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農曆年倒數2週,70歲的「鈺滿堂紅糟鴨」創辦人鄧淑姿進入備戰狀態,責任感是支撐她的興奮劑,1分鐘都不敢貪睡,午夜12點便開始作業。從冷藏室拖出4小時前才醃料按摩,隻隻重達5斤的成熟生鴨,分批下鍋熬煮。她表示:「東西要好吃,半點功夫都不能偷!過年前,量會多做一些,但手工還是有極限,昨天進70多隻雞鴨鵝,我和助手2個人光拔掉細毛就花5小時。」
【紅糟鴨先鋒】客家婦賣鴨幫夫還千萬債 悟女人有錢才有膽 鈺滿堂紅糟鴨專訪

客家人過年有吃紅糟習俗,70歲的客家媳婦鄧淑姿,是把家傳好味,變成掀起湖口紅糟鴨熱潮的先鋒。只有國小學歷的她,20歲嫁入望族,丈夫開鋁門窗店,嗜酒如命又過度投資,逼不得已向母親學手藝,45年前在市場擺攤,之後還開餐廳,賺千萬元都幫先生還債。
後因體力不堪負荷,47歲轉讓餐廳、重操舊業。選用足齡熟鴨、40度私釀米酒與台灣紅麴冷藏發酵,工序繁複,每天睡不到5小時,堅持侍母至終,長女戴瑞瑩5年前返家幫忙。一輩子為家人付出,卸下重擔後,女強人要為自己瀟灑活一回。

母傳美味 祕製紅糟醬

以紅麴與糯米發酵而成的紅糟醬,原是中國福建泉州一帶特產,湖口客家庄長大的鄧淑姿,從小吃母親做的紅糟醬,「以前冰箱不普及,客家人要延長過年拜拜牲禮的保存期,會把雞鴨豬肉食材醃進紅糟醬缸,一路從除夕吃到天穿日(正月二十)。」她45年前向母親學手藝,再加以改良,成為湖口市場內第一批賣紅糟鴨的攤商。
製作紅糟醬費時費工,鄧淑姿捨得下重本,選用酒精濃度40%的私釀米酒、貴上雙倍價的台灣紅麴與圓糯米,加入糖鹽調味並控制發酵程度,「夏天、冬天發酵速度有差,但至少都要密封一個月。」煮完食材天色已翻白肚,清晨6點,長女戴瑞瑩接手,吃力地將食材扛進冷藏室,準備泡進紅糟醬槽。
「這裡是最高機密,不要拍太多,等下內行人看到,把我鑽研一輩子的功夫學去,豈不虧大了?」因室溫醃漬紅糟一不小心容易酸敗,鄧淑姿透過溫控確保品質,每槽紅糟雞鴨鵝得泡上一週才能販售,高濃度酒精經米麴發酵後,嗆辣感轉為醇厚酒香,肉質更添風味。
扛夫債務 兼賣鴨苦撐

母女分工,另一頭,鄧淑姿把熟成紅糟鴨從醬缸中撈起,天然紅麴將食材染上紅冬冬的討喜色澤。戴瑞瑩接手剁肉;鄧淑姿把煮雞鴨的原湯加工處理,舀起表層厚油、燒乾水分,成為單獨販售的鴨油,也取部分高湯熬桂竹筍,其餘放涼後分裝,當作客人買肉送湯的小確幸。靠物盡其用、一點一滴積攢,鄧淑姿幫已逝丈夫償還千萬元債務、送孩子出國念書圓夢,撐起了一大家子。
早年鄧家在湖口市場內開設食堂,賣麵食、炒菜,排行老三的鄧淑姿從小因為要幫忙,是8位手足中學歷最低的,只有小學畢業。20歲憑長輩媒妁之言,嫁入湖口望族戴家,「公公曾去日本讀書,在水利會任職,常來我爸的食堂吃飯。」先生志願役退伍後,開業做鋁門窗,連娘家人都以為鄧淑姿可當現成頭家娘,沒想到事與願違。

「他的技術是半桶水,本身不夠內行,每天又只負責交際應酬喝酒,工作都放給師傅做,自己也沒在盯。」鄧淑姿不願把雞蛋放在同個籃子,利用娘家的閒置店面做起紅糟鴨、鹹水雞鴨生意。她無奈地說:「一樣在做生意,他一天到晚跟我周轉,有天我故意早早收攤,回店裡才發現連親戚都來跟他借錢,當時我們自己都還是租房子。」
為了盯緊丈夫,鄧淑姿上午做生意,收攤後又幫忙做鋁門窗,舉凡鋸鋁材、安裝都難不倒她,「我懷小兒子快生了,那時湖口警察局正在改建,師傅們都到外地趕工,警察怕我跌倒還幫忙扶梯子,我照樣爬上爬下安裝鋁窗。」
「賺的錢都被他喝光,那時湖口有5間酒家,他一晚上光顧一輪後,還再去外地續攤。」絕望的鄧淑姿幾度興起離婚念頭,「每天喝得醉醺醺回家,我氣到大罵:『就明天,等你酒醒就去辦一辦。』誰知道隔天醒來,他竟然翻臉不認帳。」自嘲連離婚都被酒給耽擱。
熱情待客 專注招牌菜
算不清到底有多少次是前一分鐘才剛拿到錢,下一秒就被先生拿去還債,鄧淑姿嘆口氣說:「男人的心總是比較大,後來他還跟朋友合夥做營造蓋房子,30多年前,我收到100多萬元支票,隔天全部都拿去繳銀行利息。」每月光利息就要數百萬元開銷,不得已,鄧淑姿只好開餐廳,賺現金幫忙還債。
「到後面又遇上房市不景氣,真的撐不住了,必須斷尾,也是我出面跟銀行談,最後只保住現在的住家。」前前後後,鄧淑姿花了逾千萬元幫先生善後,「我心裡總想著是前世欠他的,這輩子多做一點還給他,下輩子兩不相欠,沒想到他還回我一句:『下輩子妳還是要嫁給我。』」雖是不及格丈夫,卻極疼愛孩子,「兒子小時候調皮被我揍,他都扮白臉,還會跟孩子解釋:『爸爸不出聲就是救你,否則會害你被多打幾下。』」讓鄧淑姿又好氣又好笑。

手藝好又肯拚,鄧淑姿的餐廳生意高朋滿座,炒脆肚、炸天婦羅、鹹水雞鴨、紅糟鴨都是讓在地人回味的招牌菜。長女戴瑞瑩回憶:「我高中下課,制服都來不及換下就要幫忙端盤子、收錢。」可容納十餘張桌,由鄧淑姿一人掌杓,「客人都說我女兒忙到臉臭臭,只有我,就算前一天跟老公吵架、冷戰十幾天不講話,見到客人還是笑咪咪。」
餐廳開業8年,鄧淑姿因體力實在不堪負荷,不得不轉讓,47歲3度創業開設「鈺滿堂」,賣起品項相對單純的紅糟鴨、鹹水雞鴨、滷桂竹筍、鹽滷下水。丈夫6年前因氣喘驟逝,2子1女心疼她長年孤軍奮戰,多少都會幫忙,但她卻從不強求孩子接班,「這裡每一個環節都是工,年輕人沒辦法,老客人就怕我不做,反正我現在既沒煩惱也無壓力,只要還能動、有人喜歡,就會一直做下去。」
家庭支柱 學會不委屈

娘家父親早逝,鄧淑姿堅持把母親接到家中奉養,「媽媽晚年有輕微失智,但還會走會動,我捨不得她被送去養老院,請個看護幫忙,白天就到店裡走走看看,跟客人聊聊天,前年才過世。」女強人不僅照顧夫家,也成為娘家的支柱,母親生前,鄧淑姿的弟弟時常前來探望,母親走後他視二姊如母,依舊每週六固定前來,也幫姊姊分擔製作紅糟醬的體力活。
鄧淑姿事必躬親,忙到每天只睡5小時,戴瑞瑩不捨母親肩上扛著2個家的重擔,5年前放下補教工作返家幫忙,她直言:「我真的只能幫忙,光剁肉就學了1年,沒有媽媽,這間店不可能運作。」鄧淑姿在婚姻中的委屈求全,無形中也影響女兒成為不婚族,鄧淑姿淡淡地說:「我尊重孩子所有的決定,都什麼年代了,女人自己有能力,一個人照樣可把生活過得很好、很充實。」
母女倆相伴,公休日逛街買按摩椅,看上逾300萬元的名車,下訂時眼皮都不眨一下,「女人有錢才有膽,自己有能力,花錢不用伸手、看人臉色,人生苦短,我都跟女兒說想買什麼、想做什麼就去做,不要有遺憾。」年輕時為家庭而活,人生下半場,鄧淑姿更懂得放下,新車到手時正逢生意淡季,她拉下店門,和女兒環島旅行,享受難得的快意人生,為即將到來的年節大月蓄足戰鬥力。

顧客這麼說:吃得到肉香、服務夠貼心
客家人多少都會做紅糟,但我一輩子做不出鈺滿堂的口感,老闆娘挑的鴨子夠成熟,吃得到肉香,煮鴨手法厲害,肉嫩不柴、酒香濃郁不嗆辣,最重要的是服務態度,買整隻雞鴨拜拜,拜完還能拿回去請店家幫忙剁好。
店家資訊
- 地址:新竹縣湖口鄉中和街13號
- 電話:03-5997758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