元)。」加上呂銘置早年為了多賺點錢,總是熬夜製衣、喝酒應酬,肝功能受損,常發燒住院,生意大受影響,「我都一早搭公車到林口看他,10點前趕回桃園開店,這樣過18年。」經營慘澹讓他們不曾想過讓兒女接手,孩子有意願也拚命阻擋。

病房學打版 職訓奠基礎

「我從小就對手作、技藝有興趣,聯考時說想念高職、之後接班,爸爸聽到一巴掌就打過來。我們這世代都被逼著念書。」呂紹白最終妥協,大學考進建築系,大二還是因為沒興趣選擇休學。沒開口跟父親說想回家,他賣衣服、做物流、當業務,最後在一家公司擔任小主管,父親的健康狀況此時急轉直下。
「他本來就肝硬化,後來長腫瘤。」生命倒數,呂銘置終究捨不得手藝失傳,「因為腹水很嚴重,我爸發現自己時間不多了,就問我:『你想不想接?』」等了十多年,呂紹白終於等到這句話。
「大概半年時間,我下班回家爸爸就在這張桌子教我。他講的我聽不懂,說這裡點一下、那裡點一下,連過來就一條線,我問為什麼,他說你背下來就對了,我覺得不行。」父子2人都急,都怕時間不夠,每天以吵架結束課程。呂銘置直到進安寧病房心裡都還在懸念。
男裝社西服號創立逾60年,呂紹白從小在店裡長大,布料、裁縫機是他的玩具。(呂紹白提供)
「爸爸最後是在病房教我袖子怎麼打版,我買了小朋友的畫圖板讓他畫。」那時呂紹白已無心學習,「他也講不清楚,我在想到底是他不會教,還是已經病到連最熟悉的東西都忘記。」他有些語塞,停頓一會兒才接著說:「他是老師傅ㄟ,怎麼會都不記得。心很酸。」
2週後父親離世,母親幾乎崩潰,「我辭職回家整頓,發現這幾十年都是靠他們的勞退在撐。」呂紹白坦言父親不是會做生意的人,「被人說太貴就降價;量大包給別的師傅做,對方延遲交貨,客人拿不到,但我爸爸卻只信任那個師傅,不換人。」
呂銘置十多歲跟著哥哥當學徒、製作西服,資歷超過50年。(呂紹白提供)
找原因的同時,呂紹白也找老師把課程補足。職訓局開班,沒男裝就學女裝,先打底裁縫製衣的基礎;網路上大師級人物不藏私,將技巧拍成影片分享,他一一收藏;也感恩父親人緣好,詢問父執輩時,大多都會說:「這阿置的兒子,要幫忙。」呂紹白融會貫通各家針線功夫,拿爸爸留給他的最後一筆錢裝潢店面,2年後正式出道。

手工客製化 網路打廣告

願意上門的客人,與雙親都已成好友,「只是年齡層偏大,我會思考他們可以挺我多久。」想開拓客源,但不願如多數西服店一樣接團體單,「像農會那種制服可以量制價,多是店裡師傅量完身發包給其他人做,會用公版,不可能符合每個人身型。」
不走這路數,他卻從中發現商機。「很多人買西服不合身需要修改,還有人去名店做,來跟我說師傅看起來很嚴肅,他不敢溝通,也不好意思回去改。」這些修改訂單,能接的呂紹白都接。
沒有老師傅的硬脾氣,與不可撼動的傳統規矩是呂紹白最大優勢,親和力十足地與來客有商有量。「以前我爸就很制式,客人口袋想要往上翹一點,他怕被批不專業,就說『袂凍安捏』。現在客人想要什麼我都盡量滿足,畢竟是他要穿的。」改久了,客人知道呂紹白願意聽自己的需求,開始下單訂製。他最近一件「得意之作」就是客製化的黑白撞色西裝,那是父親絕不可能接受的設計。「後來又在Google Maps上設地址,放上修改、製作的衣服,有人是在網路看見才過來。」2年前男裝社終於擺脫赤字。
呂紹白退伍後,父親親手做了1套西服送他,現在他仍掛在店裡留作紀念。
與台北店家相比,桃園的西服價位低很多,「以前聽同業說台北10萬元都算便宜。我們訂製服是1萬8千元起跳。」把客群訂在約30歲、可能是職場小主管,剛要穿西服的族群,呂紹白盼望之後他們愈來愈好,衣服也能愈穿愈貴。
手工西服貴在工,想遮身形的瑕,靠的不只是版型,還有布料的結合。推來穿著毛胚衣的人檯,呂紹白指著領片上一塊縫滿像是國字「八」縫線的薄布解釋,「這是毛襯,在上面抓褶子後與本布結合,衣服就會有線條,讓穿衣者顯得英挺。用『八字縫』針法,衣服可以有自然捲曲度,也不易變形。」
毛胚衣是製作過程中最後確定尺寸的環節,確認無誤就可著手縫製。呂紹白輕輕拉整眼前的毛胚衣,「這是15年前的樣式,比較寬也比較長、領子開很低,現在流行短、貼身。」以為是哪位堅持老派浪漫的仕紳訂做,呂紹白搖搖頭,「這件是非賣品,是爸爸做的最後一件西裝。」衣服就這樣在店裡成為範本,略為褪色,但未染上任何髒汙。

加年輕思維 設計不古板

呂紹白為黃醫生訂製的黑白撞色西裝,樣式獨特。
「曾想過為何生意這麼差,我爸媽卻不願關店,現在我可以理解了。因為投入全部心力做了一輩子,不做這個還能做什麼?我現在也是差不多的心情。」店裡還留著另一件父親的作品,是父親幫他做的第一件西服,「退伍後,他覺得我長大了,做了一套給我,但版太大,當時不敢穿,想說可能等以後我娶媳婦吧!好的西服小心照顧可以穿幾十年。」20年前的歌能翻紅,20年前的款式或許也有機會重回熱搜。
接手常人眼中的夕陽產業,呂紹白不甘心就此沒落,「訂製西服也是流行時尚的一環,不該被定位傳統、古板。」花色可以亮眼、版型可以活潑,他加入年輕思維,讓老派浪漫不再老派。

男裝社西服號

  •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民生路192號
  • 電話:(03)332-3411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