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星老闆番外篇】參與社區營造太熱心 弱勢暱稱「萬華土地婆」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全台灣僅剩辜凱鈴(左二)堅持手工製作涼粉,常常有老師帶著學生或當地導覽帶團參觀。
全台灣僅剩辜凱鈴(左二)堅持手工製作涼粉,常常有老師帶著學生或當地導覽帶團參觀。
「這是全台灣最後一家手工做涼粉的店。」早上10點半,萬華大理高中的老師帶著一群學生走入店裡,辜凱鈴端出涼粉讓同學們試吃,向一群十多歲的孩子介紹這已有60年歷史的甜點,也帶入一些艋舺過往的故事,。
雖是土生土長萬華人,30歲以前辜凱鈴對自己的家鄉認識不深,在外讀書、工作,對萬華的印象是媒體形塑,直到接手擺攤才重新認識這塊土地。「在街口擺攤常看見有人來田野調查、導覽,還有一些客人考我古地名,我好奇就去查。沒客人就翻翻發展史,發現不一樣的萬華,就希望可以恢復以前的風華。」
個性豪爽的她跟三教九流、各種階層都能當朋友,「有一次揪吃薑母鴨,同桌的有曾經是街友的人,有艋岬在地旺族,每個人背景都不一樣。」因為這種特質,更能串聯、說服眾人一起做社區營造,除了幫助弱勢,也要扭轉民眾對萬華只有色情與街友的刻板印象。
辜凱鈴參與許多萬華的宮廟文化活動,最常去的是供奉媽祖的啟天宮,壓力大時還會去找她口中的「默娘」談心。
3年前她在貴陽街租了店面,想把人潮帶進沒落的台北第一街,也希望讓社造夥伴可以有歇腳處。一起租下二樓的是關注無家者、街賣者、回收者等群體的「人生百味」,辜凱鈴時不時也參一咖他們的活動。
凌晨起床做涼粉,收攤聯繫辦活動、演講、導覽,「有一陣子太累全身都痛,背是拱的沒辦法躺,還有壓到坐骨神經坐輪椅,身體爛掉沒辦法做生意。」但聽她提到關懷貧窮議題的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萬華老城咖啡香活動,充滿動力,即使累出一身病還是停不下來。「做這件事情很爽,你會發現這個地方很慢,但在改變。」
辜凱鈴(左二)與防疫旅館禾順商旅總經理徐舒涵(左一)因同樣關心在地人事物結為好友,常會推薦店家讓徐舒涵幫居家檢疫者訂餐。
採訪這天,下午2點多一些涼粉就已售罄,辜凱鈴帶著我們繞了一圈,到了龍山寺附近的禾順商旅,介紹我們認識在業績只剩一成的情況下,仍願意站出來當防疫旅館的商旅總經理徐舒涵,辜凱鈴介紹附近店家讓徐舒涵幫居家檢疫者訂餐,對於這波受創的餐飲業者多少有些補貼。還去了她暱稱為「默娘」坐鎮的啟天宮,聊著修復神像的故事與廟的歷史,要讓我們這些外地人更了解在地文化。
「我做這些事沒想過跟自己的生意有沒有關係,只覺得這個地方需要改變。」辜凱鈴的熱心,讓她被弱勢團體稱為「土地婆」,幾乎是有求必應,雖然嘴裡嚷著「很累ㄟ」,卻不願放棄可以接住弱勢者的任何機會。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