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曹美玲(化名)站在羅東民宿裡,嬌小身影和168坪空間形成極端對比,難以想像,平日住房率5成、風光一時的人氣民宿,如今只能歇業,空氣死寂,「房子被轉走了,我們卻沒有拿到賣房的錢。」她在文件堆裡翻找法院來往的訴狀,「我每天5點就起床做功課⋯」曹美玲語氣中盡是無奈與絕望,面對曠日費時的官司,她只能繃緊神經,因為不振作,3間價值7千多萬元的房產恐怕就真的被搬走了。
【理財專題】詐團進化騙走7千萬房地產 台版《地面師》上演

去年日劇《地面師》上映,不僅掀起收視熱潮,還引起高度討論。沒想到的是,地面師劇情也在台灣上演。房地產含金量高,早已是詐團眼裡的肥肉,尤其加重詐欺最多只要蹲7年牢,罰則相對輕,也因此,地面師成了詐團積極創造的新身分。本刊調查,宜蘭一間民宿老闆遭詐團盯上,7千萬元的3筆房產被乾坤大挪移騙走,政府打詐軟腳,受害案件層出不窮。

建築爛尾 想賣房變現
去年日劇《地面師(泛指以不當手法竊取房屋土地的騙徒)》曾掀起一股收視熱潮,「只要我們設好陷阱,獵物就會自投羅網,目標越大,越容易瞄準。」劇裡首腦哈里森山中和集團共犯,站在摩天大樓頂端,俯望著東京熠熠燈火,冷笑說道。沒想到,這部被很多人認為「超扯」的戲劇情節,竟真實在台灣上演。
根據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統計,台灣平均每月詐騙財損金額逾120億元,今年1月14日單日財損金額更多達5億3,165萬元,創新高紀錄。詐團無所不在,如今甚至進化到假冒買方、屋主、仲介、地政士(代書)等各種身分,企圖詐光民眾耗盡一生心血才買進的房子。

「事發後,我不斷回想,到底是哪一步錯了。我先生問我,賣個房子,為什麼會這樣?他得了很嚴重的抑鬱症。我也只能安慰他,一定要照顧好身體,因為我們必須要和詐騙集團比氣長、看誰活得久。」曹美玲沉痛地說。
這齣在曹美玲身上發生的「台版地面師」,要從2016年底,她因民宿二館碰上建築爛尾,2千萬元裝潢費打水漂開始說起。由於該民宿閒置多年無法營業,她只能向親友、股東和銀行借款,沉重的利息負擔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也欠了親友鉅款,「光是民宿一館和二館銀行借貸,每月的本金利息支出就要60萬元,真的沒辦法,最後還轉往民間借貸周轉應急。」

友人轉介 成惡夢開端
爛尾官司一打就是8年,曹美玲急了!她想在最短時間內結束這場惡夢,「我想趕快償還欠款,讓所有人回歸平靜生活。賣房變現最快。」盤點手上6筆房產,包括2間民宿、商業住宅、建地、診所和住家,總市值超過2.8億元,「隨便賣一間都好。」
無奈賣房之路並不順利,直到這天老友為她牽線,「20年交情的朋友,介紹一位房仲小凱,那一間店位於板橋,規模有夠大,裡頭至少有30個座位,他說和朋友合夥開了好幾間,這是其中一間。」小凱還給了她一張有巢氏房屋名片,答應幫忙賣房,曹美玲信任熟識友人轉介,怎料竟是另一場惡夢的開端。
誤區一:急售變現 求助中人
「我把6筆房地都放到市場上,希望增加成交機會,可以趕快賣掉變現。」只是曹美玲渾然不知早已被「獵人」盯上,有天小凱再將她牽線給朋友,「在天母星巴克,第一次見到『那位朋友』小吳,像是喬事者,他秀出身分證影本,說待過房仲業,要幫我找買家。」
曹美玲暗忖,不想被公司抽佣金的房仲會私下轉介紹很正常,「況且在我們宜蘭,買賣房子不一定會找房仲,通常會找『牽猴仔』撮合。」
誤區二:金主現身 見履保卸心房
沒多久,小吳通知已找到一次買賣6筆房產的買家,雙方約在宜蘭全家便利商店簽約,曹美玲開出條件,需簽訂「買賣附買回」契約,「我們需要診所和住家,也想在未來有能力時買回。」這是賣家需要資金周轉,又想保留未來買回權利多會採用的協議。
雙方談妥後,買家另外找來4個人頭,打算用5個名字分別登記,「如果是一群朋友集資來投資,個別登記很正常啊,就由一個代表出面來談;買方代表郭小姐的代書也說,和僑馥建經有合作關係,拿了履約保證合約書要我簽。」
「進履保安全啊,可以多一層保障。」曹美玲卸下心房,並按照代書指示,簽署4份履約保證書。而從住家的這份履保合約書來看,成交價是2,600萬元,按照付款4步驟流程:簽約款、備證用印款、完稅款和尾款,須繳納100萬、160萬、260萬和2,080萬元,並約定存入僑馥建經在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名下的信託專戶。
誤區三:冒名指示 闖關履保
曹美玲盤算,等6筆原有的房地貸款全都清償並過戶後,再統一和買家結算找補(拿回清償房貸後的金額);2023年4月中旬,買家找來代償公司先行代墊民間借貸後,雙方到地政機關塗銷「住家」抵押權設定,買方也將買屋價金依約匯入履保帳戶,就這樣,3天後住家的所有權就移轉到人頭買家名下。
但住家被過戶後,曹美玲遲遲沒等到該有的進度,「一直到10月和11月,才知道中醫診所和建地這2筆也被過戶了,但結算後的錢都沒告訴我怎麼處理。我當時滿頭問號。」曹美玲緊急求救律師,趕緊寄存證信函申請契約終止,主張和買家的買賣契約無效,這才保住另外3筆未過戶房地產。

只是照常理說,有履約保證專戶,怎麼曹美玲拿不到錢呢?據悉,買家一夥人偽造「指定匯款同意書」,要求指示從履保專戶裡轉出價金共226萬餘元指定回流至人頭買家帳戶,不僅如此,還冒名曹美玲夫婦簽名以表授權,且有代書簽名見證,以此騙過履保審核機制;簡單來說,履保專戶內的價金款項被以「左手換右手」方式,在建經公司眼皮下「被回收」。

知情人士指出,建經公司僅就代書透過傳真或LINE傳送的「動撥單」(交易未完成前,買賣任一方要先行動支專戶裡的價金而向建經公司提出的申請)電子檔「電話」照會人頭買家,「顯然代書給出的是詐團資訊,建經公司根本沒有照會『真正』賣家,因此無論怎麼繞,都回到詐團身上。」對此,曹美玲夫妻也做了筆跡鑑定,確定遭到冒名。

除了房貸 竟還多借款
宏國德霖科技大學不動產經營系兼任講師吳聲煌指出,實務上,交易流程結束後,代書會和買賣雙方進行房屋點交,並以書面照會建經公司,建經公司再以電話照會賣方,確認身分後撥款出金。而履約保證專戶為保障交易安全,交易結束前除非同意先行動支,否則買賣雙方都不能動撥價金。
不過,因為只要上建經公司網站,就能下載「先行動支價款同意書」和「履約保證出款通知單」的空白WORD檔案,不肖人士要施詐簡直易如反掌。也因此儘管買賣進履保,本來是房地產交易制度給予民眾的保障,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詐團顯然攻破了這道防線。

進一步清查謄本,曹美玲這才發現,住家過戶後短短不到2個月,除了房貸以外竟又多了2筆借款。買家的人頭先向聯邦銀行申請8成房貸2,080萬元,不到15天再設定最高限額抵押312萬元,之後又多出一筆民間設定最高限額抵押300萬元。
亦即整個過程是,詐團一行人先清償曹美玲的抵押設定借款,成功過戶後向銀行申請房貸或增貸,貸無可貸再轉向民間借款,以此手法從房子榨出更多錢;而曹美玲之前簽訂的「買賣附買回」自然沒有意義了;據查,另2筆被過戶房地也被以同樣手法層層設定借貸。郭姓買家替曹美玲代償住家民間借貸400多萬元,再扣除銀行貸款、土增稅、仲介費和代償利息,曹美玲有700多萬元賣房價金沒拿到。
2025年1月22日,曹美玲住家被檢調單位以刑事裁定辦理禁止處分登記,人頭買家被列為犯罪嫌疑人,郭姓買家共9位嫌疑人,在一月初被檢調以詐欺取財等罪拘提到案,但之後郭女以50萬元交保、地政士30萬元交保,其餘以3萬到50萬元交保請回。

履約保證 第三方保管
成屋買賣交易中,房仲、買賣雙方和代書都扮演重要角色;另外,行之有年、累積足夠公信力的「價金履約保證」制度,更是受買賣委託人高度信賴且具備一定公信力。
永暉聯合法律事務所黃鈺書律師說明,「價金履約保證」是買賣雙方已經確認成交價格後,交易期間內的價金都得進專戶,並由第三方機構(銀行或建築經理公司)代為保管的機制,「移轉房屋所有權有時間差,不像一般買賣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此時就需要第三方機構暫時保管、過渡價金,待交易完成且雙方確認後,才能動支。」

而履約保證是建經公司擔任付款中間人的制度,買方依約匯入各期價金到建經公司在合作銀行開立的「信託財產專戶」;弔詭的是,建築經理業者這些「類銀行」公正的第三方業者,卻僅受《公司法》規範,沒有主管機關監督、更無專法可管,成為建構不動產健全經營環境的一大隱憂。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