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台北沒有什麼館子,五院八部的外燴都要找我們。」現任總經理陳虎符笑著憶當年,他的父親陳萬策帶著幾位60幾歲的外省老兵,靠著退役積蓄和北方口味創業,不但解了許多離鄉背井老立委的饞,也讓天廚在台北餐飲界站穩一席之地。
【來場老派聚餐】不愛火雞愛這味 天廚烤鴨

年底帶長輩去吃洋派火雞未必討好,選中式烤鴨才能博得歡心。已有46年歷史的「天廚菜館」,是許多台北人心中烤鴨的代名詞,但在1970、80年代,卻是政府官員宴客時的心頭好。






來自各省的老委員們不但帶來生意,還是一本本活烹飪指南。菜譜上有道名字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尼罕寧默哈庫它」,是陳萬策在一本《隨園食單》舊書裡發現的滿文紙條,請一位東北老委員翻譯,才知寫的是「牛肚與魚肚」。老師傅就靠這幾字,幾經研究才重現了這道老滿洲菜。

天廚雖掛著北平菜招牌,也擅作滿洲菜和宮廷菜,乍看簡單的「鮮豆雞絲」,準備起來卻極費事,翠綠的豆粒是以人工從甜豆莢中逐顆剝取,1斤豆莢僅能挑出3兩豆仁,鮮甜毫無豆腥,最適合用來孝敬挑嘴爹娘。

招牌大盤菜「天廚老豆腐」以老母雞湯慢火細煨豆腐,直到豆腐生孔,雞鮮滲透入裡,再與車輪鮑片、金華火腿、冬菇等極鮮之物共扣海碗裡上籠屜蒸了,豆腐本是最淡白之物,這道菜卻匯聚山珍海錯鮮美,好看又好吃。

老清真菜「它似蜜」則是蜜汁炒羊里脊肉,不但是婚喪喜慶的頭盤菜,據說還深得慈禧太后的厚愛,因其醬汁甜香如飴,讚曰「它似蜜」,雖然不知是否為後人附會說法,但吃菜之餘聽聽前朝野史,也是到老菜館才能覓得的樂趣。






鎮店之寶「烤鴨」是選用5斤重的宜蘭鴨,經過打氣、淋熱水、淋糖上色、風乾、冰鎮、火烤等繁複工程,才能上桌與食客見面。師傅以熟練刀工片下鴨皮,僅取皮不留肉,質地燦黃,晶可透光。







趁鴨皮仍酥,用荷葉餅包上老配方炒製的甜麵醬、三星蔥白,筋道中交融著鴨皮脆香與蔥香醬甜,層次與存在感都十足。要嫌還不過癮,鴨架子煮酸菜冬粉,鴨肉拆絲炒豆芽,真要出動全家團圓,戰力才夠消滅這一鴨三吃。
天廚菜館
-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南京西路1號3樓
- 電話:02-2563-2380
- 營業時間:11:00~14:00、17:00~21:00,端午、中秋公休。
- 刷卡:可。收1成服務費。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