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AI的黎明時刻,往後5至10年,每年都有大成長。」今年74歲的林百里在台上熱情地說:「大家放輕鬆,我們要與AI共舞,就像跟美女共舞一樣,是很happy(快樂)的事情,如果不一起共舞,很難活出quality(品質)。」9月底,林百里在一場演講生動形容。
【全文】廣達穩站趨勢浪頭 林百里:為AI再戰10年

伺服器大廠廣達受惠於人工智慧(AI)熱潮,短短半年股價大漲近3倍,這也推升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登上台灣首富寶座,過去已經鮮少公開活動的他,如今猶如AI傳教士四處演講,他大聲疾呼:「AI即國力。」
本刊調查, 林百里1988年創業成立廣達,35年來屢創高峰,從筆電代工大廠成功轉型伺服器大廠,如今再攀AI趨勢浪潮,今年74歲的他,決定延後70歲退休的計畫,為AI再戰10年拚到80歲。

股價狂飆 榮登新首富
林百里笑著說:「今日來談AI,因為這是一場很重要的革命,很多事物已然被翻轉、啟動轉型。」原本計畫70歲退休的他,決定為了AI再戰10年拚到80歲。
今年5月,輝達(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宣傳跟廣達合作打造的首款大規模AI伺服器MGX1,特地返台快閃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更到廣達旗下雲達科技的攤位力挺。該趟行程,黃仁勳這位爆紅的AI教父,所到之處皆人山人海,殊不知,台灣首富之位也在這股狂潮中異動。

搭上AI題材,今年5月以來,廣達股價一路狂飆,從85.9元漲到上週五(10月6日)的254.5元,市值衝上9,830億元,富比世富豪榜統計,林百里財富暴增至108億美元(約新台幣3,469億元),擠下連2年稱霸台灣首富的神祕鞋王、宏福集團創辦人王聰淵,從去年的第9名一躍成為台灣新首富。

呼籲台廠 緊跟大趨勢
坐上台灣新首富寶座的林百里,卻更樂意當一名AI傳教士。9月15日,他參加台灣人工智慧年會,當面向副總統賴清德建言:「AI即國力。」「台廠機會很多,不是只有護國神山台積電。」他強調,台灣站在非常好的競爭位置,從上游晶片、RAM到下游的伺服器零組件、機櫃組裝,全都做得出來。
12天後,林百里又在電電公會論壇登高一呼:「台廠不要畏懼AI!」因為世界各國和四大科技巨頭MAMA(Microsoft、Alphabet、Meta、Amazon)都正全力衝刺AI領域,未來人類生活與AI息息相關,「誰慢誰就game over(遊戲結束)。」

外界恐怕不知,大家朗朗上口的AI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人工智慧物聯網),其實是由林百里率先提出,被廣為流傳,他開心地表示:「AI是我多年的夢想,終於有機會發揮了。」
什麼是AI?林百里認為,AI就像氧氣無所不在。對人類有哪些影響?他曾預測,5G問世後,2025年都市交通將出現重大改變,林百里質疑,車輛直行時,為何沒有橫向來車還需停車?若無其他來車應該可以開過去,如果交通號誌交由AI控制,交通問題可能大幅改善,「AI運算就像水庫,5G擁有大頻寬、低延遲、廣連結的特性,是一條能將AI解決方案帶往不同角落的水管。」
廣達高層人士笑說,Barry(林百里)是點子王,但旁人不見得聽得懂,「譬如他說四個輪子的電腦,原來是指自駕車。」為了讓員工瞭解AI,林百里將2018年定調為「廣達AI元年」,更絞盡腦汁繪製一架「飛機」發給廣達員工,這架飛機是集團的未來藍圖:AI是指引方向的飛行員,開著乘載產業所需內容的機身(雲端),載著乘客(物聯網),催動5G引擎讓飛機啟航。
乘風破浪 轉型打前鋒
其實,廣達發展雲端的同時,也持續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展開運算合作,同時將在當地所見的AI運用帶回廣達,林百里更找來部門主管定期開會,緊盯智慧製造、智慧移動、智慧醫療三大AI應用,「不同應用正陸續問世,大家應思考如何發揮效益。」

「全球已邁入新生產力時代,廣達有很多工廠已經關燈,不是關廠。」早在今年初的尾牙,林百里就興奮分享,廣達在智慧製造有大成果,成功引進集團旗下達明機器人實現生產線自動化,「比較繁瑣的工作流程可交給AI,提升企業內部管理系統。」
操著一口廣東腔國語的林百里,來台灣求學創業,廣達從筆電代工大廠成功轉型伺服器大廠,如今穩站AI趨勢浪頭,屢屢居產業前鋒要角,擁技術背景的林百里絕對是其中關鍵。
林百里1949年出生於上海,國共內戰爆發後,1歲時跟隨父母逃難香港,落腳調景嶺貧民窟。他是數理資優生,考上台大電機系,與英業達創辦人溫世仁開發出台灣第1台電腦,獲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頒發「青年獎章」。

烏龜哲學 眼光放長遠
1988年,林百里找來自小認識的現任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以3千萬元資金創立廣達。廣達退休主管透露,廣達創業初期辛苦,林百里曾跳下來自己畫工廠內部陳設圖,一度以1股四十多元現金增資、卻找不到人買,但今非昔比,「廣達連中三元,是筆記型電腦、雲端、AI伺服器龍頭。」今年廣達家庭日,林百里向員工分享喜悅。
林百里信仰烏龜哲學,堅信烏龜終究會超越兔子,走得慢、看得遠成為他獨樹一格的經營哲學。廣達成立初期搶先發展筆電代工,跑遍歐美爭取訂單,拿下戴爾、IBM、蘋果、惠普等大單,1999年廣達上市,已站上全球筆電代工一哥。
不過,代工業毛利下滑之後,林百里開始思考:「沒有筆電的時代,廣達能做什麼?」談起這段往事,廣達技術長張嘉淵曾對媒體說,林百里把電腦當作承載的容器,當筆電不需要這麼多「水」時,「水」流到哪裡,就是廣達的方向。當時還沒有「雲端運算」一詞,林百里便以水比喻。
2000年,林百里親自督軍廣達搶攻雲端硬體和運算,先成立企業解決方案部門攻伺服器,再找來張嘉淵掌管廣達研究院,負責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展開以人為核心的運算合作。為了強化伺服器業務,4年後改派原掌筆電部門的楊麒令當家。

2005年,林百里罹患肺腺癌,但他清楚楊麒令雖熟稔筆電市場,卻是伺服器的門外漢,林百里抗癌之餘,仍跳下來與楊麒令密集開會,終於找出雲端硬體的獲利關鍵,就是伺服器、儲存、交換器三大核心業務,楊麒令曾以粽子比喻:「廣達把餡料全炒好,依客人喜好包在一起烹飪,就能快速交貨。」
跨足雲端 換腦硬轉軟
楊麒令的策略奏效,廣達順利接到戴爾、惠普伺服器大單,也吸引Google、臉書等雲端客戶上門合作。業界人士分析,雲端服務業者過去向品牌廠下單,直接找代工廠不僅省錢,還能做到研發保密和客製化設計。但廣達接下臉書訂單後,竟慘遭戴爾、惠普等品牌廠抽單,這反倒開啟廣達搶食白牌市場,奠定伺服器一哥的地位。
對林百里而言,伺服器只是雲端運算的基礎設施,既然廣達要轉型,應成為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2012年,林百里宣示跨足雲端軟體,分拆原先的伺服器團隊,成立子公司雲達專攻軟體,硬體則留在廣達,取名代號BU9。
雲達員工人數超過2千人,但初期多由懂硬體的廣達員工轉任,「練兵」成為雲達成立後,由硬變軟的換腦工程。雲達主管坦言,正因為廣達硬體實力強,加上代工Google、臉書伺服器的經驗,2013年多雲服務廠商VMware找上雲達,針對跨伺服器品牌推出資料中心平台方案。


寶刀未老 拚多元發展
2016年,廣達迎來轉型AI的關鍵一役,黃仁勳找林百里打造第一台AI超級電腦,林二話不說點頭答應;2018年,林百里聽聞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要推出第一台AI超級電腦「台灣杉二號」,直呼是自家軟硬體聯手練兵的好機會,親自督軍打造資料儲存平台和AI運算,台灣杉二號的強悍性能,在當年擠入全球前20名。

除了AI伺服器,抗癌成功的林百里,對智慧醫療著墨很深,聯手麻省理工學院的雲端研究案,成立QOCA雲端智慧醫療照護平台;8月林百里親赴國防醫學院,宣布「心電圖AI判讀平台」是QOCA主力產品之一,「智慧醫療充滿無限可能,廣達會找出更多題目擴大合作。」
據了解,這項合作案由時任三軍總醫院院長、現國防部軍醫局長蔡建松牽線,聯手廣達發展心電圖AI判讀,不論患者身在何處,心電圖都能迅速傳回台北三軍總醫院AI機房,若判讀為急性心肌梗塞,便立刻聯繫當地醫院,迅速打通阻塞血管並放置支架,「為患者多把握10分鐘黃金搶救時間。」三軍總醫院醫師表示。

林百里對廣達的未來很有信心,「我要以國父的革命精神來做事,廣達會變得更壯大。」他賣關子地說,廣達手中仍握有許多新發展、新技術和新應用,將持續觀察未來人類應用與走勢,言語中盡是寶刀未老的氣勢。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