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見我說話嗎?」艾俐(化名,41歲)從電話那頭對我大喊,伴隨宏亮的孩童哭聲。她扯開嗓門道歉,「小孩又在哭,再等我一下…」
【鏡相人間】辭掉天菜工作 護國群山後的竹科媽媽們

台灣坐擁科技業護國群山,關鍵原因,
是一批高度專業化的工程師與技術人力;
而在超長工時、超強責任制、超高生產力背後,
是一群撐起竹科家庭的女人。
這群女人是矽盾的後盾,近年逐漸被「竹科媽媽」一詞概括。
人人都道她們住天空城堡,提愛馬仕包包,
事實上,她們大多來自新竹以外縣市,
在各領域累積不同專業,背景多元,因婚育來到新竹,
許多人放棄事業,在沒有育兒後援的情況下,成為全職媽媽。
我們訪談數名竹科全職媽媽,
她們曾是公務員、公關、記者、工程師、鋼琴老師、金融分析師,
有人曾任職外商,大多曾升至管理職,或差一步就升主管。
在「生」與「升」之間,她們為何辭去工作、告別職場的意氣風發,
「暫時轉職」成全職媽媽?
編者按:新竹科學園區今年將迎來成立45週年,全球科技競爭與大國博弈之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地緣政治中扮演極關鍵角色。在竹科生活的女人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本刊推出〈晶片戰爭沒有女人的臉〉系列深度報導,本篇為第一篇,聚焦那些為了育兒,暫時放棄夢幻工作的女人,以及她們曾經的職場生活。
育兒路缺後援 媽媽承接重擔
這不是第一個在話筒中對我喊叫的竹科媽媽,也不是最後一個。2024年中,公務員艾俐剛結束育嬰留停,回職復薪。她先生任職台積電,業務繁忙,總不在家吃晚餐。艾俐下班例行公事,是衝出辦公室,在竹北車陣中飛車至幼兒園(家長遲到須繳延托費,而她已繳多次),隨後是「1打2」戰鬥晚餐時間。晚餐結束,她會讓孩子們看十來分鐘電視,抓緊時間扒幾口飯菜,一邊盯著孩子,洗碗、洗尿濕的睡袋,再給孩子洗澡、刷牙、換睡衣、哄睡。先生約莫10點到家,一旦發出聲響,孩子會醒來、衝出去找爸爸。這時艾俐會很想罵老公:「你是來亂的嗎?」
隔日,艾俐清晨7時起床,「餵奶、叫孩子去大便、洗屁股、換衣服、拿書包,我自己也要化妝換衣服,開車送他們上學。每一天,我胃都繃著。」她補充,「我老公和我們這棟(社區)的爸爸們,早上怕塞車,都騎機車上班,順便送孩子上學。但我覺得一台摩托車載2個孩子,太危險,所以還是我開車接送。」
竹科帶來大量科技業人口,據新竹市稅務局統計,新竹市5年內新增超過1.2萬戶;以緊鄰科學園區的關新里為例,設里10年,人口破6千人,9成來自外地。這些家庭育兒缺乏親友支援,加上新竹托育資源供不應求,育兒責任往往落在媽媽身上。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