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像多年前,要大家放掉世礦改投資別的基金,當下有做的人都覺得這決定是對的,因為早已把虧損填平,又幾倍賺回來了;但也有人選擇持續拚下去,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不過,算一算14年獲利80%,這樣的報酬率你滿意嗎?
【基金講堂】中國基金軟趴趴 換一軍賺回來

對於過去曾紅透半邊天、近幾年卻軟趴趴的中國基金,國內投資人一直詢問該怎麼處理?我的建議是「換」,而且早就該換。
回港掛牌 跌勢難止
中國基金大致分為以買A股為主及買非A股(主要是H股及ADR)為主者。買A股為主的,大部分為台灣投信發的基金;買非A股為主的,則幾乎所有境外基金皆是,台灣投信發的也有。
先發難的是在美國掛牌的ADR,跌50%至98%的比比皆是,為什麼?延續中美貿易戰吧!這一跌就讓買非A股為主的基金幾乎直接腰斬,而且不是只有跌,美國出招,許多ADR紛紛被摘牌,只好回港掛牌。
只是回港掛牌的路依然崎嶇,港交所2022年第二上市最低市值要求30億港元,但很多ADR未達標,縱使達標的阿里巴巴及京東,回港第二上市,蜜月期過後都紛紛跳水,阿里巴巴ADR自高點大跌逾7成、京東ADR也跌逾5成。至於百度和嗶哩嗶哩回港第二上市,則是根本連蜜月期都沒有就直接墜崖。
這般慘狀讓今年來買非A股的中國基金,並沒有因已跌2年而反彈,反而持續下探。
再看看買A股為主的中國基金,也沒比較吃香,疫情持續干擾,加上超強的封控管制,已對GDP造成不小影響,目前有研究機構預估今年中國GDP最差可能只有4%,加上因烏俄戰爭,外資擔心中國也會遭制裁,紛紛流出,縱使人民銀行持續寬鬆貨幣政策,於市場注入資金,但目前市場仍沒有投資意願,上證指數回到15年前的水準。
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看來A股恐要等疫情緩解,北京發表振興政策,股市才可能振作一些了。
綜上,我的建議就是「換」,也許現在換讓人很痛,但換到一軍如台股、美股基金,雖然目前也是在修正階段,但投資人要考慮的是,之後誰能比較快爬起來。另外,有許多是所謂的大中華基金,應確認一下中國占比有多高,如果太高,在我來看,也是走為上策。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