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窯龍眼香之一】與柴火共眠 沒有白天或黑夜的人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焙龍眼乾的柴火不能斷,夜深了,羅新豐還在灶口前顧火。
焙龍眼乾的柴火不能斷,夜深了,羅新豐還在灶口前顧火。
台南東山區青山聚落的土窯柴燒龍眼乾,已有百年以上歷史。70多歲的羅新豐從阿公那代就鑿土窯烘焙龍眼乾,母親卻也因爬樹摘果重傷不治。
山林中成長的他,一度到海上跑船捕魚;繞過半個世界,他決定與妻子黃素貞和孩子返鄉,續以古法烘焙龍眼乾,度過火候拿捏撞牆期,才找到方向。
車子才開進台南東山區的青山聚落,就聞到空氣中淡淡的龍眼乾甜香。沿途,每隔一小段路就可遇見一座用石頭、磚頭、泥土築成的2樓式柴燒土窯寮。
青山「東之選」的羅新豐和許多村人一樣,從8月起就忙著採果、烘焙龍眼,但連續一個多月的農忙,加上熬夜照顧炕火,70多歲的他顯得有些疲憊。妻子黃素貞一直要他先去休息:「他有點發燒,才吃了藥;我帶你們先去土窯寮那邊,讓他在家睡一下。」
台南東山區青山聚落保留土窯烘焙龍眼乾古法,東之選的老闆羅新豐和妻子黃素貞40多年前返家傳承祖傳農業。
羅新豐沒多說,只目送我們從羅家住處離去。但是,當我們的車子抵達羅家位於果林裡的土窯寮10分鐘,他還是騎著摩托車來了。
他一跨下車立刻往灶口處走,先是檢查柴火,接著檢視龍眼乾的乾燥程度。他說:「柴燒烘焙龍眼最重要的就是火候,有人慣用猛火,有人則先用大火再用文火,我屬於後者,但用的火候更小更溫和,其他人可能焙5、6天能完成,但我窯裡的龍眼得焙上7天7夜才行。」
土窯烘焙的龍眼乾,果肉較Q彈,香氣也比較濃郁。(150~250元/包,依大小不同)
7天7夜焙法,其實是意外拾得。羅新豐也是這2、3年才開始調整,「龍眼成熟季節,每天得上山去摘,沒法每2小時就檢視一次柴火,我索性將火力放小,雖然得多焙上1天1夜,但客人覺得全程慢火焙出的龍眼乾更香更甘。」
窯灶旁,妻子黃素貞正在剪龍眼。她沒有抬頭,卻點出丈夫沒說的勞累:「就算是慢火,不用每2小時就來巡火,但晚上還是得顧火至11、2點睡,凌晨4點多再起床察看,有時乾脆睡在土窯的躺椅上過夜。」
羅家世居台南東山,家族在青山聚落擁有幾甲山林地,隨著季節採收檳榔、樹籽、龍眼和柑橘。至於何時開始焙龍眼乾,羅新豐已無法考究,「我從小就看阿公羅汗焙龍眼,後來爸爸羅其川也做,問村子裡的老輩,都只說上一代就有了,說不出確切時間點。若我阿公還在世,至少120歲,所以東山這帶的土窯龍眼乾文化,推估比日據時代更早存在,應該清朝時期就有。」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