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忙碌,陳富泉五個兄弟姊妹都由奶媽帶大,課暇之餘才會到布行找父母。「我爸是柔道黑帶,每天下午人家喝下午茶,我們布行的學徒就要跟著我爸學柔道,晚上大家在一起睡在賣布的桌檯上。」提起往事,說起話來中氣十足的陳富泉,忍不住發出洪亮笑聲。
【台灣格子王】開賓士跑石頭路 第一次就拿到Ralph Lauren大單

從小在布堆裡長大,陳富泉還記得:「60年代是台灣紡織業的輝煌時期,景氣非常好,我爸都講一日3市,一塊布1天就有3個價格;(布)只要不破洞,幾乎都交得出去。」
1973年,陳文進與幾位從事布匹買賣的商人成立展立實業、自己織布生產,3年後他再獨資收購所有股份,將工廠落腳台南七股並改為和明紡織。他引進日本織布機生產舒適透氣、洗後無需熨燙的棉料泡泡布,紅極一時。

身為長子,陳富泉的求學之路相當順遂,「小學全校第一名阿嬤就讓我領1,000元,以前1,000元跟現在的5,000元差不多,我高中就存到去買了一輛偉士牌機車。」但他一路在台南求學,成年後卻想到外地闖蕩,選填大學志願時他刻意往北念了輔大,意外促成一段姻緣。
「我們是化學系的班對。」站在陳富泉身旁、現任和明執行副總的李桂林,是陳富泉工作的得力助手,二人畢業便直接回到台南結婚、接班。結縭30多年,受訪時,陳富泉總習慣性地搭著李桂林的肩膀說話,他打趣地說:「她家比較嚴格,大一去我家玩,看到我家這麼民主自由,她覺得很好,所以我們從大二就一路交往到現在。」
就像買車,我爸想說幹嘛買一台賓士跑石頭路?但我認為如果可以,就要一次到位,直接買德國跟瑞士機器。
起初和明只做內銷,陳富泉回家後開始向外發展,但大學生下鄉,創新也帶來父子間的衝突。譬如父親個性節儉,至今冬天仍只洗冷水澡,二人對添購設備有很大的歧見。

陳富泉形容:「就像買車,我爸想說幹嘛買一台賓士跑石頭路?但我認為如果可以,就要一次到位,直接買德國跟瑞士機器。」事後證明,精密的織布機使和明的格子布品質穩定,第一次外銷就拿下美國Ralph Lauren的訂單。「沒有好的硬體設備,織不出來這麼密、這麼細的規格;為了避免公司多頭馬車,我爸後來就裸退,放手讓我去做。」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