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檢署(下稱北檢)偵辦京華城弊案,向法院聲請羈押前台北市長柯文哲獲准,震撼各界,9月8日民眾黨號召小草在立法院旁濟南路舉行首場全國開講,狂批司法不公。不過,檢廉8月30日搜索柯文哲住家,從他書房搜出一只隨身碟,發現工作簿清楚記載「2022/11/1小沈1500沈慶京」,時序與同年10月18日台北市政府核發建照給京華城相近,懷疑柯文哲不只圖利沈慶京,更可能觸犯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的貪汙重罪。
【封面故事】下條子:怎麼做都行 快就好 柯文哲收沈慶京1500萬內幕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深陷京華城弊案遭收押,檢廉從柯住處查扣隨身碟發現,工作簿清楚記載「2022/11/1小沈1500沈慶京」,本刊獨家揭露後,民眾黨急著替柯澄清,認為1500指的是約見面時間,但本刊調查,不僅法院裁定認定1500是金額而非時間,檢廉根據該工作簿前後記錄均記載已完成的工作而非行事曆,確認該筆記錄為柯收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1500萬元無誤。
此外,法院的裁定也顯示,柯一手主導京華城獲超高容積,明知違法還親自下條子交辦業管單位:「怎麼做都行,快就好」,另柯和副市長彭振聲企圖串證,將容積率放寬甩鍋給都委會也都被掌握,成為遭收押的關鍵。

記載關鍵日 柯沈未見面
針對台北地方法院(下稱北院)第一次對柯作出無保請回的裁定,台灣高等法院(下稱高院)指出,柯文哲身為台北市長,又受理京華城案陳情,「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竟會在自己隨身碟內如此記載,難認與本案非毫無關連」,成為後續遭北院羈押的一大關鍵。

院、檢、廉三方不只認定柯文哲主導京華城案,更懷疑他收受賄賂,原因是遭扣案的隨身碟工作簿電磁記錄,記載格式並非流水帳式的行事曆,且從前後內容可明顯看出,是柯記錄他完成的重要大事,加上專案小組清查沈慶京的行程,在柯隨身碟所記載的2022年11月1日當天,並無和柯見面的安排,柯當天下午則和里長見面,也未與沈有約,因此很快就排除1500並非挺柯人士所稱的下午3點。

由於案重初供,亦即當事人在偵查剛啟動時所做的陳述,尚未有充分時間避重就輕甚至串證,比較可採,院檢偵審時柯文哲對此並未具體回答,也未釐清1500是時間而非金錢,況且司法實務上常見的索賄或詐騙案,被告多不會在帳上記載收了1500萬元,而是假藉其他方式,例如寫1500CC或1500公克,藉此魚目混珠,加上北市當時才剛發出建照給京華城,院檢因此才會全都懷疑是柯涉嫌違背職務收賄罪,而將他羈押禁見。

策反沈若成 柯難逃重判
除了隨身碟記載1500成為柯文哲涉嫌收賄的關鍵證據,檢廉清查沈慶京的相關金流也發現,京華城拿到建照後,沈透過旗下8家公司,匯款到台北市議員應曉薇與男友掌控的五個公益組織,金額逾4500萬元,應曉薇指示助理將錢領出,刻意製造斷點,並將款項用來支付卡債及房貸,但檢廉清查發現,其中1500萬元流向不明,加上威京集團在京華城容積率從392%增加到840%的二階段過程,共編列4.3億元公關費,不排除柯文哲收的1500萬元即由此而來,檢廉正全力追查金流,以印證該筆帳目。

此外,沈慶京涉及的違背職務行賄罪屬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只要供出實情,極可能獲得減輕其刑且獲免囚,檢方將策動他轉為汙點證人,案情恐出現新的破口,柯文哲屆時即使認罪,也難逃被重判的命運。

院檢審理及偵辦本案,根據相關證人的說法及市府公文,都認定柯文哲介入京華城案甚深,戳破柯宣稱不知情的謊言。檢廉調查,早在2021年間,柯文哲明知議員苗博雅等人反對京華城容積率放寬,並據以質詢,竟在京華城子公司鼎越公司的陳情書上親筆批示:「To產業局長,怎麼做都行,快就好,公文往返,不如大家當面確認,已花了兩個月…」等語,形同是幕後最大的影武者。

就連京華城案今年初被監察院糾正,彭振聲在柯文哲要求下再度審視全案,於5月間傳訊息給柯:「收到,也全部聽了一遍,主席都有一一徵詢各委員意見,都發局及申請單位也都有詳細答覆,內容好像比糾正文的內容更為真實」等。
柯文哲涉2罪狀遭收押
- 圖利罪:明知違背法令仍執意讓京華城容積率放寬至840%,相關證據包括市府議員質詢、市府相關主管及公文與便箋等證物及證詞。
- 違背職務收賄罪:隨身碟提及1500,記錄時間點與京華城容積率放寬相近,加上檢廉排除柯與沈慶京當天碰面,懷疑是賄款,至於金流待查。
串證彭振聲 推給共識決
3天之後,柯文哲回傳訊息給彭振聲稱:「既然是共識決,就這樣解釋了。」這段對話過程也遭法院認定柯、彭2人是在串證,擺明企圖以此對外解釋,甚至甩鍋給都委會全體委員。
不過,檢廉傳喚多位都委會委員作證,發現多人反對容積率增加,會議表面上雖採共識決,卻等同主席說了算,因為就算委員有不同意見,主席還是可以下最後結論決定。

除了亟欲突破沈慶京的心防,北檢在首戰聲押柯文哲不成,向高院抗告成功當天,已被收押的彭振聲得知柯無保請回,連連抱怨,嚷著說:「為什麼我被押,柯文哲沒事不用押?」被押了一天的彭就此態度大轉變,決定和盤托出,搶當汙點證人意味濃厚,北檢旋即密赴看守所就訊,掌握柯交辦處理京華城案的細節。
600萬現鈔 存妻兒帳戶
此外,檢廉也認定柯文哲對全案的金流都有掌控,根據柯文哲與木可公司負責人李文娟的LINE對話記錄,柯曾問李,某知名媒體大亨的100萬元處理進度、某知名食品廠負責人50萬到新故鄉的帳戶、哪一些從木可公司支出?哪一些從選舉剩餘款支出?「這些我再找你討論」等語。對話中柯還要求李文娟2個月內告訴他關於眾望、木可及新故鄉基金會有多少錢可以用。因此,法官認定,柯對他所掌握的相關帳戶金流與支配都鉅細靡遺地掌控,而非他之前宣稱的不知情。

檢廉另循柯文哲的政治獻金假帳破口,一路向上清查柯家的相關金流,扣除薪水及演講、稿費、版稅,發現仍有約700萬元收支不符,且查出柯妻陳佩琪在應曉薇與柯文哲便當會及京華城拿到建照的二段期間,多次帶著現鈔至ATM存款到自己與兒女的名下,經勾稽比對,金額從原本查出的上百萬元,爆增至六百多萬元,陳佩琪的說法更是一變再變,檢廉正從金流要還原事實。

京華城容積率爆增,要從柯文哲2018年5月10日接獲沈慶京陳情書開始談起,當時他將陳情書交由時任副市長的林欽榮進行適法性研究,並親手批示「現在560%已經通過,又要變成678%?」法官裁押時,也據此認定柯主觀上認為京華城通過容積率為560%,並無依據變成678%,才請林欽榮進行研究,遑論後來暴增為840%會面臨法律問題。

除了林欽榮外,柯文哲在2020年11月11日批核都發局簽呈,時任副祕書長李得全在公文加註:「為利公平執行,容積獎勵及移轉應依土管自治條例等既有全市一致性規定…設定容積上限以資明確」等意見,形同白紙黑字告訴柯文哲,京華城案硬幹有違法疑慮,但柯仍核定送公告公開展覽。

促增容積率 便當會早知
全案另一關鍵被告、威京集團旗下的鼎越公司負責人朱亞虎也遭約談,他坦承從北市兵役局長退休後,經應曉薇介紹認識沈慶京,沈給他年薪三百萬元專門處理此案,當京華城容積率提高至840%過關後,沈還犒賞他300萬元獎金。
根據朱亞虎與應曉薇的Wechat對話記錄顯示,朱在2020年3月12日向應曉薇稱:「市長主動說您(指應曉薇)去找過他,我回來面報主席(即沈慶京),成敗關鍵完全在您。」隔天朱又向應曉薇稱「彭副市長請您鼎力協助」等語,可見當年3月12日柯文哲與應曉薇在市府舉行便當會,柯早知朱亞虎、應曉薇要聯手促成京華城容積案,卻口口聲聲扯謊說不知情。

京華城案本來僅需依照行政法院判決結果進行處理,京華城官司敗訴,台北市政府勝訴,容積率維持560%,市府根本無指定彭振聲為專業管理人(PM)的必要,且京華城公司向市府陳情,僅需依一般人民陳情程序辦理即可,柯文哲卻接連對應曉薇介入協調與京華城陳情案親自跳到第一線處理,實在有違常理。

檢廉約談都發局業管京華城案公務員,都發局執祕劉秀玲證稱,柯文哲對市府重大案件都會指定府級長官統整,整合意見再向市長報告,目的就是為了取代公文簽呈流程,提高效率,而當時該案的PM就是彭振聲。

「要過的大案子,都是彭振聲當PM,不會過的(案子)就會找李得全。」一位柯市府時期的公務員向本刊透露,柯這套欽點PM邏輯早在市府各局處流傳,因為「彭副是出了名的使命必達」,柯在2021年8月10日座談會後,欽點彭當京華成專案管理人時,都發局業管全案的公務員早已對京華城案開綠燈有所預期,才會在轉呈公文時留下奉交下(奉上面交下案件)的記錄自保。
昔圖利罪法辦李述德 柯P今淪階下囚
前總統馬英九愛將、前台北市財政局長李述德,曾遭踢爆在2004年的大巨蛋議約會議上稱,遠雄董事長趙藤雄跟時任市長馬英九密會討論共識,事後流出會議錄音檔,質疑零權利金共識,導致市府無法取得50年的營運權利金,損失超過30億元。李述德雖未被查到有收取遠雄好處,台北地檢署仍依圖利罪將他起訴,台北地院也在前年重判9年,褫奪公權5年,全案上訴二審中。
全案是在2016年間,柯文哲組成台北市廉政委員會,針對大巨蛋案進行調查,即使查不到金流,柯市府也以圖利罪移送馬英九與李述德。
均持函親批 回報應曉薇
不僅如此,柯文哲更具體指示儘速提都委會等舉措,加上都委會執行祕書邵琇珮也稱,柯希望京華城案趕快辦理,「同仁都是持函親批,而非放在桌上等批閱」,並要求須向應曉薇回報進度,種種行徑明顯異於常情,在在顯示柯親自主導違法提高容積無誤。

檢廉追查相關金流,從威京集團查扣的帳冊,發現共編列二次公關費用,一次1億8600萬元,另一次2億5000萬元,就在京華城2022年10月確定獲得860%容積率後,威京集團論功行賞的帳冊寫到,前台北市長黃大洲支領200萬元、京華城董事長陳玉坤200萬元、威京集團聯絡人兼法務經理陳俊源200萬元、威京集團協理宋堃仁450萬元、林惠美跟吳佩玲各拿50萬元…等一大串。
此一時間點與柯文哲遭查扣的隨身碟記錄「2022/11/1小沈1500沈慶京」相符,檢廉據此認定,柯文哲涉收賄1500萬元,正比對相關金流,一旦突破,柯文哲涉案情節便會從圖利罪拉高至收賄重罪。
★《鏡週刊》提醒您,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