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廣告業轉行做粿被笑混不下去 他創精緻粿被金山財神廟指定拜

富品家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許月娥(左)為了不當平凡家庭主婦,在市場以粿創業,兒子李東展(右)14年前返鄉將粿轉型成精緻點心,讓老店客群越來越年輕。
許月娥(左)為了不當平凡家庭主婦,在市場以粿創業,兒子李東展(右)14年前返鄉將粿轉型成精緻點心,讓老店客群越來越年輕。
年節是44年市場老攤「富品家」最忙的旺季,僅手掌大的迷你年糕、小巧精緻的紅龜粿,讓年輕人也想買,使米食客群年輕化的推手,是承襲母親挑戰精神的第二代老闆李東展。
富品家由李東展的媽媽許月娥創立,不想靠老公給家用,以米食點心在市場擺攤,早期鄰近金山的核一、核二帶來人潮商機,她做到手指變形,累到中風,才懂慢下腳步,交棒給兒子。
14年前李東展從廣告業返鄉做粿,被笑是混不下去,但他將拜拜才會想起的粿,縮小精緻化成米其林餐廳和LV都採購的點心,工作還能照顧母親,做粿的意義,是更能體會真正的珍貴。
早晨的金山第一零售市場,不少婆婆媽媽忙著買菜,經過50號的攤位「富品家」,聽到73歲老闆娘許月娥親切寒暄,幾乎都會駐足買粿。專賣米食的點心攤,年前年糕、蘿蔔糕、紅龜粿詢問度最高,買大量的客人,許月娥加碼送涼糕、收錢再去零頭,她自信地向客人介紹:「像年糕和小紅龜、金元寶組合,今年還賣到美國華人超市喔,都是我兒子去談的。」
20250110bus001 (3)_2025-01-10.jpg
44年前,許月娥在金山市場中創李家粿行,專賣米食點心。(李東展提供)

二代接班 研迷你粿

仔細看小紅龜,比一般紅龜粿小了一半,尺寸小巧可愛,以金山財神廟為靈感發想的金元寶造型粿則包入金山盛產的地瓜混合奶油、煉乳,年糕也有縮小到1/3的迷你版,一位買過的熟客忍不住讚賞,「我家人口少,買小顆的吃,剛剛好。」
20250110bus001 (4)_2025-01-10.jpg
李東展受精品LV要求,客製化壓印經典小花logo在迷你粿上,去年LV在旗艦店活動上發放給VIP。(李東展提供)
在攤位旁幫忙母親許月娥包裝的第二代老闆李東展是迷你粿的研發推手,也是傳統市場中罕見的年輕老闆臉孔,已返家接班14年,創新的動力來自他發現傳統市場客源急速縮減,「消費習慣改變了,大家都去大賣場,逛市場的人少很多,我創新粿的造型是為了讓年輕人接受,也希望打進伴手禮市場。」44年老店過去只賣市場散客、接附近廟宇祭祀訂單,李東展接手後,不只透過電商賣到全台,還上架家樂福,米其林一星餐廳和五星級飯店也採購迷你粿當餐後甜點,去年初精品LV在旗艦店辦活動,為融入台灣文化,客製化3,000多顆小紅龜跟金元寶送VIP,他驕傲地說:「每一顆上面都印上他們家的小花logo。」

拚命三娘 市場創業

上午才9點多,市場客人已稀稀落落,許月娥準備收攤,但左手施不太上力,走路時左腳也較緩慢,李東展為媽媽說明:「她5年前中風過,所以為什麼市場攤位沒什麼客人,還是留著讓她來顧攤,她說當復健。」許月娥馬上不服輸地回應:「很多客人就是看到我才要買。」富品家的創立,正是起源於許月娥拚命三娘的個性。
20250110bus001 (15)_2025-01-10.jpg
訂單量較大時,許月娥(右)與先生(左)會一起出動幫忙。圖中為兒子李東展。
她國中畢業就工作,在日商惠爾得做到領班,做過化妝品蜜絲佛陀專櫃小姐,原本婚後只需在家相夫教子,幫忙顧公公的花店,有次她到樹林探朋友,經過一間賣生餛飩的排隊路邊攤,「我覺得奇怪,擺一張椅子就可以把生意做這麼好,我也要賣餛飩。」1980年代許月娥就很有女權意識,不想當個只向先生伸手拿家用的家庭主婦,小聲地說:「公公花店那時候沒給我薪水,哈哈,我想自己賺錢,不喜歡靠老公。」當時任職農會總幹事的先生李榮昇支持太太,還開她玩笑:「不然她沒事做啊,而且她從來不喊累,跟牛一樣。」和樂幽默的家庭氛圍,也讓許月娥能全力拚事業。
20250110bus001 (5)_2025-01-10.jpg
許月娥(左2)與婆婆李徐密(左3)感情甚篤,婆婆為了支持她創業,不只幫忙做粿,也幫她帶3個小孩。(李東展提供)
當時婆婆李徐密幫她拌餛飩肉餡、承租市場攤位,還幫她帶3個小孩,但生餛飩一顆才2、3元,還得一顆顆手工包,過年時她批發粿、年糕來賣,「哇,粿怎麼那麼好賺!利潤比餛飩好,隔年我就自己做粿,不賣餛飩了。」1981年她將市場攤位取名「李家粿行」,向婆婆取經做草仔粿、紅龜粿、蘿蔔糕、麻糬等米食點心,遵循純米磨漿的傳統方法。李東展特地帶記者到廚房後方看儲米倉庫,至少有4、5種米和圓糯米,「用糯米粉泡水做粿很快,用米磨漿很費工,但是口感比較Q,而且冷凍後復熱,不會塌。有的粿還要混搭不同米才會好吃,有很多學問。」

真材實料 註冊品牌

採訪這天,李東展正在趕著製作年糕,圓糯米混合蓬萊米泡2小時後,磨成漿,他得在旁確認米漿質地是否綿密達標,米漿脫水後加入紅豆餡攪拌,連豆餡也有玄機,「我們是混合萬丹紅豆和花豆,花豆多一種醇厚的味道,也能降低紅豆的豆腥味。」
20250110bus001 (11)_2025-01-10.jpg
李東展年前開始趕製年糕,因遵循古法先泡米再磨漿、拌餡蒸煮,製作時間長。
真材實料的製粿,加上40年前核一、核二廠工作人口多,帶給鄰近的金山商機,許月娥清楚記得盛況,「年節、拜拜訂單量大到要做到晚上1、2點,隔天凌晨4點就要起來去市場。」彼時全家總動員幫忙,公公賣花圈時還會幫她接出殯祭祀所需的文頭粿、油飯等訂單,先生下班、小孩放學後都是幫手,李東展和2個姊姊都曾幫到想逃,「小時候很害怕做粿,過年人家都放假,我一定要在家裡洗和剪墊紅龜粿的月桃葉,到攤位幫找錢,覺得做粿很local,很累。」
一個過年,小小市場攤業績最多可以賣到50萬元,許月娥幾乎全年無休,揉粿、包粿,做到手都變形,仍不覺得辛苦,還引以為傲地說:「我收入有超過老公喔,以前還會陪他去應酬,幫他擋酒,回來有點茫,調味還是很精準,以前金山米食點心,我做最多,連金山財神廟都是跟我們訂粿。」事業讓拚命三娘享受成就感,還能送3個小孩到板橋念私立中學且住校,「3個一學期就要20幾萬元喔。」
20250110bus001 (13)_2025-01-10.jpg
富品家儲米的倉庫放置多達4、5種米,有些粿甚至需要調配2種不同的米。
李東展讀到世新大學資訊傳播碩士,待過李奧貝納、智威湯遜等廣告公司做業務企劃,但身體卻差點被長期過勞的工作壓垮,他心想,「當時鳳梨酥伴手禮正紅,我們家的粿應該也可以,我又做過廣告行銷,應該比一般賣粿的長輩賣得好。」2011年,30歲的他回到金山做粿,被嘲諷「混不下去才回來做粿」,也被同儕認為是玩票性質。
他想起日本的和菓子造型小巧精緻,研發1年多首創將草仔粿、紅龜粿縮小,改良包法讓迷你粿蒸完依然立體尖挺,甚至申請包法專利,一開始媽媽不看好,許月娥沒想到,「粿變這麼小,還更貴,本來以為沒人買,結果他賣得比我好。」為了註冊商標,李東展也將品牌重新命名為「富品家」。
20250110bus001 (12)_2025-01-10.jpg
李東展研發蒜香櫻花蝦蘿蔔糕,用料實在,幾乎每一口都吃得到櫻花蝦。(240元/條)
他謙虛地歸功於運氣,「其實那時候市場生意已經走下坡,但我搭上電商剛起來的順風車,Gomaji、愛合購那時候很紅,也有配合團媽,訂單真的要等1個半月到2個月,應接不暇,上生活市集賣,光蘿蔔糕1個月就賣30萬元。」十多年前他坐在電腦前上架產品、接單,常被媽媽唸不務正業,「我媽媽以前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她以前很急,容易緊張,只要隔天有大訂單,她會失眠,我們的壓力也很大。」

中風振作 顧攤復健 

許月娥聞言也反覆提醒大家,「要喝水啦,以前我就喝一杯咖啡,撐一個早上。」5年前的過年前夕,她頭暈被醫生建議趕快住院檢查,卻不以為意,「快過年了,哪可能住院,結果3天後在家裡倒下去。」再次醒來,她左半邊身體彷彿不是自己的,完全動不了,中風住院3個月,重新學走路,「可是我很堅強,有人會心情不好,不敢面對,我出院後就到市場顧攤當復健,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20250110bus001 (14)_2025-01-10.jpg
富品家的紅豆年糕混合紅豆與花豆,味道更醇厚,還有出僅250克的小尺寸年糕,更適合小家庭。(180元/600公克)
李東展認為,媽媽生病後,如同被強迫重開機,也許是好的轉機,「現在她才懂慢下來,懂得休息。這樣說雖然很矯情,但我回來後,最開心的就是能跟家人每天相處,這是外面工作絕對賺不到的,尤其我們家氣氛滿好的。」
唯一犧牲的,大概是他回到人口老化的金山,直到43歲才完成終身大事,但媽媽馬上吐槽是兒子太挑剔,「他30歲開始給他做媒,做十個以上,相親餐廳總共吃好幾萬元都是我付錢耶,他都不來電。」家人間鬥嘴、互虧,又互相接住對方,現在李東展已經能大聲地說出,回家做粿的意義。
20250110bus001 (2)_2025-01-10.jpg
20250110bus001 (1)_2025-01-10.jpg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