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蜜豆冰裡的女人心 幸發亭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創立80年的幸發亭,已由二代媳婦蔡豐筠傳給三個女兒,各持一間店的她們感情和睦,還會互相討論新品研發。
創立80年的幸發亭,已由二代媳婦蔡豐筠傳給三個女兒,各持一間店的她們感情和睦,還會互相討論新品研發。
一碗台中最老的蜜豆冰,道盡中區商圈興衰,也讓二代媳婦蔡豐筠嘗遍人生苦甜。幸發亭曾為第一市場內最老店家,扛著公公創立的心血,蔡豐筠婚後在冰店忙到不見天日,與先生陳慶隆拚出人海盛況,生意好到客人阻止打烊。市場遭逢祝融後,老店多次搬遷,商圈沒落,榮景不復見。後來先生外遇,蔡豐筠為了6個孩子,忍耐苦撐,如今3個女兒各開一間分店,長女陳薇竹更將旗艦店開回中區。蔡豐筠嘆此生總算還清先生的債,才能在他臨終時無憾道別:「來世別再糾纏。」
嚓嚓嚓的剉冰機運轉聲,響徹夏季的「幸發亭」,第三代陳薇竹招呼客人之餘,還忙著切鳳梨準備熬煮配料,「這些事我很小就在做,7歲就幫忙賣冰,因為我是家裡最大的孩子,塊頭又比別人高,有時候我爸都忘記我是小孩子。」50歲的她眨著圓圓大眼,憶起童年趣事,摀嘴笑得像少女。
早期幸發亭的蜜豆冰和台中幾乎劃上等號,曾創下單日近萬人光顧的驚人記錄。(80元/份)

老店面 大如運動場

招牌蜜豆冰會放入蜜到綿軟的大豆、芋圓、湯圓、蜜李子和蜜鳳梨等10種配料,與西瓜、蘋果、香蕉3種水果,覆上晶瑩碎冰角,淋上清香的古早味香蕉油。國小時陳薇竹最喜歡與爺爺搶發號施令的舀冰位置,因為只要踏上略高的台階,放眼望去全是排隊人潮,「站上去就下不來,因為生意很好。我媽擔心我那麼細漢,心臟會受不了。」
二代媳婦蔡豐筠嫁入後,便進幸發亭忙碌到不見天日。(幸發亭提供)
為了受訪,二代媳婦蔡豐筠特地到美容院吹整一頭蓬鬆短髮,略施脂粉的唇色飽滿朝氣。陳薇竹驕傲地介紹:「我媽72歲了,足肖年喔(很年輕喔)。」也許因為長期勞動忙生意,蔡豐筠嗓音沙啞,仍聲如洪鐘,退休後常到店裡巡視,見人手不足,一個箭步便自動補位幫忙。
看著旗艦店裡幾近滿座的店面,蔡豐筠感嘆對比起從前:「以前在第一市場的店面,差不多是這家的8倍大,好像運動場,人山人海,一次可以容納200多個客人,晚上都收不起來呀,客人來拜託說他從台北來,再晚也是要給他吃一碗。」
5、60年代台中學生下課約會、戲院散場,大專生上成功嶺暑訓、寒訓,幸發亭都是首選的報到地點,一碗蜜豆冰等同台中代名詞。
1938年陳溪(右)推出蜜豆冰,以手推車在台中火車站沿街叫賣,直至大腸癌過世前仍常到冰店巡視。(幸發亭提供)
幸發亭原名「辛發亭」,1938年由蔡豐筠的公公陳溪創立,他參考日本流行的四果冰,在豆類、蜜餞與糰子等4種冰料上,增加配料和水果至十多種,取名蜜豆冰,以手推車在台中火車站沿街叫賣。
當時蘋果為高檔水果,陳溪首創將切片蘋果放入冰品,蜜豆冰因此廣泛流行,1943年在台中最熱鬧的中區第一市場設立攤位,生意更達全盛。

相親完 隔天就訂婚

1966年,蔡豐筠與先生陳慶隆相親,隔天隨即訂婚。當年閃婚沒有浪漫情節,只有柴米油鹽的迫切。婚後,二十出頭的蔡豐筠進冰店接班,開始不見天日的忙碌,「沒有約會、看電影,連吃飯都沒時間,以前把冰當飯吃。」從未戀愛的她,以為攜手打拚就是愛情。
二代陳慶隆負責外場指揮,還會在門口拍手出聲招攬客人。(幸發亭提供)
當時冰店兼賣肉圓、肉羹麵和水晶餃等自製鹹食,還陸續增加三豆牛奶冰等品項,蔡豐筠負責廚房內場,先生指揮外場,每天早上6點備料,直到半夜一點打烊,生病、懷孕都得照常上工。無悔為家庭付出,陳薇竹小時候曾問過母親:「妳每天眼睛張開就工作,晚上回家就睡覺,這樣生活有意義嗎?」
回想悲苦的往昔,蔡豐筠緩緩望向大女兒說:「我懷她10個月的時候,差點死掉。」情緒由淡轉濃,她激動比劃動作,還原當時情景。
第二代蔡豐筠(前)憶起懷大女兒陳薇竹(後)的經過,根本是鬼門關前走一趟,臨盆前還摔倒且嚴重燙傷。
當年她大腹便便,打烊後還負責煮員工宵夜,抬起十幾人份的大桶湯麵,卻踢到矮椅摔倒,整桶熱湯潑灑上身,手臂、脖子、胸口和臉頰嚴重燙傷,至今脖子仍留下明顯疤痕,直到臨盆前子宮頸開到三指,都還在店裡煮豆子。陳薇竹佩服地說:「我媽真的很辛苦,叫我這樣我可能會瘋了。」

全盛期 房間全是錢

隨著6個小孩陸續出生,冰店生意也越來越忙,長女陳薇竹因動作快,最常被叫來幫忙,她一次能端7碗冰,兒時替換穿的只有制服和睡衣,「沒時間買衣服,也不能去玩,如果同學來找我,我都請她們幫忙端冰,可以免費吃冰啊。」早期營業收入皆裝進布袋,陳薇竹最快樂的時光,便是打烊後和爺爺回家數錢,「倒出來後房間全是錢,我們就坐在錢中間算,有次賺了8萬5,那天累到整天沒吃飯。」
陳薇竹(右)7歲就進店幫忙,現在她也把2個讀國中的女兒叫來冰店打工。
眾多孩子中,父親最疼愛陳薇竹,「我爸很凶,但他不會打我,弟弟妹妹會吃味說『恁爸』(妳爸)。」陳薇竹記得,冰店生意好,引發市場其他攤商跟風賣冰,父親陳慶隆會站在門口招攬客人,拍手出聲吸引注意,還曾因搶客,和對面店家大打出手,後來他霸氣買下左右2個店面擴大,不讓競爭者追上。
強人父親唯一一次低頭,是為了女兒前途。陳薇竹讀南開專科時被退學,父親帶著她向校長朋友求救,「我第一次看到我爸低聲下氣求人,我也很討厭自己。」
幸發亭最初設在台中第一市場內,店內多為圓桌,當時創辦人陳溪生日,全家人聚集在冰店內慶祝。(幸發亭提供)
1978年第一市場因電線走火失火,唯有辛發亭倖免於難,陳慶隆特地將店名改為「幸」發亭,取其幸運、幸福之意,沒想到之後還是難逃祝融之災。陳薇竹惋惜地說:「第一市場燒掉,等於把我們家也燒了,如果一直在第一市場,現在生意應該還是好得很可怕。」後來第一市場改建為第一廣場,幸發亭移到地下一樓,人潮不如以往。1995年衛爾康餐廳大火,奪走64條人命,傳出幽靈船將到第一廣場載滿百人才會離開,更讓第一廣場形同空城。
觀察到商圈轉移,陳薇竹建議父親將店開到外圍的繼光街,原本父親不同意,陳薇竹親自到繼光街一家生意不錯的簡餐店,估算人流與營收,用數字說服父親,「那家店1天營收至少1萬多元,我們應該也不錯,沒想到我們冬天1個月業績還有20多萬元,比之前更好,我爸才相信我的眼光。」她也曾不顧父親反對,到草屯的寶島時代村設點,單月營收達100多萬元,對事業的大膽和好勝,她最像父親。

納二房 氣到快發瘋

在家幾乎沒人敢反抗陳慶隆的決定,包括他娶二房進門。蔡豐筠說,41年前她得知先生外遇,崩潰想死,「嫁我老公非常痛苦…想說結婚了,死心塌地對他好,結果鄰居跟我說:『妳這麼呆,做死做活,人家在外面帶女人吃餐廳。』我知道時氣到快發瘋。」
蔡豐筠研發出三豆牛奶冰,也陸續增加到十多種品項。(65元/份)
二房進門後,蔡豐筠每晚痛哭到昏睡,隔天照常工作,忍耐全為6個孩子。某次她氣到逃進寺廟,打算出家,還是婆婆勸先生帶她回家,「他吃定我心軟,還牽著大女兒來。」大人的恩怨,她從不遷怒於小孩,顧店之餘也幫忙看照二房的兒子,「我把他當我兒子帶,上完大號,我也幫他擦屁股,孩子是無辜的。」她安慰自己,放先生自由,不再約束和計較,自己才能自由。
一晃眼孩子們都大了,皆可獨立顧店,從未約會的蔡豐筠和先生才一起出國,蹤跡遍及泰國、日本等。蔡豐筠清楚記得,2人共旅遊10次,也是先生罹癌、中風後,她才在從不認錯、感恩的大男人口中,聽到「謝謝」輕輕2個字。
孩子長大後,蔡豐筠(後左)和先生陳慶隆(後右)偶爾會出國旅遊,也曾到泰國騎大象。(幸發亭提供)
陳薇竹低調透露,現今繼光街店面由「阿姨」負責,父親過世後,二家人也和平共處,希望記者不要多著墨,擔心同父異母的弟弟與妹妹會受傷。
如今蔡豐筠的二女兒與四女兒在台中北區各開一間分店,品項大同小異,裝潢各有風格。大兒子陳冠溢則負責供給所需的芋圓、地瓜圓,而非親生的二房兒子陳永安在一中街開手搖飲「蜜滋麻美」,也常找蔡豐筠聊天,還會與其他姊姊合資招待她出國度假。
第三代陳永安在一中街開飲料店「蜜滋麻美」,將黑糖珍奶撒上花生、芝麻粉或抹茶粉,打造成可以喝的甜點。(奶蓋粉圓黑糖鮮奶,50元/杯)
4年前陳薇竹重返中區開旗艦店,想完成父親在起源地振興老店的心願,還推出麻糬雪綿冰、咖啡豆花等新品。後期陳慶隆中風行動不便,仍會緩緩騎車過來,「他想我就跑來,剛開始還氣我裝冷氣,覺得開銷很大,可是時代變了,他看到滿滿人潮,開心到站門口幫我招呼客人。」出生台中的作家劉克襄驚喜老店捲土重來,曾撰文稱讚:「做法跟過去吃到的一樣,這才是台中的冰。」
4年前陳薇竹回台中中區開旗艦店,將懷舊元素放入裝潢,勾起老台中人不少回憶。

病夫逝 釋然獲重生

今年1月,陳慶隆因器官衰竭於醫院驟逝,未及見任何孩子最後一面,陳薇竹很自責,在父親最後時光,她忙於生意,疏於陪伴,「我爸覺得疼我就是給我錢,我認為孝順就是賺很多錢給他。但人生應該不只有錢,我爸應該是想我多陪他吧…」帶著濃濃鼻音,她雙手扭緊拭淚的衛生紙,將不捨吞進沉默。
病榻前見先生嚥下最後一口氣,蔡豐筠彷彿哭盡畢生委屈,直到出殯那天,她淡然道別:「不是因為他走了,我不知道哭什麼,最後我說:『上輩子欠你的,這輩子還清了,下輩子不要再糾纏,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原來淚水的重量,是釋然和重生,人到從心之年,總算能為自己而活。
4年前陳薇竹重返起源地台中中區開幸發亭,只為一圓父親振興老店的心願。
惟有提到兒女,蔡豐筠仍面露擔憂,指著大女兒身上的傷疤說:「她的頭腦最簡單啦,小時候人家要割她的手,也伸出去給人割,呆呆。」也掛心大兒子要養3個孩子,直說備妥積蓄,隨時作他們的後盾。孩子們的靠山,依然穩穩矗立,挺著老店,安然前進。
台中,陳小姐。

顧客這樣說:配料豐富 環境好

我從國小吃到大,是很懷舊的滋味,以前放學都會和同學約來這裡。

最喜歡的是招牌蜜豆冰,配料豐富,豆類熬得綿密軟爛,還有香蕉油特殊的香氣,現在環境改成這樣更好,舒服又有老味道。

台中,陳小姐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