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橫山藝遊未盡2】深訪耆老指路的古道 全台唯一「八卦巷」迷路當樂趣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深藏山林荒廢30年的古道生態豐富,巨大的板根盤據。
深藏山林荒廢30年的古道生態豐富,巨大的板根盤據。
先前客委會主辦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在橫山鄉橫山村作為數個作品的落腳處,讓老客家村有了些許的人氣,也讓我有機會深度造訪此地。相較鄰近熱鬧的內灣,橫山有如平行時空,平時沒有什麼遊客,僅有老人們悠閒涼亭下棋聊天的聲音,時光好似凝結於此,而旅人如我則覓得閑靜愜意。
「橫山」地名的由來據說是先民於芎林沿溪流向上開墾,眼前一座大山橫向而立,有如一把橫著的刀而得名。早期此地煤礦、木業發達,農業則以橫山梨、茶葉聞名。「墩子銃古道」是當時運輸各項物產的道路,客語裡「墩子」的意思是土丘,「銃」則是槍,顯示該古道也是抵禦外敵的重要防線。
自然媒材重建的步道堅固好走。
時代變遷,產業沒落,人口逐漸外移,產業道路開通後,墩子銃古道曾經荒廢30多年,去年陳致中和橫山社區發展協會在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協助下,透過耆老回憶指路,成立志工隊,合力以自然媒材如刺竹、樹枝修復,終於在今年重新開放,成為一條遊客可以親近的健行步道。
陳致中和橫山社區發展協會在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協助下,透過耆老回憶幫忙重新讓古道復活。
步道整體平緩好走,從三叉埤出發繞一圈,自韓屋埤下山,僅需1個多小時,景貌原始,生態豐富,不僅可見巨樹下的大塊板根,甚至山羌、山豬和保育類動物如藍腹鷳、食蟹獴、穿山甲也曾現身。
走步道時碰上突如其來的雷陣雨,可用姑婆芋製作「雨帽」。
走在古道裡也有小樂趣,比如就地取材製成的「芒草箭」涮一聲就能飛上天。
走訪古道時,也能遇見「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留下的作品。《沉睡的少年》由藝術家陳湘馥創作,是一隻巨大的穿山甲,牠的鱗片透過3D模擬,使得視覺上更加栩栩如生;三叉埤口的《橫山B計畫》是藝術家劉千瑋作品,濕地上規劃出手作步道,有漂浮的石座、架空的土牆,土牆裡有獨居蜂,土牆隨著日子與大自然的雕琢自然剝落,象徵日月週與年的時間線。
藝術家陳湘馥作品《沉睡的少年》。
《橫山B計畫》位於三叉埤口,以濕地步道展示自然與時間的推移。
藝術家劉千瑋以土牆吸引獨居蜂入住。
步道深處還有另一作品《稜線》,藝術家許家禎堅持在艱難的區域創作,是因為他聽聞長者居住在此的兒時記憶,深受感動。便透過紅磚及玻璃堆疊,邀請人們坐著遙想古時候山居人家。
《稜線》位於步道深處,創作的時候克難艱苦,但藝術家許家禎仍堅持在此呈現作品,因為這裡古早時候曾有人居住。
累了可到村裡有150多年歷史、全台唯一的「八卦巷」漫步,這是當年客家居民來此開墾時,為防禦原住民攻擊,刻意將巷弄設計成曲折路線,分為內八卦和外八卦,各有S與Z字形變化,家家戶戶後門及側邊還有窄巷相通,外人走進來肯定走不出去。過去抵擋外侮的智慧,成了現今遊客在巷弄間探險的樂趣。
當初為防禦外敵,將巷弄設計成八卦狀,還分為內八卦和外八卦。
內八卦的巷弄裡有古樸的建築。
外牆有紅磚搭建「天公爐」的圖樣,是客家人的象徵。
唯一的雜貨舖相當有人情味,老闆娘說她從小姐開店到現在都當阿祖,還會繼續經營下去。
300年的老榕樹位於土地公「伯公」旁,也是老人家午後閒聊納涼的好去處。
橫山火車站現為無人車站。

墩子銃古道生態導覽

  • 說明: 6人成行,300元/人。另有半日遊社區全導覽,含餐食500元起/人,內容可客製化。報名皆洽「橫山好室」臉書,亦可電洽0934-299-331。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