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知道我們公司是在賣布的,國、高中時也會幫忙弄一些吊卡,印象中,我爸媽就是很忙很忙,可是以前也不知道他們在忙什麼。」還不滿30歲的陳璽年,外型神似職棒選手林哲瑄,「我媽一直想做品牌,但一直沒有時間,所以我一回來先在工廠待了1年,從源頭認識布,不然布怎麼織,別人問什麼你都不知道,這是不行的。」
【台灣格子王番外篇】紡織老廠第三代 要把機能潮牌推上國際舞台

家族世代經營布匹的和明紡織第三代陳璽年,祖父陳文進原在民權路上一家布莊當學徒,後來陳文進在台南七股成立和明紡織自己生產布料。目前和明紡織由第二代、陳璽年父親的陳富泉經營,他以需要高技術的格子布,讓和明從一家只做內銷的地方工廠,轉型出口外銷,並拿下Burberry、Armani、Ralph Lauren等國際精品大單,去年創下5.5億元營收。
走過40多年代工生產的歲月,2014年,陳富泉與妻子、和明紡織執行副總李桂林一度自創品牌Pachy Sandra,但因公務繁忙始終分身乏術,直到獨子陳璽年從美國回台加入家族企業才有了改變。

為什麼選擇深耕自創品牌?陳璽年分析,「我們的工廠規模不大,要跟大家拚低價,我們其實沒有優勢。我想我們既然有很多的布料,為什麼不試試看推品牌?把現有的技術再做提昇?」
起初,陳璽年利用和明生產的布料製作一系列的襯衫,卻難以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陳璽年到美國旅行,發現星巴克販售著由回收咖啡渣製成的T-shirt,帶給了他靈感,「很多旅客到台灣,會上網Google台灣的哪裡好吃、哪裡好玩,但真的要去找代表台灣的服飾卻沒有,所以我想以旅行為概念做服裝,讓觀光客知道我們台灣對服裝、對旅行這件事情是很在在乎的。」

確定了設計主題,品牌名稱則改為織本主義(WEAVISM),設計感強烈卻強調實用性,並採用台南七股特產虱目魚鱗中抽出的膠原蛋白胜肽纖維製衣,結合台灣在地特點。
「我們做的布料很好,但我想做品牌的思路是,讓買我們衣服的客人,知道這個品牌本身是有故事、有特色的。」陳璽年強調,「你買的不只是設計,我們做的每一件商品的開發、顏色跟選用的圖案,其實背後都有一個含意,這才是最重要的。」
拿出一件襯衫,處處可見織本主義的設計巧思,「我們在下擺內側特別設計了一塊眼鏡布,這對戴眼鏡的人來說非常實用;手肘的部份則使用彈性布料,它讓你把捲袖子這件事情變得很輕鬆。」陳璽年笑說,「我不想做只有炫,但沒有實際功能的衣服。」

其實,陳璽年大學念的是財務金融,原先一心想進華爾街工作,後來考量父母長年忙碌,決定與同樣從事金融業的妻子唐毓琪回台幫忙。回到經營超過40年的家族企業,他嘴上說沒有接班壓力,但幾乎每天都和唐毓琪加班到深夜,傳承三代的擔子,不言可喻。
來自香港的唐毓琪,目前負責織本主義行銷與公關事務,有時也客串織本主義的模特兒。笑說自己是打雜小妹的她,其實也有張神似港星鄧紫棋的明星臉,唐毓琪與陳璽年在美國相識,畢業後進入香港匯豐工作,兩人遠距離交往3年多,去年她也為愛嫁到台灣。
唐毓琪說:「一開始我們沒有預期會回來台灣做這行,我們原本對時尚產業本來也是比較陌生的,但他覺得家人年紀大了,一定要回來幫忙,希望可以用我們在國外接受的新事務、新想法,替家裡的事業帶來一些新的轉變。」

去年兩人完成終身大事後,共同回台打拚事業,工作與生活朝夕相依,不僅要適應全新的工作環境,也要磨和台灣、香港兩地不同的生活習慣,有甜也有苦。「我們拍拖3年都沒吵過架,結果現在一起工作了,幾乎天天都會拌嘴。」唐毓琪忍不住哈哈大笑。
說起話來有股年輕的衝勁的陳璽年,講起品牌的規劃藍圖一點也不含糊,唯獨提到家人,不滿30歲的大男孩還是有些害羞,「我把品牌改為織本主義,就是要時常提醒自己,不可以忘了自己家是織布的,要莫忘初衷。」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