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倒數不到1個月,南門市場攤商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年貨,民星食品廠第三代郭宥森趁著早晨7點人潮尚未湧現,趕緊拉推車到各攤補年糕,協盛福州商店老闆趙善誠見他便叮嚀:「今年量要多一點啊,去年好多客人抱怨沒買到。」郭宥森笑得更燦爛,趕緊在攤前疊放一落落年糕,外盒印著大字「福州肉丸」,吸引不少路過客人好奇觀看。
【台灣老店】她扛百萬債做不腥魚露拚到罹癌 福州年糕改名肉丸更爆賣 民星食品廠專訪

年糕是過年必備的應景食品,全台只剩三重的民星食品廠仍製作福州年糕,地瓜粉加入豬肉、芋頭與花生的鹹口味獨樹一格,年前才販售。其餘時間,民星主要製作魚露,這是來自第一代郭欽鈿的福州家鄉味。接手的第二代長媳賴貴玉包辦家務與工作,累到早產,又扛公公500萬元債務,她為賺錢改良產品,以30公分新鮮鯖魚降腥味,將魚露分成7級,成為許多五星級飯店主廚指定的提鮮調料。
幸好小兒子郭宥森願接班,伴母親熬過大腸癌病魔,推出爆量紅豆年糕爆紅,也研發素魚露,昔日被嫌臭的魚腥味,已在他們手上,團結成人生甜味。

碩果僅存 傳統福州味
「有客人真的以為是肉丸。」郭宥森解釋,福州年糕並非以米製成,而是地瓜粉拌入豬肉絲、芋頭絲和花生蒸煮,味道鹹甜交錯,帶點五香味,「早期阿公賣的時候叫年糕,但台灣禮俗送年糕代表有喪事,媽媽為了讓客人能送人,改名叫福州肉丸。」47歲的他為家業操勞,冒出不少白髮,送完年糕,還得趕回三重工廠調製客戶訂的魚露。

民星食品廠由郭宥森的爺爺郭欽鈿於1943年創立,是全台僅存的福州年糕與魚露老店,乍看不相關的2種食物,其實都來自福州,郭宥森解說:「魚露發源自福建,他們稱蝦油,只用鯖魚和鹽發酵而成,後來才傳到東南亞,阿公因為是福州人,所以會做。」

多數同業因後繼無人,無工廠登記證,陸續歇業,郭宥森15年前卻願意辭掉食品公司的經理職,接下吃力不賺錢的重擔,他苦笑:「魚露的用量不像醬油那麼多,賺的錢比上班還少,以前覺得乾脆不要做,後來才知道,不做會影響別人的生意,而且我爸過世時,第一個衝來的是客戶。」民星的魚露供給小吃餐廳、五星級飯店還有台灣最大肉品加工廠,對於客戶名他守口如瓶,「這對客戶是商業機密,還有人請我們不要貼商標,怕祕方被發現。」
魚露在料理中扮演提鮮的配角,卻是郭宥森與母親賴貴玉人生中最重要的主角。為了受訪,71歲的賴貴玉特別梳妝,一襲亮紅現身,說到公公郭欽鈿16歲來台打拚,她很是欽佩,「他很拚也很大方,為了把哥哥和弟弟接來台灣,還開洗衣店給他們管,他自己開醬油廠,做醬油、蠔油、魚露、豆瓣醬、豆乾和冬菜。」
肩扛重壓 持家又做工
賴貴玉出生於桃園農家,家境清貧,婆婆中意她吃苦耐勞,相親後僅3個月,賴貴玉便嫁給第二代郭忠雄,別人以為她入豪門,她馬上露出驚恐表情,「噢!嚇到了,都被誤會,以前魚露瓶子要用草繩綁,12瓶一捆,我現在手彎曲都會痛,還要養豬。」

身為長媳的她當時僅21歲,要照顧就讀國中、小的小姑和小叔,早晨5點起床做早餐、便當,手洗全家人衣服,午餐連工人的分要煮3大桌,加上工廠事務,1人當3人用,「後來小叔小姑都到美國念書,我是鄉下人才肯做這些事情。」她背著小孩工作,第2胎6個多月就早產,公公勸她多休息,「我看到他,怕被念,還躲起來工作,沒辦法,事情太多,像年糕3點就要起床包裝,客戶早市就要賣。」
責任心太強的她原本不想生第3胎,還打了3次墮胎針,「沒有用,可能有緣吧。」註定與她成為母子的,正是如今在工廠與魚為伍的郭宥森。兒時他也和哥哥姊姊一起搬魚、洗瓶子、削芋頭,唯有他國中就幫母親煮一家子早餐,燒香拜拜,只因不捨她辛勞。
但賴貴玉的壓力,從不讓小孩知道。原本公公賺錢曾買下工廠兩側房子,卻因借錢給太多人,一一賣掉,差點連工廠都沒了,「那時候公公跟銀行借500萬元,加利息每個月要還9萬元,我還要給公婆家用7萬元,所以標很多會,也曾經被倒會,晚上睡不著覺。」賴貴玉因家境無法讀完高職,一直很遺憾,為栽培小孩念書,她更拚搏賺錢,例如改良魚露製程,提升品質。

改善魚腥 分七級抽取
賴貴玉與郭宥森帶記者穿過民星狹長的店面,後頭魚露發酵區占地至少百坪,別有洞天,四排古董級水泥發酵槽共三十多槽,每槽深度達220公分,槽中鯖魚正在天井區做日光浴,郭宥森持棒攪動發酵槽,讓上下層鯖魚均勻發酵,「日曬是為了除雜菌和濕氣,鮮味會提升30倍。」
賴貴玉自豪地說:「你們聞,沒有腥味喔,因為我們用新鮮鯖魚,漁船捕撈到就急速冷凍送過來。」全盛時期,鯖魚每次到貨幾十噸,民星都會大方送魚給鄰居。
郭宥森印象很深刻,爺爺因為節儉,過去用10公分的小鯖魚發酵,只能抽取一次魚露,腥味濃厚,「以前同學都覺得我很臭。」直到父親郭忠雄改良菌種,賴貴玉改用30公分新鮮大魚,腥味才大幅降低,發酵時間也拉長至半年,抽取的第一級魚露,味道最濃厚為最高等級,加鹽再發酵2至3個月,便能抽取第二級,共分七級,客群更廣,例如遊馬祖必買的伴手禮「馬祖蝦油」便是第五級,9成由民星代工生產。
郭宥森用吐槽方式讚美母親:「老師傅教的她不照做,亂搞成功了。」賴貴玉馬上反駁:「什麼亂搞,不惜成本耶,我是憑經驗,要做就做最好。」賴貴玉與先生接手後,因人力有限,刪掉過多產品,僅留下魚露與年糕。

公公製作的福州年糕原本只有豬油,擅長料理的她嘗試加入豬肉,芋頭也改為香氣更濃的檳榔芋,獲得客人讚賞,她還意外推出紅豆年糕,裡頭藏著對先生的心意,「每次蒸年糕,先生都說做一個紅豆的給他,客人看到也想買,哇,就轟動起來。」7年前郭忠雄因肝病過世,賴貴玉至今仍感覺他不曾離去,年糕經過3小時蒸煮,炊煙漸漸模糊視線。

傳承使命 兼開發新品
後來賴貴玉也因長期過勞,切除長瘤的子宮,3年前得知罹大腸癌三期,她堅強果斷地要求醫生一週內開刀,不曾悲觀,「我很勇敢,趕快切掉比較重要,所以我希望小孩開心過日子,不要像我這樣。」郭宥森擔心母親決定太倉促,還跑到廟宇問事,「神明說媽媽會感染,可能是病房太髒,她住院第一天,我就帶漂白水去打掃,地板都換了顏色。」不曾說愛的母子倆,其實最在意彼此。

賴貴玉至今不敢完全退休,友人邀她遊山玩水,她仍心繫兒子與老店,每天到店幫忙。郭宥森嘴裡念著母親亂搞,其實也遺傳了母親的實驗精神。去年他將紅豆年糕的紅糖改為黑糖,紅豆加量不加價,爆量的紅豆口感,被客人戲稱快吃不到年糕,詢問度飆高。他也著手研發,以鳳梨製作素魚露,裝瓶的成品擺放在辦公室,「有客人想直接買,我媽就說好,但我還沒滿意,怎麼可以賣,有時候想想,我媽這麼衝動,搞不好會成功。」
最近讓郭宥森最煩惱的問題,莫過於工廠將公辦都更,賴貴玉總覺得曾留學英國的兒子做魚露是大材小用,「做到這一代差不多了,都更後,房子出租就好。」反倒是郭宥森扛著客戶的期待與傳承使命感而放不下,找來專家討論如何將養了近80年的發酵菌,順利移至新廠,「要把發酵槽敲一大塊石頭下來,搬去新廠先養菌,才能搬家,不然魚露做不出來。」
無論最後決定為何,賴貴玉無條件支持兒子,「還可以做,我就做,到我癡呆為止。」挺過了時間淬鍊,她的人生也如魚露,正要綻放鮮美。
顧客這樣說:獨家提鮮品
我買超過30年了,煮魚、煎魚,蘸這個可以提鮮,煮湯撒一點也很搭,因為我們是福州人,才懂吃這個,東南亞做的味道就沒有他們好,比較腥。只是要買一定得到他們這邊來,大賣場買不到比較可惜。
新北市,鄭先生

店面資訊
-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南路31號
- 電話:02-2972-2290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