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竹田4】為了「惜緣亭」這一盤炒飯 我想再去一次屏東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把客家小炒必備的三層肉、豆乾、魷魚切碎加入炒飯,添上芹菜、蒜苗、辣椒,這一口鹹香辣俱全的「客。炒飯」,讓我念念不忘。(90元/小份)
把客家小炒必備的三層肉、豆乾、魷魚切碎加入炒飯,添上芹菜、蒜苗、辣椒,這一口鹹香辣俱全的「客。炒飯」,讓我念念不忘。(90元/小份)
來到竹田,幾乎頓頓都是客家菜,鹹湯圓、炒粄條雖然好吃,連續吃了幾天也想換換口味,由雙胞胎兄弟曾世宏、曾世皓和媽媽王美英一起經營的「惜緣亭米販部」,就為客家菜注入新意,把熟悉的客家小炒變成炒飯,為了這一盤鑊氣十足的「客。炒飯」,我願意專程去竹田很多趟。
到竹田豆油伯買醬油的時候,偷聽到店員在訂惜緣亭的午餐,年輕店員們交相稱讚他們的炒飯好吃;在德旅店住宿時,老闆也說,有需要的話可以幫忙把惜緣亭的晚餐外帶到旅店享用,一次次聽到「惜緣亭」的名字,讓我很好奇,這到底是一家什麼店?
如果匆匆開車經過,就會錯過「惜緣亭米販部」的厲害炒飯。
從外觀看來,門口掛著暖簾的惜緣亭,似乎比其他餐廳多了一點文青味,進門後才知道這家店由78年次的雙胞胎兄弟曾世宏、曾世皓和媽媽王美英合力經營,弟弟曾世皓說,兄弟倆以前分別在屏東和高雄的瓦城工作,對餐飲業不陌生;媽媽則是民國92年就在現址開店,賣的是當地常見的鹹湯圓、粄條等吃食,住在附近的親戚也大都是開餐飲店,做的品項都大同小異。
78年次的雙胞胎兄弟曾世宏(中)和曾世皓(右)和媽媽王美英(左)一起經營「惜緣亭米販部」,把20年小店做出新風貌。
4年半前,兩兄弟先後回家幫忙,但年輕人自有想法,認真建立自己的特色,陸續參加客家小炒、台灣炒飯王比賽,都拿下不錯名次,菜單上的「客。炒飯」、「新。客家小炒」就是他們的得獎之作。
改良版的「新。客家小炒」鑊氣十足,非常美味。(220元/份)
兩兄弟的炒工不錯,「客。炒飯」鑊氣十足。(90元/小份)
因為炒飯做得出名了,他們便把店名改成「惜緣亭米販部」,改菜單也動裝潢,幾個兄弟輪流掌灶,火候都掌握得不錯,光是炒飯就有7種口味,從最簡單的「惜緣炒飯」,也就是古早味的蔥花雙蛋炒飯、香腸或肉絲炒飯、麻油雞炒飯,到帶著泰國味的芭達雅炒飯,每一種都很誘人,價錢帶落在60到90元之間,不需要傷荷包,就能吃得又飽又滿足。
兄弟幾人輪流站爐頭,炒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翻滾的炒飯,粒粒分明。
客家小炒要嗆出醬香。
不喜歡吃飯的話,這裡也有年輕人喜歡的「泰式酸辣公仔麵」,我還看到菜單上有一道標示「黑/紅」的客家炒粄條,黑的自然是醬油,紅的則是那種沒有番茄味的紅醬,炒起來又香又夠味,吃兩嘴就胃口大開。
「客家炒粄條(紅)」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70元/小份)
雖然兩兄弟回家接班,媽媽王美英也沒閒著,我們大概早上10點到,沒多久王美英也照顧完自家菜園,採收好今天要用的分量,帶著食材來到店裡,接著馬不停蹄地生炭火、揉麵糰,又弄了一鼎湯湯水水的菜餚,原來在惜緣亭還是吃得到王美英拿手的「炭燒筍乾爌肉」、自己調餡的「客家鹹湯圓」,還有別處不常看到的傳統客家料理「大鍋菜」。
媽媽王美英早上照顧完菜園,中午就到店裡生炭火煮爌肉和大鍋菜。
用炭火煨煮的「炭燒筍乾爌肉」,一看就好吃。
一邊煨肉,一邊準備包湯圓的麵糰。
旁邊還有一鼎「大鍋菜」。
傳承了媽媽的好手藝,曾世宏和曾世皓除了賣簡單的炒飯、炒麵,也提供以人數計價的無菜單料理。這些私房菜大都是兩兄弟拿手的家常炒菜,只要一天前預訂,就能吃到美味的「薑絲炒大腸」、「菜脯煎蛋捲」、「客香燒豆腐」或媽媽操刀的「炭燒筍乾爌肉」,蔬菜大都是自家種的季節食材。可以在店裡吃,也可以外帶到民宿或旅店享用。
現在寫稿時,光想到那道「客。炒飯」的撲鼻醬香和鑊氣,還有離開前王美英熱情端出的鹹湯圓,就感覺肚子餓了起來,很想再回竹田一趟。
每顆湯圓都是王美英親手捏製。
內餡多到湯圓皮都快包不住了。
一顆顆圓滾滾的鹹湯圓,比平常尺寸大一點。
「惜緣亭米販部」是竹田人打牙祭的私房愛店。

惜緣亭米販部

  • 地址:屏東縣竹田鄉竹田村中正路116號
  • 電話:08-771-1623
  • 營業時間:10:00~14:00、17:00~20:00。除夕10:00~18:00,初一~初三營業,初四~初九公休。
  • 備註:無菜單料理300元/人,只接受4~10位預訂,需1天前透過粉專預約,4人四菜一湯,以此類推,多一位則多一道菜。
  • 臉書搜尋:惜緣亭米販部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