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三點多,距離開市還有2小時的宜蘭東門夜市此時顯得冷清,只見鬥炙原味炙燒牛排館老闆詹厚正將一箱箱食材搬進店內,他打趣地說:「我們東門夜市的特色,就是賣牛排的店很多。」隨手指著隔著自家店的兩間鋪子,「那是我師兄開的,他旁邊就是我師父開的。」

仔細一算,賣牛排的店就超過六家,面對高度競爭,詹厚德倒是一臉老神在在:「銅板價夜市裡,449(元)的碳烤冷藏熟成牛肉已是『高檔』。但這個等級的牛肉,在外頭吃一客要七、八百元,我不算貴、CP值還很高。」自曝高CP值原因:「用紐西蘭牛肉比美國便宜四成,第一關先把成本降下來,再以手工分筋、修筋提升肉質,降低一些利潤下,做出『高貴不貴』的牛排。」

聊得興起,他更加碼:「麵也不是一般油麵喔,我選用本地冷泉麵,吃起來更香、更Q,但由於只能存放三天,所以宜蘭以外的分店就沒法用了。」鐵板上,還擺了顆鑄鐵加熱石,好讓客人能自行調整牛肉的熟度。


6年口碑創造出自己的客群,疫後不只兩家宜蘭明星店業績往上衝,還在新北、高屏陸續開出分店,現在6家連鎖店去年營業額已逾8千萬元。

今年42歲、宜蘭土生土長的詹厚德,從國中就開始接觸這行,所以對牛排瞭若指掌。原來,國中不愛念書的他是學校的頭痛人物,國二就輟學,「那時我想賺錢,想買台拉風的摩托車」,在朋友引薦下,去了宜蘭東門夜市牛排店的廚房當學徒,「月薪一萬元,從洗碗、醃肉、切菜、炒醬料,做到會煎牛排。」學藝兩、三年,國中也當五專念。「廚房太熱、太無聊,我待不住。」詹厚德藉著去新北市讀高職夜校,辭掉工作。未料,牛排煎夾這一放就是十多年。

第一次創業打拚成功,第二次創業賭一口氣輸到脫褲,第三次創業他如何靠煎牛排煎出一片天?詳細報導可點入以下連結閱讀: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50305bu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