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出道即巔峰,各種演員獎項拿到手軟,也被質疑會否只是本色演出?往事重提,李鴻其露出痛苦表情說:「饒了我!拜託!」他曾在專訪中反駁:「大家都忘記一件事情,我從10歲就一直喜歡表演。國小加入合唱團,國中參加舞獅隊,高中念華岡藝校,大學念國劇…我表演學了十幾年,一直都在準備,一直在創作。」
【李鴻其番外篇】導演李鴻其的最大挑戰 是演員李鴻其的光芒

新片上映,導演李鴻其無法避免的挑戰,或許是演員李鴻其太過耀眼的成績。
如果說李鴻其的演員之路是天生奇才高手練武,那他的導演之路幾乎就是走著全然相反的方向,一路摸索跌跌撞撞。十多年寒窗的狀況是這樣:大一開始就自導劇場作品,積與參與藝穗節競賽。當時的演員、《愛是一把槍》的共同編劇林政勳告訴我們,評審雖然給出「看不懂」的評語,「但李鴻其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想表達什麼,並不會因為評審講了什麼話,就不繼續往前走了。」

林政勳是李鴻其就讀華崗藝校時的學弟,他回憶彼時看見的李鴻其氣場強大,想低調卻不可得,「每年大會考,他會被老師要求把身上的刺青蓋住,但跳了舞就流汗,流汗紙膠帶就糊掉,刺青就顯露出來…」
天生氣質掩蓋不住,2014年,他被導演張作驥發掘。說起對他的第一印象,張作驥說,就是身上的大片刺青,「很特別。他喜歡攝影還有打鼓,當時我覺得他蠻怪的,但也覺得他有才華。」
但創作者總忍不住往牛角尖鑽。我問李鴻其,影展新聞常寫電影播完現場鼓掌十分鐘,是真的嗎?他有點哀怨地說:「是真的。但我們只有一分多鐘。」顯然有點在意。得了威尼斯「未來之獅」獎,說話不該更有底氣一點嗎?他才告訴我們,其實剪過一個版本送坎城影展,沒有入選,眼神閃過一絲落寞。
單佐龍則說:「其實反饋是積極的。他們覺得電影的第一顆鏡頭就很厲害。但坎城基本上就是每年競爭最激烈的一個池子…」9月在威尼斯首映,觀眾也給出殘忍評價,酸民的言論經常沒頭沒尾,隨口就可以說別人的作品是爛片。頒獎前夕,「我就這樣走了,真的受傷…」他試圖辯解,有點詞窮,放棄。
不過,他已經在拍第二部片了,故事講一個到上海工作的女孩,在高壓競爭下對自我追求產生懷疑的過程,好像預言了《愛是一把槍》的命運?
也沒關係,畢竟他還是在往前走。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