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這幾年的投資型態如下:
【基金講堂】投資是找成功方法 而非一味追求高報酬

去年對許多初體驗投資的人來說真是苦澀,原本漲最多的標的、轉而變成大跌,幾乎就是從天堂掉到地獄、從喜悅變成憂傷。但像我這種體驗過市場波動近30年的人而言,這一切再平常不過了。我常說,投資永遠是實務問題,一切的一切,都只有自己體驗過後最真,然而體驗是一回事,學到什麼才是重點!
一、以前從不投資,因為2020至2021年9月,見親朋好友荷包滿滿終於心動,結果下海了。及早投資絕對沒錯,但若對投資一知半解,又非常不幸運地從相對高點開始,那麼,過程注定要先苦後樂。問題出在對投資一知半解,如何度過苦而到達樂的境界?
二、2020至2021年9月有賺到錢,但懊悔投入資金太少,因此遇到市場大跌大膽加碼,以為能複製之前的漲幅,可惜的是,幸運之神沒再降臨,就在市場持續下跌、卻又越投越多的恐懼中不知所措,因此暫停扣款、甚或認賠殺出。
三、後悔沒在2021年底贖回。或許本來是訂定賺50%就要贖回,但沒想到50%還沒到就下彎了。能預知未來市場走勢是不可能的任務,後悔的事情多不勝數。
四、挑了一支過去績效很好的基金,也賺了不少錢,但當時未考慮該基金的波動度,所以從沒想到下跌時竟是如此恐怖,讓人難忍。
參考波動度 紀律執行
用績效挑基金沒有不對,尤其定期定額挑波動大的標的,確實可以賺比較多,但要在能符合自己接受程度的範圍下,才可能走到終點、獲取相對高的報酬率,因此除了考慮績效,也該考慮波動度。
想一想,世上如投資大師巴菲特的高手畢竟是極少數,就算是天天看市場的基金經理人也不保證獲利,這市場沒有專家只有贏家。既是如此,何不從心態、觀念、資金的安排上下功夫?投資前多了解自己的耐震度,挑基金參考波動度,用閒錢投資、紀律進出,自然能擁有屬於你的財富。
再次強調,投資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報酬,而是追求最容易成功的方法!
多空皆宜的投資要點
- 用閒錢,並算清每月投資金額
- 挑基金除了看績效,還要看波動度(Beta係數)
- 接受短期震盪,訂好滿意的停利點並紀律執行
- 體認停利點訂越高、等待時間越長波動也越大的事實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