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元大台灣50ETF(0050)為例,2003年6月底發行時,當天收盤價是每股37.08元。假設有位投資人在這天買進,到了去年最後一天、收盤價為145.5元,這人將有292%(未計入配息)的資本利得。
【基金講堂】沒躲過大跌未必是致命失誤

股市一年內20、30%的下跌,是許多人害怕的場景;資產嚴重打折,更是人人都希望盡可能避免的事。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會想要擇時進出市場的理由。問題在於,投資過程中遇到一次大跌,就是致命且無法回復的打擊嗎?
今年上半年市場下跌,到了7月6日更跌到每股108.52元,與去年年底的價位相比,下跌25.4%,足足少了1/4。其實以買進價37.08元來看,就算用今年到目前為止的低點108.52元計算,該投資人仍然有193%的獲利。
低買高賣 不如長期持有
也就是說,經由長期投資累積的成果,通常不會因為遇到一次嚴重下跌就直接變負報酬。事實上,之前累積的正報酬,是面對日後下跌風險的緩衝。
回顧長期持有0050到去年底,期間不做任何操作,就算經歷2008、2011、2015、2018年的下跌,也可達292%的累積報酬。此證明面對一個長期成長的市場,投資人並不需要躲過空頭,只要持續留在市場中,就可帶來資產的實質成長。
另外,今年0050谷底的價位,約等同2020年11月初的價位。假如有投資人在2020年11月之前就想要投資,但抱持一種「我要等到市場大跌之後才進場」的態度,就算他運氣很好,準確地買到今年7月的低點,但該價位也不會比他一開始就投入要好。
重點在於,一次的市場下跌,未必會讓投資成果歸零。一個有長期成長的市場,最後的成果也包括中間下跌的期間,長期持有,不需要過度擔心「沒有躲過下跌」的問題。
為了躲過下跌去做擇時進出,不僅要正確地在下跌開始前就離開市場,還要正確地在反彈開始前回到市場。光是要抓對一次時間點就很困難了,更不要說連續正確2次了。另外,投資時刻意等到市場出現大跌後再進場,也未必會等到更好的價位。
挑時機進出市場,表面看起來很重要,其實很難持續正確。參與市場,留在市場之中,才是獲利的關鍵。
綠角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