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馬生活工坊男主人南賢天與女主人張秀娥,16年來,結合原住民圖騰與客家元素,自創力馬陶瓷品牌,販售原民文創夢。夫妻倆飲水思源,張秀娥直言:「今天力馬都是用原住民圖騰,我們拿什麼來回饋部落?我想原住民所有事情就是因為教育機會不均等,父母愛喝酒,孩子何其無辜?孩子沒辦法選擇他要在哪個家庭出生,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栽培,相對他以後發展的機會就會比較大。」
【在客庄原夢番外篇】小三父逝母堅持讓7子女受教育 他挺原民教育有洋蔥

「我小學3年級時爸爸就過世了,過去他帶領部落族人造林、伐木,算是壯志未酬吧!我媽獨力扶養7個小孩,責無旁貸承擔過去他為了族人,向民間米廠借貸的債務。」力馬生活工坊男主人南賢天是台東卑南族,父親生前擔任警察、母親則是助產士,皆是部落少數有受教育的知識分子,夫妻倆堅持讓7個孩子都念書,甚至捐2甲地興建卑南國中,埋下南賢天做公益、回饋偏鄉部落教育的種子。

開店初期,夫妻倆仍處於負債狀態,但張秀娥堅定地說:「我們不是等到負債還完才做公益的,今天你有1塊錢,你願意投入1毛錢做公益,跟你有1億元,你願意投入1000萬元,都是等值的愛,我們能力有限,不強求等量的愛。」不少遊客深受夫妻倆的理念所打動,慷慨解囊5萬、10萬元,2人將演出小費與部分開店盈餘湊成一定額度獎學金,捐給偏鄉學校。

「我們鼓勵老師留在部落教孩子,孩子得獎、老師也可以分獎金。」南賢天堅信,有被愛與祝福的孩子比較不會走上歧途,「我們給孩子愛、擁抱和一點點金援,日後孩子可以對社會有一份貢獻,不一定只有會念書才叫好,今天如果你很會開車,就當一個很好的司機也OK呀,如果你身強體壯反應快,去當保全也很OK,只要夠努力,行行都能出狀元。」
「有多少能力就盡量做,假如不行就尋求你的朋友,把問題丟出來,找大家集思廣益。」南賢天透露,早年夫妻倆擺攤時曾受教育界人士牽線,進而接到公部門標案,一次下訂30、50萬元,可勉強支撐窯廠運作,只要學校單位有需要,2人總是盡力幫忙。

除挹注台東偏鄉學校,苗栗泰安1間小學師生宿舍爆發頭蝨群聚感染,加上學校宿舍老舊不夠用,校長私下請求力馬生活工坊協助募款30萬元,「我們一時間沒那麼多錢,就跟身邊朋友募款。」但頭蝨問題迫在眉睫,夫妻倆先發起部落義剪,配套宣導家庭衛生觀念,否則學生放假回到部落,阿公阿嬤未改善枕頭、棉被衛生環境,問題只會層出不窮。
「我們希望改變所有人對原住民的看法,不是所有原住民都愛喝酒,在部落都躺在哪裡的。」張秀娥以夫為傲,她感性地說:「很多人看到南先生,才知道原住民可以有這麼勵志的人,原住民的孩子也是很可愛,除了會跳舞唱歌,他們也可以是很正向的。」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