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週五,台股今年上漲了約2成、新加坡0.83%、韓國16.69%,香港恆生指數則下跌3.57%。更可怕的是,去年恆生已經大跌近15.5%,今年仍看不到有力的反彈。香港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已經成為中國對外的緩衝橋梁;為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變成許多一帶一路國家的套利市場。
【基金講堂】外資變心 港股苦日子還沒結束

今年第一季亞洲四小龍的經濟表現依序是:香港2.7%第1、南韓0.3%次之、新加坡0.1%第三,台灣則以負2.87%敬陪末座。有讀者問我,預估國際資金會進一步撤離香港是否過度悲觀?其實不會,趨勢已經成形了。
美積極轉單 重傷中國
另外,還有匯率問題。香港長年實施聯繫匯率制度,港幣與美元以7.78的匯價掛勾,在美國不斷調升利率、但中國不斷調降利率的環境下,香港一邊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一邊又要維持聯繫匯率,怎能不透支外匯存底?
美中關係近年並沒有實質好轉,歐美國家更積極進行去中國化,以美國為例,今年前5月的進口來源國榜首已不再是中國,取而代之的是墨西哥;這是自2009年以來,中國第一次失去冠軍寶座。
美國這樣大力「轉單」的行為,對中國經濟有多傷?去年中美雙邊貿易是6,926億美元,其中美國進口中國貨品達5,388億美元,讓中國對美國創造出3,85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國出口占美國總進口16.5%,但這個數字距離川普發動貿易戰前的21.7%已大幅萎縮,看來還會繼續萎縮。
由於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逆差國,美國持續降低對中國消費的動作,已明顯傷害到中國經濟。
在疫情肆虐下,去年第二季中國的GDP僅0.4%,在基期這麼低的狀況下,中國今年第二季的GDP也只有6.3%,跌破一堆外資眼鏡,可見美中貿易衝突對中國的負面影響,遠大於疫情。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我們在2月就提過,要格外留意外資撤離中國與香港的情形。去年日本對中國的FDI(外商直接投資)降低了4%,對香港更是暴跌超過65%。
另一方面,香港股市的放空比例在過去3個月,幾乎都維持在24.5%的歷史最高水準,從巴菲特減碼比亞迪、孫正義出脫阿里持股,我認為外資的變心非一朝一夕可以回頭,香港股市恐怕還要捱上好幾年的苦日子。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