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克萍回溯到少女時期的安好時光,她記得家裡總是在宴客,精研料理的母親隨時都能端上功夫菜宴請將軍父親的友人們,17歲那年父親驟逝,她和母親關係轉為緊張,直到母親過世,「有一天,我身體裡突然翻出很想吃媽媽的菜的味道。」
於是她回到母親出生地屏東,在恆春祖厝旁找了一塊地契作白玉蘿蔔,每年採收都曬成蘿蔔乾,至今已珍藏15甕的想念。








來自母親生長地,經由烈陽日曬的蘿蔔乾,最老的那甕已轉為黑金色老菜脯,其他年份的也有暗褐、棕黃色等色澤,時光緩緩地在家族漬物上留下微光,菜脯乾用來燉湯的甘醇滋味,是她對母親的追憶也是和解,淦克萍說:「我也開始思考會留下什麼讓兒子懷念我。」
淦克萍認為,食物太有力量了,一日三餐看似日常,卻形塑了人的身世,每個家庭的手路菜都有祕方,為每個人打造獨有的味蕾記憶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