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排先經過炙烤,接著以宜蘭手工老抽醬油、百年中藥行的滷料包、百年宜蘭酒廠的紅露酒與高粱酒下去一起醃漬滷煮,將肉質的香氣與層次推向極致。老抽醬油特別選用雪山山脈的水源製作,詹厚德說:「鳳梨老抽醬油要靠交情才拿得到。」整道料理,彷彿聚集了兩百多年的工藝精髓,滷製完成後,上桌前覆熱,客人得以品嘗到最完美的口感。
【燃燒鬥志做牛排番外篇】集結兩百年功力的質骨牛小排 化療癌友脾胃暖暖的
鬥炙原味炙燒牛排專訪

鬥炙老闆詹厚德因為自己很愛吃牛小排,一直投入心力想研發出最好吃的牛小排,只要沒達標準他就打掉,失敗了無數次,終於在去年推出自己最新的得意之作-質骨牛小排,這可是一道集結了超過200年功力的美食。
老闆拍胸脯道:「這款質骨牛小排自推出以來,深受老饕喜愛,回頭率極高,至今沒有被打槍過。」其中,最讓詹厚德印象深刻的客人是一位七、八十歲的老伯伯。他說:「老伯伯一家四口來用餐,吃過質骨牛小排後,便對這道料理會肖想(台語,念念不忘)。之後,他不僅多次回來用餐,還會外帶回家享用。」

某回,老伯伯向詹厚德反映:「為什麼外帶的牛小排吃起來比較甜?」老闆耐心解釋:「因為烤肉醬中加入了蜂蜜與蘋果,現場吃,因為炙燒後再搭配黑胡椒醬,味道會比較平衡。下次您要外帶時,我可以附上黑胡椒醬,這樣就不會太甜了。」
後來,透過老伯伯的女兒,詹厚德才得知,這位伯伯每次在化療之前,都會特地來店裡吃質骨牛小排。「這道菜他喜歡吃、又能幫助他補充體力,因為化療後的飲食有許多限制,所以老伯伯都選在化療前來享用大餐。」得知這段故事後,詹厚德深受感動:「原來我用心做的這道料理,竟然這麼有意義。」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