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中國救市措施比較像是強心針會員專區財經理財中國經濟的癥結點在房地產市場,房產問題要徹底解決,勢必要靠財政政策。文 歐宏杰攝影王均峰發布時間 2024.10.17 05:2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4.10.17 05:30 臺北時間股市投資中國金融海嘯基金講堂房地產歐宏杰中國股市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房地產困局 棘手難解出口年增率 恐陷衰退中國官方祭出了金融海嘯以來最強的救市措施,以貨幣政策為主,透過降息與降準,向股市與房地產市場挹注資金,股市也以大漲回應。不過,在對外局勢惡化、房地產庫存過多及消費拉升不起來的困境下,股市上漲恐難以維持。房地產困局 棘手難解中國的救市措施其實與美國利率走向息息相關,只是美國公布了9月的CPI為2.4%,之後美國長天期債券殖利率多維持在4%至4.36%,顯示再降息機率不大,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能使用的空間也就有限。在不期待有更大的貨幣政策力度下,市場真的能夠被拉起來嗎?以房地產來看,9月24日措施的重點,是調降存量房貸利率0.5%,可降低全中國家庭利息支出人民幣1,500億元,還有人民幣3,000億元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並且讓銀行放款給企業收購存量土地。但中國房地產最大問題有二,一是蓋了太多沒人買,更恐怖的是預售太多、房子卻沒蓋,不但沒交屋,還欠了銀行一堆貸款,引發一堆拒繳房貸的浪潮。房產問題要徹底解決,勢必要出動政府的財政政策,否則連保障性住房都出問題,民眾當然不敢消費。剛剛結束的十一長假,中國國內出遊人次比疫情前增長了10.2%,但總消費支出只增加了7.9%。而1到8月,中國全國消費成長只比去年增加3.4%,是史上第3差成績,北京、上海與廣州都出現衰退,消費信心明顯低落。出口年增率 恐陷衰退外部問題更大。一旦美國大選民主黨獲勝,抗中政策將有延續性,但如果川普贏,不確定性更高,所以我認為中美關係未來4年都不會更好。偏偏近期歐盟與中國又針對白蘭地、電動車與硬木膠合板開始大打關稅戰與反傾銷調查,隨時有機會形成更大規模的貿易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去5個月中國出口年增率上揚的趨勢恐將反轉,事實上,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5個月衰退,9月出口訂單也下降到7個月來最差水準,加上明年各國對中國關稅已經預告調高,出口很難為經濟成長帶來助益。再看中國外商直投不斷減少,今年第2季大幅降低149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這還是有計算香港投資中國的情況,以中國對外關係持續惡化的狀況來看,外商投資恐還會進一步降低。在消費、出口與投資都沒能拉動經濟的狀況下,9月24日的救市動能很難維持到明年,我認為中國經濟的癥結點仍在房地產市場上,如果能推出超過2008年的人民幣4兆元財政刺激措施,才是根本性的改善。只是歷經一代一路等大撒幣外交之後,中國的財政體質早已不如當年,救市措施不像是股市的興奮劑,更像是提醒投資人,中國經濟需要這麼猛的強心針。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