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和領養家庭都是黑洞 憂鬱原來是血緣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接到楊索訊息當天,銀色快手說:「我表面很鎮定,但騎車回家時,感覺像是記憶在抽換。」
接到楊索訊息當天,銀色快手說:「我表面很鎮定,但騎車回家時,感覺像是記憶在抽換。」
弟弟從此姓趙,名佳誼。父親來自江蘇,退伍後在大同公司安勤科工作。他3歲時,全家人從永和搬到新店。父親是軍人出身,對他十分嚴格,他時常被罰站、關廁所,也挨過藤條、棍子和水管。偏偏他個性衝,國小就時常頂撞老師而被體罰。6歲時,弟弟出生了。他從小覺得父母偏心,就算同樣犯錯,父母總是罰他罰得比較重。升高中考試失常,去三峽讀私立高中住校,巧合的是,他跟楊索一樣國中畢業以後就離家,從此與家人漸行漸遠。

性格。同暴烈

銀色快手就讀辭修高中時,常在學生刊物發表詩作,許多人都誤以為作者「趙佳誼」是女學生。(銀色快手提供)
他記得某次回家吃晚餐,「我不知道說錯什麼話,父親勃然大怒拍桌子,我決定不頂撞,但一直不動筷子。我媽不得已把飯菜收走,我在桌子前面坐到隔天早上6點,我告訴自己,(對這個家)我的心已經麻痺了。」
大一那年夏天,他忘了自己為何跟父母吵架,只記得自己賭氣說:「難道我是撿來的嗎?」趙母崩潰哭了,她說:「沒錯,今天就告訴你好了,你是抱來的孩子。」他壓根沒想到自己的人生是骨肉分離的連續劇。當時他只知道,生家住在永和文化路,但姓楊的那麼多,怎麼找?他說:「有人曾跟我說,在永和看到跟我很像的人。以前我會想哥哥長什麼樣子?做什麼工作?」但他知道母親不希望他去找,就怕抹煞她養育的努力。
24歲,趙佳誼開始用「銀色快手」這個筆名,30歲出版第一本詩集。詩作〈我們應該相遇〉寫出他茫然的心境:「我們應該相遇/在城市的某個街道/不確定的牆,張貼著尋找的地址。」
15歲離家後,楊索輾轉做過幫傭和女工,一心期待從事文字工作的她,靠著函授教材自學,以高中同等學力,29歲考上《中時晚報》記者。
2000年,中國時報50週年慶在圓山飯店舉行,楊索負責撰寫紀念特刊現場報導。(楊索提供)
楊索和銀色快手一樣,脾氣硬又容易頂撞父母,跟家庭關係疏遠。她還記得,有一次,她從永和老家回新店租屋處時,搭公車少了一塊錢,堅決不跟家人開口,寧可從永和徒步到台電大樓,少轉一趟車。年輕時也曾發誓「就算死都要死在外面」。她不愛與人交際,做女工時,常爬上宿舍頂樓,「看著淡水線末班車回來,車子越來越近,沒有人可以說話。我在這世上就只是一個人,沒有什麼好留戀。」
「我也想過要離開這世界。」銀色快手記得很清楚,2001年,他進了艋舺大道中國時報大樓,在中時電子報做英文新聞編譯。年輕時,他仗著才華心高氣傲,辦公室坐不住,翻譯拖稿,常常三餐不繼,人緣也不好。狀況最差的時候,他甚至在臉書封鎖趙母和弟弟,醫師診斷他得了憂鬱症,雖然領藥,也沒按時吃。幸好他找到書寫的方式安定自己,「憂鬱症在作家群體當中蠻常見。」講到這裡,他苦笑了一下。

職場。同一棟

楊索則是前一年才從同一棟大樓的辦公室離職。我們似乎可以想像,當楊索前一年在辦公桌前寫稿,銀色快手後一年在隔壁製作電子報版面。2人或許都吃過員工餐廳某道菜,甚至搭乘同一座電梯,偶然停留在同一個樓層。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