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真的很玻璃心,聯準會如預期降息一碼,也提前宣布停止『縮表』,既維護了市場流動性,又凸顯出經濟基本面其實沒那麼糟,算是相當不錯的結果,但從各類資產價格表現來看,大家似乎頗失望。」聯準會宣布降息一碼,1位債券基金經理人私下評論,此舉算是「寬鬆有餘,但安撫不足」。
【理財最前線】10年聯準會首度降息 投資4寶出列

如先前市場預期,7月底美國聯準會宣布降息1碼,指標利率目標區間降至2到2.25%。不過,被市場解讀為相對「鷹派」的會後聲明,背後究竟透露了什麼?10年首度降息原因,是經濟基本面露出敗象,或只是中期利率政策調整?投資人該如何接招、調整投資標的?帶你一次掌握。
預防式降息 利率降一碼
為何聯準會降息一碼,市場仍重挫?主要原因在先前不少聲音認為,7月底聯準會調降利率,是美國進入降息循環的開端;換言之,9月及12月可能還各有一次降息一碼的機會。但當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開口否認「進入長期降息循環」時,美股就一路往下走,「鷹派降息」成了這次市場下跌的理由。

但回歸理性分析,投資人可思考一下,這次市場跟聯準會「賭氣」究竟有沒有道理;「如果聯準會一次降息二碼,或承認將進入長期降息循環,就代表經濟基本面需要急救,此時就算貨幣寬鬆,對市場來說反而不是好事,投資人應該躲得愈遠愈好。」元大亞洲優選高收益債券基金研究團隊指出。
反觀這一次的降息,比較像是在經濟成長週期中稍做調整,聯準會顯得游刃有餘,與過去幾次被迫降息、搶救經濟情況大不相同。安聯投信產品首席蔡明潔表示,現階段美國經濟成長仍穩,消費力道還算強勁,多數企業也已針對貿易戰進行產線調整,聯準會選在此時降息,只是「買個保險」,並非看壞基本面。
換句話說,儘管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但美國整體數據表現不差,在「調整已達,衰退未滿」下,投資策略如何因應才是接下來重點。元大亞洲優選高收益債券基金研究團隊就建議,投資人應從基本面、籌碼面及情緒面變化,逢拉回找買點。
基本面穩健 美股逢低進
由於鮑威爾會後聲明指出「這次降息並非長期連續降息的開始」,意味美國經濟基本面尚稱穩健,不必透過降息刺激拉抬,也讓市場吞下一顆定心丸,對風險性資產來說仍可偏多看待。

「先前,市場對美國經濟疑慮頗深,不論總經數據或企業獲利,都以較保守方式預估;現在會發現,原來美國經濟基本面具一定韌性,資金就會有回補動機,特別是美股、成長型類股都可逢低布局。」元大亞洲優選高收益債券基金研究團隊指出,尤其美股算是「健康的回檔」,逢拉回修正,反而可趁機留意進場點。
籌碼面鬆動 有利高收債
受到聯準會降息一碼影響,美國與其他區域利差縮小,接下來將吸引資金轉向殖利率較高的區域,包括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高股息股或股息殖利率較高的地區。特別是在經濟並未真正衰退下,聯準會所做的降息決定,將為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提供一個不錯的投資機會。
瑞銀資產管理亞太區投資專家團隊主管鄭彥廷表示,除了美國外,中國及亞洲央行也有充足的降息空間可刺激經濟,有利高收益債市表現;「目前美高收的違約率處在歷史低檔,加上信貸週期獲得延長,發債量減緩,使得美國高收益債券呈現供不應求情況,在技術面部分提供一定支撐。」
至於亞洲部分,據美銀美林統計,亞洲高收益債券殖利率達7%,幾乎完勝絕大多數債券資產,儘管目前信用利差已收斂,但相較其他區域,亞高收的風險報酬仍具吸引力,加上中國銀行對亞債需求持續攀升,資金動能無虞,也成了美國降息一碼後,值得留意的布局方向。

不過目前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價格都不算特別便宜,「買跌不買漲」還是操作最高原則;另外,儘管這次聯準會降息只是「預防性」,但全球經濟走緩風險仍在,穩健型投資人若想追求較高收益,建議可從信用風險較低的新興市場主權債、新興市場投資等級債,或美元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切入,相對安全。
情緒面避險 黃金白銀夯
「目前全球景氣已露出疲態,加上美中貿易戰翻雲覆雨,對全球經濟衝擊難以預測,因此避險型資產仍是投資組合中的標準配備,像黃金、公債、白銀就可特別留意。其中,白銀具備避險及反應基本面特性,進可攻、退可守,在資產配置上可視為一枚活棋。」元大亞洲優選高收益債券基金研究團隊指出。

但要注意,白銀與黃金價格呈現高度相關,且歷史波動程度約為黃金的1.7倍,白銀波動性較大,不過投資工具選擇不如黃金多,且實體白銀交易還要繳5%的營業稅,投資人若想牛刀小試,看好白銀落後補漲潛力,建議可透過白銀ETF波段操作。
強化防禦力 增REITs配置
除了避險三寶「黃金、白銀、美國公債」外,受到各國央行重新傾向鴿派,REITs也成了市場資金趨吉避凶的重要工具。
駿利亨德森環球房地產股票團隊共同主管白朗佳(Guy Barnard)即表示,近半年美國聯準會態度180度大轉變,主要原因就是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感到不安。在此情況下,相對股市及債市,房地產的股利率便具相當吸引力,且就波動性來看,適時在投資組合中配置REITs部位,也能有效提供資產下檔保護。
過去經驗顯示,REITs常在經濟復甦初期、景氣循環末期階段扮演「救援投手」角色,亦即當債券殖利率受到壓抑時,可藉由房地產收益來彌補債券損失。未來,隨著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與投資風險升溫,投資人也可在股債配置之外,增加REITs、房地產基金部位,進一步強化資產配置的防禦力。
重點是,美國聯準會已鳴槍降息,儘管經濟情勢還過得去,但金融資產價格都不便宜,投資布局必須力求均衡,建立好資產防護網,切勿集中重壓單一資產,也不宜對預期報酬有過高期待,才能賺到舒服安全的利潤。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