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我突然覺得信義店離我有點遙遠,能做的事情差不多就這樣,該放下往前走了。」6月底,因信義店續約無望,備受外界關注的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在誠品行旅13樓的行政客房內接受本刊專訪,語氣平緩地說。這天,她選擇受訪的地點,正是已逝父親吳清友一手設計的房間,彷彿就是想對他說:「誠品將邁向新的階段。」
【全文】【專訪】放下誠品信義店往前走 吳旻潔:打造全通路生態圈

已有16年歷史,是許多愛書人記憶的誠品信義店,由於房東統一集團遲不談續約,外界認為明年熄燈已成定局。這對飽受疫情衝擊的誠品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少了信義店這隻金雞母,誠品下一步該如何?6月底,向來低調的誠品董事長吳旻潔接受本刊專訪,披露這2年來爭取續約的艱辛歷程,也首度公開誠品下階段的新計畫,「失去信義店,反讓我豁然開朗,下個10年,誠品要走向虛實融合,致力打造『全通路生態圈』。」她眼神堅定地說。

店王熄燈 幾乎成定局
「請統一給予誠品生活一個機會。」一個多月前,吳旻潔在誠品股東會上,正式向信義店房東統一集團喊話,讓續約卡關問題浮出檯面。這是繼24小時營業的敦南店前年熄燈後,接班第5年的吳旻潔再受重擊。
誠品信義店對吳旻潔究竟有多重要?翻開誠品年報,誠品在國內共有34家、海外9家據點,疫情爆發前,信義店每年有1,200萬人次造訪,年營收逾30億元,不僅穩坐誠品「店王」寶座,更是全球最大繁體中文書店,一旦少了信義店,誠品年營收將瞬間大減15%。

面對吳旻潔公開喊話,統一卻以新台幣58.96億元,買下環泥建設及坤慶國際手中22.98%的統一國際大樓商場(誠品信義店現址)持股,外界解讀統一集團已決定向誠品續約說「不」,信義店明年熄燈幾乎已成定局。
「這2年來,我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眼看信義店續約無望,吳旻潔內心充滿感慨。她也首度對外披露,吳清友在世時,曾想帶著吳旻潔,與統一集團董事高秀玲認識,建立良好互動,卻不得其門而入。「當時老闆(吳清友)坐在車上,有點深思地對我說:『Mercy(吳旻潔),(想續約)看起來不大樂觀哦!』」加上敦南店收攤已無挽回餘地,牢記父親所言的吳旻潔,2年前就開始向房東爭取續約。

「市場一直傳言,房東打算收回自己經營。」2年多來,為保住店王,吳旻潔寫信給房東表達續約之意,並與統一往返信函超過10次,更同意提高租約條件,為爭取與統一集團掌門人羅智先見上一面,更透過誠品大股東、科技大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協助。「至今仍不得其門而入。」2年來的點點滴滴,讓吳旻潔語中充滿無力感,逼得她不得不在股東會喊話,無奈還是碰了軟釘子。

歷十六載 營收未達標
2004年,統一國際大樓落成,原先要進駐的高島屋百貨,因租金談不攏退出,當時台南幫希望找徐旭東旗下的SOGO進駐,看準機會的吳清友決定出手一搏。「老闆帶著我專程南下,向台南幫大老們提案,最後由統一創辦人高清愿拍板定案。」吳旻潔仍感念高清愿的牽成,2006年誠品信義店正式開幕。

16年過去,誠品信義店開幕至今,年營收都沒達到合約規範的50億元抽成標準,統一每年只能收取4.5億元固定租金,年報酬率僅有1.5%,遠低於信義計畫區百貨商場的租金行情。部分房東私下抱怨:「當初如果引進精品該有多好?」隨著租約即將到期,統一集團收回場地已成定局,市場人士直言:「續約與否是正常的商業考量,外人很難置喙。」
虛實融合 拚通路轉型
花2年力爭,吳旻潔如今清楚房東心中另有規劃,冷靜思考後選擇放下,並用充滿禪意的18個字做出總結:「得之可喜、但憂慮亦多,失之可惜、但希望無窮。」失去信義店幾成定局,反讓她豁然開朗。
「疫情前,如果我失去信義店,確實是不可承受之重,但當一個人看不見,全身的其他細胞、感官反而會因此打開。失去信義店對誠品來說就是如此,看起來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不見了,卻使得其他要做的東西更加鮮活。」吳旻潔語氣中多了頓悟之感。

盤點當今發展情勢,吳旻潔深深發覺,「通路轉型」才是誠品最重要的發展方向,這並不會因失去信義店而有改變。「下個十年,我們要走向虛實融合的時代,打造『誠品全通路生態圈』。」吳旻潔透過本刊對外宣告誠品的下一步計畫。
從2018年起,吳旻潔就開始以全通路發展作為誠品的經營主軸。在她擘劃的藍圖裡,首要目標就是強化線上布局,2020年9月推出「誠品人APP」,同年12月再推出全新電子商務平台「誠品線上」。

擁有4,500家出版社當後盾的誠品線上,不僅是全台灣中外文書最豐富的網站,還有上百萬件生活選品,更有近300萬的誠品會員可以深耕。「雖然還很小,但我們會從線上會員的經營開始做起。」她細數誠品的各項優勢,「去年誠品的線上營收約七億元,博客來是我們的十倍,我們希望五年內可以追上!」
強化戰力 推展社區店
不僅揮軍線上,吳旻潔也強化實體店戰力。除了今年底將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開出第10家海外書店,明、後年在全台也有包括新店裕隆城、台中七期、台南碳佐三家大店將開幕營運,總經營面積將近3.3萬坪,是信義店的2.4倍,三間分店的目標都是營運第一年就要獲利。「這三家店的營運規模,剛好補足失去信義店的缺口。」一名內部人士私下表示。
除了開大店彌補業績缺口,吳旻潔也嘗試開社區小店,接地氣深入民眾生活,「就像蝦皮店到店一樣,誠品未來的社區小店,會員可在線上買,到社區小店取貨。」吳旻潔越說越興奮。

但社區店能否吸引民眾?線下與線上如何串聯整合?都是未知數,甚至有人批評,誠品陷入「二房東模式」難題,已從書店淪為百貨公司。面對質疑,吳旻潔一改輕柔語調,態度堅定回嗆:「二房東隱含的意思是,左手租過來、右手租出去,難道百貨業者只要沒有自有物業,就等於二房東嗎?Come on,這沒有sense!連鎖而不複製、多元業態的商場經營模式,一直是我們展店的利器,怎麼會是誠品的難題?」
吳旻潔拉高音調反問:「哪一種二房東能夠帶著台灣的出版品與文創品牌走到海外,並創造百萬、千萬的訪店人次,甚至可以抬頭挺胸表現台灣的軟實力?」她認為,文化與商業之於誠品,是互利共生的綜效議題,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取捨難題。
一夜長大 父親頻入夢
總被父親捧在手心的小公主吳旻潔,在2017年7月吳清友驟逝後,被迫接下董事長一職,接班後的她,必須拋下天真與浪漫,想辦法一夜長大。夜深人靜時,她總問自己:「走這一步對嗎?」她自曝,過去這段日子很常夢到父親,「有一次,我在夢中撫摸他的手,當下他只是安靜地看著我,卻讓我淚流不止,那一刻覺得自己好像被理解了。你會知道,儘管做錯了也沒關係。」
談起父親,吳旻潔的回憶一幕幕湧上心頭。在2004年4月加入誠品前,她對公司的財務狀況一無所知,「當了2年(總經理)特助,有一天吳先生(吳清友)跟我說他要開刀,需要我代班,那時才了解,他獨自承受多大的財務壓力。」

那也是吳旻潔第一次擔任公司借款的保證人。「那年我才28歲,看著支票上8位數的金額,簽(名)是會手軟的耶!」心想,萬一有什麼差錯要怎麼還啊?一邊忍不住嘟嚷:「為何為了誠品要做到這樣,還搞到女兒要去作保?」
正視瓶頸 轉換為養分
一場震撼教育,讓吳旻潔逼著自己成長,開始瞭解營運細節,還推動組織變革,一路跟在吳清友身邊學習,2008年與富邦集團一起參與松山文創園區BOT案,2012年帶誠品跨出台灣,到香港銅鑼灣設點,隔年推動公司掛牌上櫃,「每一年誠品發生什麼大事,我都一清二楚!」

經過18年的歷練,外界眼中的小公主,如今已蛻變為誠品女當家,但近2年,吳旻潔卻碰上接班以來最大的經營危機。去年是誠品上櫃來首度出現營運赤字,每股虧損4.82元,但吳旻潔並未被打倒,「我們做了很多努力,也有很多貴人相挺,儘管結果(指續約)不如預期,但該放下它了。」她坦言,目前在信義計畫區並沒有同等規模的備案,不過她承諾,2024年起,台北的都會黃金地段仍會有一間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

與母親一樣篤信佛法的吳旻潔,也把這次的事件當成人生課題:「換個角度想,統一集團也是我的貴人,這些經驗都會變成人生的養分。」她也重申,誠品不會放棄閱讀,下一步將走向虛實融合的新時代,面對大環境不斷改變,如何帶領誠品從低谷再起飛,她的試煉才剛剛開始。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