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羅宋湯已被改良到幾乎與原版不同。其實,原來的羅宋湯,是北國民族冬天沒有新鮮蔬菜,把根莖類拿來燉湯,所以,一定有烏克蘭盛產的甜菜根。湯汁紅紅的,是它的特色。至於番茄、高麗菜,反而是後來各地方因地制宜添加的風味。
【裴社長廚房手記178】新版烏克蘭羅宋湯 獻上和平歸鄉的祝福

初夏已至,烏克蘭和俄羅斯戰火還在延續。今天有雨微冷,最適合來碗熱呼呼的羅宋湯了。這個來自北國的湯品,之前因為羅宋兩字的發音而被認為出自俄羅斯,其實這古老濃湯的起源地,是東斯拉夫基輔羅斯,也就是現在的烏克蘭,所以我冠名為「烏克蘭羅宋湯」。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已有500萬烏克蘭難民逃到其他國家。烏克蘭18至60歲的男性被徵召、無法出國,超過90%的難民是婦女和兒童。
我看了《鏡週刊》人物組記者陳虹瑾報導的「出烏克蘭記」,文中細述她前往波蘭採訪的烏克蘭難民家庭。她們是普通人,是母親、妻子、女友與女兒,在這場大離散裡倉皇輾轉,一路向西。她們與留在烏克蘭的父兄、丈夫與兒子暫時分開,也可能,永久分開。這群烏克蘭女人展現了力量,雖然到了異地,她們還在等待勝仗。
但戰爭沒有勝利者。她們在異鄉想念烏克蘭,會不會噙著眼淚,用容易取得的根莖類蔬菜,煮鍋濃湯暖胃暖心呢?記者陳虹瑾告訴我,她在德國訪問大使謝志偉,他說在初期參與援救難民,也是煮羅宋湯。今天就做烏克蘭羅宋湯吧。
我今天做的羅宋湯,是採用小時候在台北信義路二段「中心西餐廳」吃到的記憶版本。我的大姑丈糜文開曾是外交官,請吃飯常常去中心西餐廳。我西式餐點的啓蒙就在這家餐廳。至今我仍記得它的奶油焗白菜、匈牙利燴牛肉,以及奶白的蘑菇湯、粉橘的牛尾湯和鮮紅的羅宋湯。因為它的血紅色,所以對羅宋湯印象深刻。
後來爸爸也在家裡試煮加了甜菜根的羅宋湯。我還記得他費勁兒找來甜菜根,一開始放太多,土腥味很重,後來調整分量,又多加了番茄,才調和出溫潤美味。山東人不喜辣,但爸爸做羅宋湯加了一根辣椒,他認為添加辣味讓羅宋湯多了勁道。不過,甜菜根以前不是尋常找得到的食材,這道西式湯就慢慢從我家餐桌消失了。
我今天就做小時候記憶版本的「烏克蘭羅宋湯」。從南門市場「麟群牛肉店」買了黃牛肉肋條切小塊,甜菜根削皮切小塊,洋蔥切小塊,馬鈴薯、紅蘿蔔、牛番茄、大芹菜去皮切小塊,辣椒對切去籽,高麗菜切適當大小洗淨。
用深銅鍋熱鍋熱油,先煎牛肉塊,再加入洋蔥翻炒至香,加入適量的水。水滾把炒肉的精華融入湯汁,再依序加入甜菜根、馬鈴薯、紅蘿蔔、牛番茄和大芹菜。加水至蓋過食材,加新鮮百里香(若沒有新鮮百里香可以用乾香料)、番茄糊、鹽、義大利香料、胡椒粉、冰糖。將辣椒放入,蓋鍋至滾,撈出浮渣和油,再蓋鍋轉中小火,燉40分鐘。
40分鐘到,掀開鍋蓋,放入高麗菜,再10分鐘,關火,這就是小時候在中心西餐廳喝過,爸爸也嘗試複製過的「烏克蘭羅宋湯」。結果,湯頭鮮美,牛肉軟嫩,蔬菜菁華全然釋出。一根辣椒提味,完全沒有甜菜根的土腥味,不過,血紅的湯色仍令人入眼驚心。不,這湯頭如此溫暖鮮潤,不應是戰爭的滋味,應該是和平的歸鄉滋味。
我今天煮烏克蘭羅宋湯,特別從花園剪下追風草拍攝食譜照片。在歐洲,家人遠行,會帶一枝追風草。因為種子隨大風飄散,落地生根,追著風的路徑,就找得到親友。是一枝祝福的花。她的花語是勇氣,是夢想成真。就用這鍋烏克蘭羅宋湯和追風草,寄上我遙遠的祝福。

烏克蘭羅宋湯
材料:甜菜根2顆、洋蔥1顆、紅蘿蔔1根、馬鈴薯1顆、牛番茄2顆丶大芹菜4根、高麗菜1/3球、番茄糊半罐、新鮮百里香1把、胡椒粉、義大利香料、鹽、冰糖、辣椒1根、黃牛肉肋條或胛心肉2斤。

做法:
Step1:黃牛肉肋條切小塊,甜菜根削皮切小塊,洋蔥切小塊,馬鈴薯、紅蘿蔔、牛番茄、大芹菜去皮切小塊,辣椒對切去籽,高麗菜切適當大小洗淨。



Step2:用深銅鍋熱鍋熱油,先煎牛肉塊,再加入洋蔥翻炒至香,加入適量的水,水滾把炒肉的精華融入湯汁。





Step3:依序加入甜菜根、馬鈴薯、紅蘿蔔、牛番茄和大芹菜。加水至蓋過食材。





Step4:加番茄糊、鹽約5小匙(要試味再添加)、義大利香料、胡椒粉、冰糖少許。放入百里香和辣椒,蓋鍋至滾,撈出浮渣和油,再蓋鍋轉中小火,燉40分鐘。







Step5:40分鐘到,掀開鍋蓋,取出百里香和辣椒,放入高麗菜,再10分鐘,關火,起鍋。



湯頭鮮美,牛肉軟嫩,蔬菜菁華全然釋出。一根辣椒提味,完全沒有甜菜根的土腥味,不過,血紅的湯色仍令人入眼驚心。這就是烏克蘭羅宋湯。


掌廚人 裴偉
《鏡週刊》社長。雖是時事週刊領頭人,但私人臉書上只見每日吃便當或蒔花弄草紀錄,偶爾還有下廚做菜心得。吃遍美食、喝遍好酒、說得一口好菜的裴社長,在同事催逼下,大方公開私人廚房筆記,圖解詳細,以回覆各方親友綿延不絕的提問,近來結集出版為《裴社長廚房手記》,頓成暢銷書。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