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賣牛奶番外篇】乳牛獸醫的耶誕夜不平安 拚2小時一身血淋淋返家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龔建嘉說,一般牛隻在清晨5到6點之間擠奶,而獸醫的診療時間通常落在上午7到8點左右。
龔建嘉說,一般牛隻在清晨5到6點之間擠奶,而獸醫的診療時間通常落在上午7到8點左右。
上午8點鐘不到,鮮乳坊的總部一片燈光昏暗,除了清潔阿姨賣力地吸著地板,龔建嘉是最早到的員工。「牧場的工作比這個(採訪)早很多,我通常5、6點就準備出門。」他一週只有2天北上開會,其餘5天都在中南部巡迴牧場看診。
龔建嘉說,一般牛隻在清晨5到6點之間擠奶,獸醫的診療時間則落在上午7到8點左右。而受一診療一般分為例行性檢查,如直腸觸診、超音波繁殖管理等,其他臨時緊急的工作則包含了難產、開刀。「有些牧場的距離比較遠,所以我通常5、6點就準備出門,一天平均開車里程大概是2百公里左右。」
某一年的耶誕節,龔建嘉在深夜12點接到酪農通知有母牛難產,「那時我已經洗洗睡了,但一接到電話我就趕快過去。」他說通常母牛難產,獸醫2小時內沒趕到,大牛、小牛可能都會死亡,「難產是最跟時間賽跑的,任何疾病都沒有比難產更緊急。」
當天他一抵達牧場,因為小牛胎位不正,母牛長時間出力後,已經失去力氣倒臥在地上。「牛是站著生的,如果難產,就是獸醫把手伸到子宮裡、把小牛拉出來。如果母牛躺下的話,你就要趴在地上診療。我記得那天寒流來,我穿著短袖,身上都是牛的血液、羊水、糞便與尿。」
龔建嘉拿著聽診器,正在為一頭剛出生的小牛檢查身體。
「其實我手一伸進去的時候,就知道小牛已經凶多吉少,但你要趕快調整情緒,因為你下一個工作是趕快救這隻大牛。」這天龔建嘉耗時2個多小時,幾乎筋疲力竭,危在旦夕的小牛最後仍然不治,「但最後很開心我們保住了母牛,你有成功救到牠,然後血淋淋地回家,我覺得那就很值得了。」
龔建嘉指出,目前台灣專門看乳牛的獸醫大概20幾位,其中有一半以上都快退休。「以正常的醫病比,理論上需要120個乳牛獸醫,這是嚴重斷層。」事實上,不只是乳牛,包括豬、魚、雞等經濟動物獸醫人數,在台灣普遍都不足。
4年前鮮乳坊啟動了乳牛獸醫培訓計畫,在暑假期間媒合學生到鮮乳坊合作的4個牧場實習,並由鮮乳坊發給學生實習津貼。目前透過該計畫到牧場實習的學生已超過60人,今年則有18人在牧場實習。
4年前鮮乳坊啟動了乳牛獸醫培訓計畫,龔建嘉(中)盼透過計畫,能減少人才斷層的問題。
「實習結束後,他們會交給我一份心得,讓我知道未來他們畢業後,有沒有興趣投入這個產業?這趟實習過程對他職涯的發展,有什麼新的體悟?」龔建嘉樂觀地說,現在已有2位獸醫系畢業生因此計畫確定投入大動物現場,「2個聽起來好像很少,但其實已經增加了10%囉!」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