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我有定期檢視保單,先生生前也重視保障,從他發現罹癌到離世,保險真的幫了我們很多忙。」今年50歲、在電子業擔任專業經理人的Charlotte,回憶多年前先生因病過世,期間保險成為家庭經濟的有力支柱。
【理財最前線】3大檢視補缺口 2025各險種保單Best Buy出列

2024年可說是台灣醫療險出現重大變化的一年,不僅上半年有超過20張醫療險保單停售,現在市場上住院實支醫療險也只接受正本理賠;因此,歲末年終之際,應將家中堆疊的保單翻出,從壽險、醫療險、癌症險、重大傷病險到意外險等,好好檢視是否有買到足夠的保障。
Charlotte說,先生罹患血癌,半年就花了數百萬元,還好有健保及保險cover,「我大概一個月會申請一次保險理賠,每次大約都有20萬元理賠金入帳,半年就有約120萬元,這筆錢帶給家庭很大的安全感。」
另外,先生離世後,留有多張儲蓄型保單,「還好他在要保人、被保險人欄上都寫上自己名字,受益人則寫我和小孩,且都在免稅額度內,我們完全沒被課到稅;保險理賠金獨立於遺產外,也能先拿理賠金去繳遺產稅。」Charlotte強調。
每年定期檢視保單外,Charlotte也會製作試算表,將家中每個人的保額、保費羅列清楚;手上多張美元保單更依照解約到期日遠近、利率高低排列好,「萬一突然要用錢,我能清楚知道該先解約哪張保單,或者哪張保單利率太低效益差、到期後就該先將錢領回,一清二楚。」
統一保經總經理徐采蘩說,許多人並沒有檢視保單的習慣,導致真需要保險理賠時,卻發現保障不足,或保單關係人填錯,最後還被追稅,「其實結婚、生子、離婚、失業、退休、財務狀況、政策改變或關係人有變化時,都該重新檢視保單。另外,保險市場年年都有變化,所以年度檢視保單也是必要。」

檢視一:壽險 以定期險補足十年缺口
只是該如何檢視?獨立財務顧問張佳瑩表示,可以從死亡保障開始。如果是家庭經濟支柱,可計算未來10年每年支出、子女教育費用、房貸等經濟缺口,思考如果自己若不在了,這些費用家人是否付得出來?再計算手中已有資產,例如存款、股票、勞保、團保等,兩者相減後就是該補足的缺口。
舉例來說,如果每年缺口總計100萬元,想補足未來10年缺口,壽險保障就應該規劃1千萬元。雖然千萬保障保費不低,但隨著人生階段責任減輕,壽險保障也能逐步降低。
張佳瑩指出,要補足階段性死亡保障,又有保費支出考量,最好的選擇是定期壽險。以台銀人壽新1年期定期壽險為例,是純保障定期壽險,但因以自然費率計算,隨著年齡增加,每年保費都會增漲,以40歲女性、保額1千萬為例,年繳保費是1萬4,800元,但到41歲時,保費會增加為1萬5,800元。

檢視二:實支險 住院加手術至少20萬
接著盤點醫療險。禾亞保經業務副總陳俐縈表示,金管會改革實支險後,目前市面上的住院醫療實支險,都必須以正本醫療收據理賠,且有部分保險公司設下年度理賠上限,並出現不保證續保的產品。
而由於醫療進步,過去許多住院才能執行的手術,現在門診手術就能做到,因此有門診手術理賠的保單是挑選時最需看重的一環;另外,則是住院醫療雜費與手術費用,兩者合計最好能有20萬元,且沒有年度理賠上限。

以上述條件篩選,目前僅台新人壽備感依靠住院醫療實支險符合條件,不論門診手術或住院手術雜費的額度,都是業界最高,且無年度理賠上限。
不過,該保單有主約投保額度規定,以最高「計畫五十」為例,若以壽險為主約,額度需200萬元,且是終身壽險加定期壽險互相搭配;「計畫四十」,終身壽險保額需61萬元。
而以計畫四十為例,病房費一天賠4千元,住院手術、雜費最高理賠40萬元,門診手術最高賠8萬元,40歲女性主約、附約相加,年繳保費2萬1,564元。

檢視三:癌症與重傷險 額度至少200萬才安心
最後則是查看癌症險與重大傷病險。被網友封為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現為台中醫院急診主治醫師林逸婷坦言,許多癌症的新藥貴到連醫師都覺得負擔不起,未來這個情況或許只會更嚴重,因為新式治療納入健保的速度永遠不夠快。
那麼到底要買多少保額才夠?林逸婷分享,曾在乳癌新藥研討會演講時,問了台下的腫瘤科醫師,以他們的經驗來看,多數認為200萬元才能安心,「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突然罹癌,手邊有沒有200萬元的預備金?如果沒有的話,建議考慮規劃癌症、重大傷病險。」

林逸婷認為,癌症加重大傷病險額度共200萬元的組合,應能撐過罹癌的第一年;若想提高醫療品質,例如住單人房、買好的營養品、看護費、彌補休養期間無法工作的薪資損失等,額度就要拉高至300萬至500萬元才夠;由於4、50歲後保費會變得非常昂貴,因此盡量趁年輕、健康體時就投保。
目前市場上能買到超過300萬元的癌症險組合,僅遠雄人壽旗下的4張保單,40歲女性第一年年繳保費是1萬8,970元,但有部分保單等待期為一年,到第二年年繳保費就會增至2萬8,650元。至於最便宜的重大傷病險,則是全球人壽醫卡讚重大傷病一年期健康保險附約,40歲女性投保100萬元,保費8,400元。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