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人間/從課堂到教堂 召回不良政客 各界串聯大罷免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全台「大罷免」如火如荼進行中。圖為罷團日前在新北市成立罷免共享辦公室,提供場地給雙北和外縣市罷團,收受連署書。
全台「大罷免」如火如荼進行中。圖為罷團日前在新北市成立罷免共享辦公室,提供場地給雙北和外縣市罷團,收受連署書。
這是一個召回不良政治人物的時代,當人民發現集會無效,他們不再被動,而是推動罷免成真:從牧師、法師、醫生、教授、到紀錄片導演與小說家,他們原本沉默,卻因體制崩壞與中共滲透而感到威脅逼近眉梢,演變成一場全台跨界聯合的集體召喚:有人犧牲教會空間、有人燃燒業餘時間精力、有人推著母親四處宣講,也有人用自己的方式致力文化外交。這場大罷免行動,與其說是針對特定立委,不如說是一場對遭敵對勢力入侵滲透恐懼的反抗,為了守住台灣價值與制度底線的行動。

國家需要一本家庭相簿(影視界)

楊力州 56歲 紀錄片導演、TAIWAN ACTION拍攝計畫發起人
20250428pol0012-1---20250331^HS^楊力州-020_2025-04-28.jpg
楊力州說,支持大罷免運動,妻子朱詩倩比他還熱烈,甚至差點賣房子支援TAIWAN ACTION拍攝計畫。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說:「TAIWAN ACTION到目前所有拍攝費用,都是我太太的公司先墊付,本來我太太還想先賣掉一間小套房。」我們聽了,有些替他心急,問他真的賣了嗎?楊力州連忙解釋:「沒有啦,這次非常多創作者、導演,都用義工的方式來支持,所以支出沒有想像中高,後來打消了賣房子的念頭。」
陳玉珍論述 全都是胡扯
今年1月,國民黨籍立委陳玉珍以公視報導偏頗為由,提案全數刪除公視23億元輔助,後雖經過黨團協商改成刪減2300萬元,但此舉引起影視圈強烈不滿。1月15日,楊力州臉書發文,號召影視工作者拍攝影片支援罷免行動。以「TAIWAN ACTION」為拍攝計畫之名,包含王小棣、易智言、葉天倫、柯智豪等人,逾百位影視圈工作者響應參與。以盧建彰執導的「倒垃圾」為首發,截至出刊前,TAIWAN ACTION發布共8支影片,預計二階段罷免結束前將發布到12支。
「這十幾年來,我看到公共電視培養了非常多好棒的年輕導演。陳玉珍太不用功了,她提出來的論述全都是胡扯,我們怎麼會讓這樣的人去審關於文化的預算案?」楊力州說。
1997年左右,公視便曾對當時還就讀研究所的楊力州伸出援手,「那是一個還不知道電影,尤其是紀錄片未來在哪裡的年代,那時候我的確有點想放棄,還好公視找我拍短紀錄片,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支撐力量。當時我收入一集是一萬八千元,雖然不多,但能讓我不用花多餘心思再去打工或教書。」
身為一名影視工作者,他如何看待陳玉珍的「要飯說」?楊力州思索一下,接著說了一段故事。1988年,520農民運動當晚,準備考大學,剛從補習班出來的楊力州,路過新公園(228和平公園),發現公園裡頭聚滿神情慌張、四處張望警戒的人們,再仔細一看,那些膚質粗糙、黝黑臉孔,竟與自己家鄉彰化務農的伯父、伯母如此相似。
楊力州跟著人群來到大亞百貨(現為亞洲廣場大樓)天橋,「一群抗議的農民坐在忠孝西路上,有一群學生擋在他們前面。最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我看到憲警人員,往擋在前面的學生踩過去。」楊力州說:「之後接連幾天,所有新聞報導一面倒,指控那些農民是暴民,還去訪問受傷的憲警。我今天若不在現場,很可能會相信他們說的話,那次經驗對我而言是非常大的撼動。」
無商業價值 留真實紀錄
也許是因為這晚的震撼,就讀大學後的楊力州常出沒在各大社運場合用攝影機紀錄素材,此後也成了知名紀錄片導演。「我們每個人家裡都有一個家庭相本,這本家庭相本重不重要?重要。可是家庭相本,對這個世界不會有商業價值。」
他以自己拍攝的紀錄片舉例,楊力州深知其票房無法與商業片比擬,卻能替國家留下發展過程中的珍貴影像,「紀錄片很多時刻會紀錄跟留下這個社會的運作發展,當你翻閱的時候會提醒你,哪裡是對的或錯的。如果我們是完全資本運作的社會,幾乎留不下任何社會與國家的相本。」
接著楊力州聊起他前陣子監製的紀錄片,片子裡,國小學童大方談論如何看待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時「鞦韆計時器」政策。「你還記得這個政策嗎?你能想像現在小朋友怎麼討論這個嗎?」楊力州問我。我知道他記得,而那部紀錄片也會一直記得。

連小法師都被掌握得一清二楚(宗教界)

釋正定 62歲 罷免團體志工、前福智僧團法師
20250428pol0013-1---20250325^HS^梵音法師-014_2025-04-28.jpg
梵因法師說:「台灣宗教界遭中共滲透嚴重,希望藉由罷免抵抗。」
過去從不理政治的釋正定(又稱梵因法師,俗名簡清華)看到去年國會亂象,主動聯繫罷免團體,成為志工。「立委亂立法、刪預算、搞掉憲法法庭,這樣做有什麼好處?背後一定是中共,我太清楚中共的統戰手法。」
若不思善惡 讓人一團糊
我們拜訪梵因法師位於桃園大園區的住家,這裡是立委涂權吉的選區所在,「台灣被滲透得太嚴重,這次罷免可以把很多問題抖出來。」他談起自己被統戰的經驗:2001年,他受福智創辦人日常法師之命赴福建弘法,福智屬藏傳佛教,最高領導者為達賴喇嘛。梵因法師在中國待了四年,一次前往廣東參拜,剛走進旅店,就被公安邀去會客室,「說什麼兩岸一家親、落葉歸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說宗教統戰就是利用人性,「你要市場、信徒、開公司,它(中共)都能給你,然後再養套殺。」
20250428pol001補修-S__25911312_2025-04-28.jpg
梵因法師每天推著母親的輪椅,舉著罷免標語走進大街小巷。(梵因法師提供)
2019年他赴中辦事,再次被國安找去,「他們清楚我在台灣講過什麼,要求我配合、回報訊息,我後來直接關掉微信。」他感慨:「我只是個小法師,資訊就被掌握得這麼清楚,何況其他人?」他直言,台灣許多知名佛道教人士、媽祖信仰到中國交流,必定被掌控和統戰。
以藏傳佛教而言,中共為打壓達賴喇嘛,以「金瓶掣籤」制度操控靈童轉世及認證,培養親中的班禪喇嘛。2017年他選擇離開福智,也是因為他質疑福智現領導人真如老師(俗名金夢蓉)刻意淡化與達賴喇嘛的關係,轉而靠近親中的聯波活佛,「全世界藏傳佛教信仰,就是達賴喇嘛與中共扶持的假班禪在對抗。」儘管沒有證據顯示金夢蓉與中共關係密切,福智亦否認上述指控,陰影仍籠罩台灣藏傳佛教界。
這次桃園罷免,中台灣教授協會發起「台灣公民罷免傅崐萁們」網路連署,佛教界有2千5百名佛教徒具名支持。他反思,「為什麼佛教徒容易被統戰?很多人覺得『不思善惡』才是修行,可是這種不分別,會讓人變成一團糊,最基礎的是非善惡還是要如理分別。」他每天推著母親的輪椅,舉著罷免標語走進大街小巷,對他來說,這不是政治對抗,而是另一場修行。

信仰沒有第二個選擇(宗教界)

陳曉煒 53歲 南崁多加教會牧師、桃園第一選區立委牛煦庭罷團領銜人
20250428pol0012-2---20250328^HS^陳曉煒-020_2025-04-28.jpg
陳曉煒(圖)與教友、母親一起動員,在家中和教會分裝連署書。
陳曉煒的小教會僅30人,平日禮拜的場地也作為多功能空間出租,直到罷免啟動,教會成為連署基地。「教會要不要成為連署站,對我來說不只是場地租借,而是要不要表態?」連署站成立那天,有一、兩位會友選擇離開,他瞬間流下眼淚:「我陪伴他們很久,但難道要假裝(國家)什麼事都沒發生?」
他說自己是「被推坑」的。去年青鳥行動後,幾個地方青年推動罷免連署,有人去服兵役,他毅然接手。接著民怨擴大,口號上升到「光復桃園,六區全罷」,他成了罷免領銜人,「我想總要有人站出來。我不怕露臉,信仰讓我原則很明確。」
宗教被滲透 活動判傾向
他曾就讀於台南神學院,長老教會一向積極參與公共議題,從美麗島事件、廢除《刑法》100條、一邊一國…無役不與。他的母親黃麟香曾任屏東無黨籍縣議員,因此,他服兵役時曾看過自己的「政治AB檔案」—另一份長官才看得到的隱藏檔案,上面註記著父母的資料、家族事業…「我很震驚,才知道政治無所不在。」他回憶,當年神學院裡也有國民黨派來的職業學生,負責監控、向情報單位回報消息。長老教會在1970年代曾三度發表聲明,主張台灣獨立與宗教自由,長年為威權監控對象。
20250428pol0012-3---20250328^HS^陳曉煒-016_2025-04-28.jpg
陳曉煒(右2)參與雙北罷免中心成立記者會。
談到宗教統戰,他坦言:「你說基督教有沒有被滲透?我只能說無孔不入。」他指出,從教會活動是否親中即可判斷傾向。2000年前後,不少台灣教會參與對中宣教,與官方認可的「三自教會」(自治、自養、自傳的樣板教會)互動頻繁。「最近有一位牧師來我教會,他說他是逃出來的。他去中國宣教很久,有次,傳道人叫他『快走』,否則可能走不了。」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大力打壓地下教會,手段包括強拆教堂、數位監控、甚至改編《聖經》。國際人權報告估計,數萬名基督徒聚會遭驅散、數千人遭拘禁或騷擾。
但在這次罷免行動中,許多教會選擇不表態。他坦言失望:「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罪名是『猶太人的王』,被當時政權視為叛亂分子。要基督徒不碰政治,這不是很諷刺嗎?」
他希望自己的小教會能透過受苦,定根於本地,成為愛的記號。「空服員罷工、美麗華抗爭、大同染整工人被資遣…我們教會都是祕密基地,雖然小、缺錢,卻總是在現場。」他對目前連署份數賣關子,但信心滿滿:「二階罷免連署截止日(5月2日)一定達標!」

比創作更焦慮的事(文學界)

劉芷妤 45歲 小說家、臺灣文學作家連署聲明共同領銜人
20250428pol0013-3---20250405^DP^罷免專題-劉芷妤15_2025-04-28.jpg
劉芷妤除了自己當志工外,也拉著先生一起,採訪當天劉芷妤負責教民眾寫連署書,她先生則跑市場當小蜜蜂。
在汐止火車站前,罷免立委廖先翔的連署攤位上,小說家劉芷妤正忙碌地指導民眾如何書寫連署書。這天連署人數不少,好不容易有了空檔,劉芷妤轉過身來:「你看,我好好一個I人(MBTI性格傾向內向者),被逼成一天到晚E(外向者)!」
所謂的I人是這樣,為了書寫新作《樂土在上》,劉芷妤辭去工作,專職寫作。3年多時間,除非必要,幾乎不涉足社交場合。採訪這一天,志工值班3小時,她忙得連坐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主要還是因為焦慮,在家裡反正寫不下去,滿腦子都是罷免,一直在刷社群。最後想說,反正趕快站出來吧,不然我們可能就沒有下次了。」一臉疲憊的她說。
刪國防預算 著急站出來
相較於文化預算,更讓她擔心的是國防,「整個國防預算就是不能動,而且還應該要加。」劉芷妤說:「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國家,我覺得大家應該都看在眼裡。他們並不是你乖乖的,就不會動你的那種國家,圖博(西藏)、香港、新疆都已經展現出如果不反抗會是什麼下場。」
20250428pol0014-2---20250419^MM王錦華^419凱道大罷免-(9)_2025-04-28.jpg
大罷免潮續延燒,民眾日前在凱道表達「護民主、斷滲透」立場。(王錦華攝)
劉芷妤認為:「我們的文化是被灌輸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長期被灌輸我們不夠好,要多看別人的文化。」或許正因為文化被自己人鄙視,劉芷妤並不在連署點與民眾談論文化,據她觀察,國防議題依然最讓民眾有感。「畢竟共機整天在飛嘛,然後用灰色地帶戰術,一直剪我們的海底電纜。」採訪前3天,中國軍演,國防部共偵獲76架次共機擾台。「像今天遇到一個女生,說自己本來政治中立,她很直接說是因國防預算(被刪),所以來簽連署。」

1043個筆桿接力的力量(文學界)

朱宥勳 37歲 小說家、臺灣⽂學作家連署聲明共同領銜人
20250428pol001補修-20250424^HS^朱宥勳-016_2025-04-28.jpg
朱宥勳因邏輯清晰,常受民團邀請進行街頭宣講。
素有「戰神」之稱的小說家朱宥勳,近來在網路上和人吵架的頻率少了,個人臉書上多了的是他轉載多篇創作者的新作。他簡單附上心得:「中國真的很容易激發大家反烏托邦小說的靈感…」「有沒有見過媽媽要求小孩多喝可樂的?什麼狀況下,媽媽會希望孩子『抽血數字越難看越好』?請讀下去吧…」相較過往評論不顧文壇輩分、一針見血的風格,對待這些作品,朱宥勳口吻簡直像幼兒園老師般溫和了。
作家齊響應 護創作自由
那些作品是朱宥勳代表「臺灣文學作家連署聲明」發起小組,呼籲有興趣者,皆可在網路上接力發表倡議支持罷免行動的創作,文末附上關鍵字「#筆桿接力罷免到底」。「隨著時間跟議題,其實大家關心的狀況會不一樣,從後來創作接力的內容,就可以明顯看出來,因為大家的創作一定是他最關心的問題。一開始有的談預算,有的談共產黨入境後的未來,上個禮拜突然多了一個很重要的主題是器官(移植),就是會有這樣的變化。從這些作品裡,可以更直接看到大家加入的核心關懷是什麼。」朱宥勳說。
20250428pol0015-2---20250419^MHMD^凱道大罷免集會-(7)_2025-04-28.jpg
民眾日前聚集總統府,高喊「守護台灣, 拒絕統戰」,盼大罷免國民黨立委成功。(鏡報新聞網)
臺灣文學作家連署聲明由作家楊双子發起,為了反對文化部被浮刪預算,支持民團罷免不適任立委,起初由朱宥勳在內的三五好友串聯,接著往外輻射拉人,「一開始知道文化部被亂刪預算,那種感覺對我來說,很像是12強(世界棒球12強賽)拿冠軍後,你跑來砍棒球預算,我會覺得文化圈現在做錯了什麼?沒有啊,最近的表現應該還不錯吧?楊双子拿到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就是一個最顯著的案例。」朱宥勳說。
臺灣文學作家連署聲明第一波連署採私下邀請制,共201人連署,然而發布名單後,實在太多作家也想加入,楊双子與朱宥勳等人不得不再次開放連署,最後名單達1043人。
「這些連署人不見得完全是因為文化預算而來,有的人覺得它純粹是反共的行為,甚至跟著反共出現了新主題,叫做保護創作自由。」朱宥勳說:「特別是很多BL(Boys' love,描寫男性間的戀愛創作類型)小說家,像一位BL小說家李靡靡(另有筆名顏九笙)就說,台灣BL讀者跟創作者加入大罷免運動是唯一合邏輯的選擇,因為一旦中共入侵,所有這些東西都會消滅,這幾年在中國寫BL小說者,(刑罰)判得比強姦犯還重。」
失關鍵補助 阻外譯交流
對朱宥勳來說,話題被陳玉珍以「要飯說」帶到藝文輔助是否應該存在,是有意而為的設定。「她(陳玉珍)想告訴大家,你們(作家)就是拿錢了,但文化部預算大概占台灣的總預算不到1%,其中給補助的錢只剩1/3。」
朱宥勳認為,沒了補助,有意願創作的創作者仍舊會繼續創作,「對我來說,最不能動的是像『文化黑潮計畫』這種外譯、交流的部分,這些東西拿掉就沒有了。例如楊双子的《台灣漫遊錄》,最關鍵一筆錢不是給作者的補助,是給英文版Graywolf Press出版社翻譯的補助。」
在長年黨國教育體制下,台灣讀者對本土文化缺乏興趣與信心,此現象從書市暢銷排行榜翻譯書多數贏過本土創作可窺知,「因為台灣本土的東西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在某群人心中品牌形象很差,變成不得不採取一個手段,必須出口轉內銷,如果想要創造現象級的作品,要先在國外得到成績才能回來。」
「吳明益為什麼這麼紅?陳思宏為什麼這麼紅?這個往外推,是我們有點悲哀,但必須要有的戰略。」朱宥勳說。

這次罷免對抗的是政治病毒(醫學界)

羅浚晅 年齡不透露 前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祕書長
20250428pol0014-1---20250421^HS^羅浚晅-023_2025-04-28.jpg
羅浚晅醫師曾站在防疫第一線。
我們來到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羅浚晅醫師創辦的卡洛生物醫藥公司去年進駐。五年前的Covid疫情意外成為他參與政治的起點:2020年疫情剛開始時,上萬家診所買不到口罩,有廠商囤貨、哄抬價格,他居中協調口罩、防護衣、酒精等戰備醫療物資的分配,第一次上電視向民眾衛教宣導,「疫情不是只有醫療專業,還有太多政治攻防。」疫情後他轉向研發細胞治療藥物,想向世界證明Taiwan can help。
羅浚晅台大醫學系畢業後,還考取台大法律系,嚮往制度合理、分配公平,因此對立法過程中的政治折衝有深刻體會,他以《再生醫療法》為例:「有一次公聽會,一個立委很凶地問我代表誰?我說我代表人民,他說:『不對!我才代表人民,因為我有票。』國會攻防不是拿專業或誠意就可以解決,有各方勢力和利益,必須去角力。」他話鋒一轉講到罷免,「你有票,所以可以囂張成這樣,人民也有選票可以罷免你啊!」
依親享健保 將排擠資源
今年初,國民黨立委游顥等提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擬將中國籍配偶取得身分證的年限從6年縮短成4年;國眾二黨亦提出《老人福利法》修正草案,全額補助65歲以上、所得稅級距20%以下長者的健保費用,引發對於健保永續性的焦慮。
20250428pol0016-3---20250419^MHMD^419凱道反共集會_攝影董孟航216_2025-04-28.jpg
大罷免浪潮續,民眾為了守護台灣,拒絕統戰,響應「419大遊行」,以創意表達訴求。(鏡報新聞網)
「中配是唯一可以申請年邁父母依親的外配,以及探親期間能夠來台就醫。中國籍配偶占比是64.2%,含港、澳的人數就有38萬9415人,是所有外籍配偶之冠,當我們調整政策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因為影響最大。」至於《老人福利法》,他認為大撒幣後必然造成資源互相排擠和沉重財政負擔。
羅浚晅過去在醫師公會擔任法規會副主委,針對健保相關政策向行政部門提出建議,「醫學牽涉到人命和昂貴資源的分配,是國家最深刻的議題,因此醫學跟政治息息相關,必須在國家制度性的保障下才能好好執行醫療。」健保施行30年,覆蓋率百分百,一直是台灣人驕傲,「健保議題有幾個關鍵:它是保險,也是福利,所以資源有限,第一是永續,第二是收支平衡,還要重視群體之間的公平性、使用者付費。」「中配的問題是,如果其父母依親來台,鐵定是比台灣的年輕人、一般族群耗用更多健保資源。我們做過一個研究,一個人過世前幾年平均1年使用的健保費約2百萬到3百萬元。表面上,依親來台有名額限制,假設開放60個,1年就是1.8億元,且背後有更多人在等待,他們可能會說這不公平,他們的父母需要醫療,那怎麼辦?」他認為一旦開放,將是災難開端,「我們為什麼現在要打開一個可能會發生的道德困境?」
他發起連署,調查醫護人員對中國籍配偶取得身分證6年改4年的意見,「醫護有3千人連署,大家對這件事情非常反感。他們都講到一個重點:在健保資源有限之下,醫護人員要維繫所有台灣民眾都能得到百分之百的覆蓋,不應該慷所有民眾之慨,打開這個大門,還有醫護人員說,如果繼續強推法案,他們就要離職,因為他們不知為何而戰。」
開放陸醫護 感嘆太荒謬
此外,近日國民黨立委陳玉珍、陳雪生提案修改《離島建設條例》,遭質疑恐讓中國醫事人員在沒有台灣執照的情況下執業;疫情期間,陳玉珍亦曾代表金門鄉親,要求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安排醫療專機到中國打國藥、科興疫苗。儘管陳玉珍解釋,按照台灣法規,外國人不包含中國人,羅浚晅仍坦言感到荒謬,「中國的大白(指穿白色防護衣的防疫人員)會直接衝進家門拿棍子打你,我們會這樣嗎?我們很重視醫學倫理,兩邊的醫療怎麼可能協作?」
Covid大疫三年,他與全台醫護並肩作戰,守住台灣,他說當時對抗的是自然病毒,如今罷免對抗的是政治病毒。4月19日,他參與反共護台灣遊行,看到中華民國派、台派、退役將軍坐在一起,氣氛熱絡得像老同學聚會泡茶,他非常感動:「這些人以前無法對話,現在大家想的是台灣的未來,你只要嘗試當台灣隊一天,就不會想回去了!」

民進黨不敢指揮公民團體(教育界)

楊聰榮 60歲 台師大副教授
20250428pol0015-1---20250417^HS^楊聰榮-011_2025-04-28.jpg
太陽花學運期間,楊聰榮曾在師大校內聲援學生參與社會運動。圖為楊聰榮在師大接受採訪。
台師大副教授楊聰榮傳來十多份文檔,皆是PPT格式、量體長達數十頁。把簡報頁數加總,多達上百頁;囊括每個被罷免人爭議事件與後續發展、各選區選票量化分析與相關案件判決,彷彿正在準備教材,認真備課。
號召老師們 短講互接力
其實這是楊聰榮做給自己的大罷免筆記;他教學以外的時間幾乎被大罷免占滿,常需在街頭發表短講。他的另一個身分是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今年1月,中台灣教授協會率先在網路發起「台灣公民罷免傅崐萁們」行動連署;3月,中台灣教授協會再與民團、醫護代表在立院召開「學界醫界罷免傅崐萁們全國6千教師醫師連署記者會」,宣布全台學界、醫界網路具名連署名單已超過6千人。
「我們做的是公民運動;公民團體和政黨扮演不同角色,是這次大罷免運動清楚的脈絡。」「當然,選舉還是會和政黨有關聯,但這次大罷免運動裡,民進黨議員根本不敢指揮公民團體。」楊聰榮強調,大罷免運動主體很清楚,政黨只是協助配合的角色,「公民團體的自主性很高,要收連署書,都是議員收了之後來交給公民團體,而不是公民團體收了、交給政黨。」
楊聰榮研究主題包括族群研究、海外華人研究,任教於台師大國際與社會科學院,太陽花運動時期,師大學生響應運動,在學校擺攤,他也在校園內以行動支持學生,「我們寫文章,都是以本名發表,學者還是希望靠講道理去改變生活。」
學者上街頭講道理,楊聰榮號召老師們接棒公民短講,在收連署書攤位旁擺放肥皂箱,每組2至5人,每次短講3到5分鐘。效果很不錯,這也許得歸功於他任教大學、清楚年輕人的影音宣傳方式,「我跟他們說,現在環境不適合長篇大論;大家輪流講,可接力講1小時。」「老師的工作就是講課嘛,我跟大家說,短講宣傳格式很簡單,只要請聽眾拿手機出來拍,3到5分鐘的內容可直接利用,加個標題,就透過社群媒體,把影音傳出去,不用花時間找人後製。」
參與大罷免運動初期,楊聰榮頻繁和教師們開會,眾人訂定3大方向:建立論述、支援宣講、結合社會力。當國際媒體問他何謂罷免,他如此解釋:「大部分英文翻譯是recall,我們就從這個詞切入解釋:recall在英文裡,一般是說汽車、零件等瑕疵品要召回,我們就告訴大家,這個道理是一樣的,當你發現選出的立委不如你預期,也可以把瑕疵品召回。」
截稿前,他前往彰化出席民間團體罷免國民黨立委謝衣鳯的記者會,回程路上與我們通電話,「我認為,知識分子的貢獻,不只是號召大家一起來做這件事(罷免),而是從歷史高度來講這件事。每次短講,我都會講罷免制度的發展、其他國家的罷免經驗,從瑞士講到美國,再從美國講到孫中山,然後孫中山寫三民主義,我們現在所有人對『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琅琅上口,就是我們社會共同的基礎。」
教育界保守 曾碰軟釘子
只是,教育界氛圍普遍保守,楊聰榮邀請老師們站上街短講、參與實名連署,吃了不少軟釘子,「我相信受到最大壓力的人,一定是中小學的老師和校長。我們的教育體制裡,他們是最保守的,平日也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有些人仍願意站出來,讓大家知道,在『大罷免』這件事上,他們有立場。我很感動。我認為,台灣如果要變成成熟的民主社會,這是很關鍵的一件事。」

民進黨才是我們的側翼(教育界)

史英 77歲 退休大學教授
20250428pol0016-1---20250417^HS^史英-001_2025-04-28.jpg
人本教育基金會門口擺滿各類創意貼紙、文宣。圖為史英在台北人本辦公室接受訪談,胸前掛著罷免羅明才的拔羅波志工名牌。
「我可是簽過保密協定、經過考核、要到街上去排班的志工哦!」77歲的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史英笑咪咪地在台北辦公室接待我們,胸前掛著「拔羅波志工罷免(國民黨新北市立法委員)羅明才工作人員」名牌,那名牌頗具設計感,印有志工本人照片,「因為要拔蘿蔔啊,所以志工們在我名牌上寫:農友國小校長。」
編教戰手冊 列應對範例
我們到訪這天,人本辦公室已成罷免連署站,整齊擺著各類貼紙文宣,人本員工化身罷團志工,正悉心說明連署格式與注意事項,眾人如臨大敵,一撇一捺都不敢出錯。史英說,近日有罷免志工不小心弄丟一份臉署書,懊惱自責、情緒低落,「志工都把連署書視為寶貝,每份都很珍貴,別人稍微摸一下都不行!」
針對藍白指控「罷團都是綠營側翼」,史英今年2月在街頭演講時公開表示:「我們不是民進黨的側翼,民進黨才是我們的側翼。」史英是台大數學系退休副教授、長期推動台灣教改,成立人本教育基金會、參與開辦森林小學,倡議「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如今,這位退休大學教師為了大罷免又站上街頭,不在街頭的時間,他埋頭撰寫《全國大罷免教戰手冊》。他傳來PDF檔,編修過的文件近30頁,「這是教戰手冊第一集,我正努力寫第二集!」
20250428pol0016-2---20250419^MHMD^419凱道反共集會_攝影董孟航012_2025-04-28.jpg
4月19日,民眾湧入凱道,呼籲下架以傅崐萁為首的國民黨立委。(鏡報新聞網)
翻開這份教戰手冊,羅列不同篇章,甚至列出應對謾罵、嗆聲與干擾的回應範例,文末還整理出「羅明才專篇」與「本屆藍白立委惡劣作為匯集」。史英說,罷免志工很常被罵,「有志工跑去眷村社區,第一次去,被居民罵臭頭,但他們就在那邊堅持、微笑以對。第二次再去,就找到人出來連署。這非常感人。」
放眼全球民主國家,史英認為,兩黨鬥爭是常態,鬥爭過程也不免擦槍走火,「在野黨要修理執政黨,有時候搞過頭,我們都可以理解。可是這一年,立法院毀憲亂政的情況,實在太明顯。這些藍委在立法院的作為,基本上就是中共代理人。」
這一年,他普遍感受周遭焦慮,其實,他對民進黨也有諸多不滿。「這場大罷免是讓民進黨知道,他們不可以亂來。如果民進黨亂來,人民也會罷免他們。說我們是民進黨側翼,完全鬼扯,我對賴清德總統也有很多意見。」
無懼上街頭 顧忌老鄰居
史英在現場觀察,許多民眾到了連署站,簽名之前仍有猶豫,「我看到的情況是,有些人雖然願意站出來,但心中還是忐忑不安、還是會害怕,下筆簽名之前,還要回頭看一看。我猜,這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由此可見,台灣人要如何趕走心中的小警總?這是件很重要的事。」他又說,台灣社會長期對權力懷抱恐懼,而這種害怕氛圍,在教育圈特別常見。
史英撰寫教戰手冊,花了許多篇幅處理恐懼這件事。「有志工在街頭專注協助民眾連署,忽然有人從身後敲他的頭。對方打完人就跑掉了,雖然這沒有造成傷口,但志工內心會流血、會有心理創傷。攻擊者就是要造成你內心的壓力和恐懼。」
20250428pol0015-3---20250419^MM王錦華^419凱道大罷免-(4)_2025-04-28.jpg
大罷免持續延燒,4月19日民眾聚集凱道,現場有不少創意文宣,籲下架「舔共立委」。(王錦華攝)
不過,現階段的史英,需要先處理自己的恐懼。過去數十年,他投身教改、不畏衝撞體制,如今想說服鄰居參加連署,卻赧於開口。「在街頭開講,我沒顧忌,也不害怕。可是,要說服自己的鄰里去連署,我卻有點卻步。」
史英近期設定一個目標,要主動上門,和住在社區同棟每戶鄰居們好好聊聊罷免這件事,即使可能吃閉門羹。「我一天到晚叫別人不要害怕,可是要和老鄰居開口、問他們是否願意去連署,自己卻很害怕。我一定要突破這個障礙、正視自己的恐懼。」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