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磚上的二個腳印 見證守住近百年麵店辛酸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8年前葉瑞榮(圖左)的太太過世後,女兒葉怡孜(圖s右)辭去電子公司的工作,回家當父親的左右手。
8年前葉瑞榮(圖左)的太太過世後,女兒葉怡孜(圖s右)辭去電子公司的工作,回家當父親的左右手。
隱身台南大菜市近百年的老店阿瑞意麵,經歷過中正路百貨公司和戲院林立的全盛時期,也曾面臨商圈沒落,第三代葉瑞榮始終不願搬離市場,希望守住爺爺留下來的根。
下午近3點的非正餐時間,台南大菜市裡「阿瑞意麵」依然人聲鼎沸,「3位喔!請坐。」62歲的第三代老闆葉瑞榮聲如洪鐘,招呼客人總是充滿朝氣,一轉身撈麵起鍋,女兒葉怡孜接手加肉燥、肉片,父女倆默契十足。
葉瑞榮15歲回家幫忙,煮麵位置已經站了47年,地上的磁磚地板還因此陷下兩個腳掌印的凹洞。
形容父親是無敵鐵金剛,葉怡孜說他從不喊累,曾經1天站12個小時沒坐下,還不願和自己換手,「我蠻敬重我爸,就算生意再忙,我們對話也不會不耐煩。」早期沒有菜單,葉瑞榮還能一次記得20、30組客人點的單,葉怡孜回憶:「只要客人喊買單,他馬上能講出那桌點什麼、多少錢,有一次客人覺得他太厲害還鼓掌。」
為自己的體力感到驕傲,葉瑞榮拉著記者看他站了47年的煮麵位置,兩個腳掌印凹進磁磚,讓人也陷入他守護老店的過去,「一般人也可以,重點是你要有恆心。」18歲開始站在這個位置,他沒有鬆懈過,支撐葉瑞榮的,還有一股不能被看扁的骨氣。
葉瑞榮說祖父葉蟳原本開武術館,主攻白鶴拳,因為門徒眾多加上祖父交遊廣闊,常有不少人聚集武館,為了方便大家吃飯,1923年祖父在鄰近武館的大菜市開起「飯桌仔」,取名「福榮小吃」。葉瑞榮解釋:「類似現在的自助餐,客人選菜後,老闆幫你夾,認碟子算錢。」當時廚藝好的祖父也賣自製意麵、肉粽,和餛飩。
葉瑞榮仍將阿公開武術館時寫下的藥冊,保存至今,頁面已泛黃斑駁。
說起會武術的祖父,葉瑞榮急忙從家中翻出一本他留下的古老藥冊,封面斑駁泛黃彷彿一碰就會碎裂,內頁以圖文清楚記載人在不同時間、不同部位受傷,該配的各種藥方。他興奮地說:「以前練武的人很講究喔,現在你到中藥房買,可能就只有一瓶止痛消腫的七厘散。」
第二代葉壬癸接手後,因為生意繁忙,葉瑞榮小學一年級就被父親叫到店裡幫忙,「別人騎三輪車在玩,我騎三輪車是把煮好的飯,從家裡載去店面,再去市場載魚漿回來做魚丸。以前很想離家出走耶,覺得我不是家裡的一份子。」
原來葉瑞榮在家中排行第7,有8個兄弟姊妹,其他人因為會讀書,從小不需到市場工作。「像我三哥會讀書,以前早上我負責買杏仁茶泡雞蛋給他喝,然後去店裡幫忙洗碗,幫我爸做麵條、綁粽子,以前沒瓦斯,還要燒柴起火,我一直懷疑我不是爸媽生的。」至今想起,他仍耿耿於懷。
葉瑞榮(圖右)說自己因為不愛讀書,小時候需要幫會念書的三哥(圖左)準備早餐,還得幫父親製麵、顧店。
就算其他兄弟被叫去幫忙,也因為受不了父親葉壬癸的壞脾氣,全都逃跑,「做不好我爸會罵得很難聽,口出三字經,跟唱詩一樣。」葉瑞榮還記得某次父親要打大哥,學過柔道的大哥竟把父親摔倒,「我爸哭著回家,覺得沒面子,後來大哥就搬出去住。」
只有葉瑞榮不敢忤逆父親,對念書沒興趣的他,國中沒讀完,15歲就到攤子準備接班,「但那時候是混日子,我其實心不在焉。」晚上收攤後,他和朋友鬼混酗酒,常和人打架,直到18歲時,父親因心肌梗塞驟逝,他才驚覺自己要扛起老店的責任。「那時有人說:『壬癸翹去了,攤仔也會跟壬癸去啊。』我想,哼!才不會讓你們看衰哩!做給你看。」

福榮小吃阿瑞意麵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國華街三段16巷25號
  • 電話: 06-221-2805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