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電價全面調漲,很快地,漲價潮馬上蔓延到與民眾息息相關的「食」,從拉麵、漢堡到飯店自助餐,通通都變貴。「每次電價一漲,就會有很多店家和企業頂不住墊高的成本,掀起一連串漲價潮。」分析師陳唯泰說,衝擊最有感的是外食族,因為店家通常會透過漲價來轉嫁成本,以保持獲利。
【理財最前線】電價漲物價蠢動 3檔抗通膨食品股出列

今年4月開始,電價平均漲幅11%,民生物價也跟著蠢動,專家表示,物價上漲就有漲價題材可期待,今年食品股的表現會比往年更好,且食品股深具防禦特性,可攻可守。
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表示,物價上漲就有漲價題材可期待,預期今年食品股的表現會比往年更好,特別是食品股股價防禦性也強,在台股位於2萬點相對高檔位置下,進可攻、退可守。

獲利三率 篩出好標的
本刊檢視去年28檔食品股財報數據,從企業獲利能力3率:營益率、毛利率和淨利率觀察,其中以卜蜂表現最優異,營益率和毛利率雙創歷年新高,淨利率則創下次高;另外,大成也值得關注,營益率創新高,淨利率也創次高。而存股族最重視的股利政策,則以德麥最突出,今年預計配發現金股利14元,現金殖利率4.62%,摘下食品股冠軍。
卜蜂:AI飼料廠減人力成本 營收上看300億
「食材漲價雖苦到消費者荷包,但上游食品廠卻能立於不敗之地。」財經專家黃世聰指出,去年雞蛋和肉類價格狂漲,觀察雞肉雙雄:卜蜂和大成獲利創下高峰,「就算國際原物料變貴,上游食品廠也能轉嫁成本,在通膨環境下具實質優勢。」
從2018年開始,卜蜂就斥資13億元在雲林興建AI自動化飼料廠,並用科學數據來管理,使年產能達48萬噸以上。其中最大效益是減少過半的人力成本,因此,就算未來原物料成本提升,也不會讓獲利縮水。投資達人華倫老師周文偉說,自產自銷受外界因素影響小,「尤其卜蜂從飼料、畜牧、分切到加工,最後再到網路和實體銷售平台,一條龍的生產線能精準掌控成本。」

「去年禽流感爆發,雞、豬價格創新高,所幸有密閉恆溫『水濂式』雞舍維持育成率。」卜蜂發言人劉明哲說:「今年外在變動因素小,雞、豬供給量增加,將改用食品加工來去庫存。」他補充說明,今年資本支出主軸放在擴增畜牧農場,維持15億至20億元,全年營運成長動能不變。另外,5、6月新倉儲完工後,品質會大幅提升且節省運輸時間;桃園分切廠也將在年底落成、明年第一季開始投產,預計貢獻30億至35億元營收。
卜蜂去年營收291.6億元,每股純益(EPS)7.7元、年增45.83%。法人估今年全年營收上看300億元,EPS挑戰8元;以股價約106元計算,預估本益比13倍,仍在合理水準。
大成:去年獲利爆發增8成 EPS挑戰6元
檢視大成去年財報,全年營業利益60.2億元、年增96.86%,淨利為40.7億元、年增85.5%,EPS則為4.81元、年增85.71%,獲利大爆發。
回顧2021年烏俄戰爭爆發和疫情影響,黃豆和玉米價格飆漲速度過快,成本難以轉嫁,導致當年度獲利銳減;直到原物料價格回穩,加上肉類價格位在高檔,這是大成去年得以拿下好成績的關鍵。

事實上自2022年起,政府為穩定飼料價格,進口的黃豆、小麥和玉米都免徵5%的營業稅,且季度滾動檢討;今年3月底,穩定物價小組拍板延長降稅措施到6月底,對食品產業是一大利多。
而近期黃豆和玉米期貨跌至3年低點,法人預估,國際原物料價格回穩,產品價格降幅卻低於成本減幅,加上通路需求強,大成全年營收可望年增5.5%、EPS上看6元;以股價約56元計算,本益比近10倍,「雞肉雙雄獲利穩定且本益比在相對低檔,股價拉回就能進場;或者以殖利率4.5%以上為進場點。」周文偉說。
德麥:烘焙原料滲透率9成 發放股利不手軟
台灣烘焙產業年產值約800億元,其中原物料占3成,即240億元,「去年德麥在台灣市場市占率約14.76%,客戶滲透率超過9成。」德麥財務長邱俊榮說道。而今年首季營收15.45億元、年增15.46%,創同期新高和歷史單季次高2大紀錄。
「近年國際情勢變化大,德麥股價跟著起伏,但獲利始終沒有衰退過。」投資達人切老說,德麥是他前3大主力持股,「面對市場變化,還能保持穩定度,公司的競爭力十足!」攤開歷年財報,營業利益年年成長,EPS則連續五年成長,去年則包括營收、毛利、營業利益及EPS全數創新高。

提到最新事業版圖,邱俊榮表示,立足台灣、發展大中華市場和東南亞市場是主軸;目前公司烘焙領域客戶滲透率已超過9成,緊接著將成立餐飲事業部,打造第二成長曲線。
「不過,今年因受到原物料乳製品(奶油、動物性鮮奶油)和可可粉價格上漲的影響,獲利有點壓力,但估計營收依舊能有個位數成長。」邱俊榮說明,雖然產業上游有較高的轉嫁能力,但德麥會吸收部分成本,採薄利多銷模式陪客戶度過難關。
周文偉則對德麥進軍海外市場有高度信心,「後疫情時代餐飲業回溫,烘焙市場出現報復性消費,德麥代理的國際品牌知名度高,具高度競爭力。」特別是無論景氣好壞,德麥已連續配發11年股利,年平均配發11元,盈餘分配率達7成以上,可看出公司在市場上的長期經營能力。
「操作上,除可用定期定額方式持續買進外,德麥去年EPS達18.24元,本益比16倍,而食品股只要在20倍以下都是合理範圍,因此目前也可陸續進場。」周文偉補充,也能以殖利率4.5%作為買進標準。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