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酒醉 失控毆打母與姊
【老憨兒尋家記3】兒子虐打母、姊與外甥 憨兒苦等照養機構床位

無殘無疾的孩子們,大多嫁人或打零工。身為唯一同母異父的陳文梅,說起這些哥哥、姊姊,對我表示:「很多事,不好說。」但她連帶蔡美莉去做結紮手術的事都跟我們說了:「她mess(月經)來的那時候。忘了是社會局還是衛生局,跟我們說,沒有要讓她結婚的話,要不要幫她結紮?」那幾年,家中總有兒子的朋友來訪,酒後狀況難料,謝明珠糾結許久,不想女兒的遭遇複製到外孫女身上,終究同意了。

據不願具名的鄰居所述,11年前,這家發生了一次嚴重的衝突事件,離婚後的謝秀琴二弟酒醉回家,失控暴打母親謝明珠,母親頭破了,縫3針,謝秀琴的耳朵也全是血。也就是在這一年,陳文梅決定將三姊謝秀琴、外甥女蔡美莉送到牧心智能發展中心。她原想將母親謝明珠也接到自己遠嫁的彰化居住,「但她捨不得,可能擔心離三姊太遠了。」陳文梅說。
但,鄰居又說,去年,二弟一度掐住謝明珠小外孫的脖子,她為了保護孫子,結果被推,撞到廚房的廚具,整排肋骨斷掉。血跡斑斑的記憶,我同樣向陳文梅轉述,換來一陣沉默。我問陳文梅,11年前,為什麼沒將謝秀琴的小兒子一起送到牧心照護機構,她說:「男生宿舍沒有床位了。」
牧心成立於23年前,幾個憨兒家長,因考慮到自己的孩子老後處境而創立。當時全國僅剩台東尚未有安置身心障礙者的機構,從20坪租來的教室,到現在能提供全日照護,但床位也僅有30個,至今仍是唯一能提供憨兒全日照護服務的機構。再遠些,得送到花蓮玉里的怡峰園。
謝秀琴在牧心,從黑髮住到白髮,缺的門牙補上了,智能障礙的兒子卻一直住在家裡,最後下排剩2顆牙齒的謝明珠成為主要照護者,只因為11年前床位不足?

也非特例。我們陸續採訪了4個老憨兒照護機構,其中3個有排隊狀況。衛福部社家署身心障礙福利組組長尤詒君表示,目前全台相關機構的床位,大約是8成5的入住率,並非床位不足,「很可能是因為大家都想挑比較好的機構。」採訪過程中,我發現這一批剛浮上檯面的老憨兒,50至60歲者,多是「無有早療,也無經過入學時的篩檢,但成長過程醫學進步,平均餘命增加」的一代,需求出現了,群體輪廓卻始終不明朗。
「憨兒」一詞,由喜憨兒基金會於1995年創立,為了去除過往以智障、白痴形容「心智障礙者」的汙名,另創「喜憨兒」一詞翻轉形象。但老憨呢?我問尤詒君老憨定義,尤詒君指出一個盲點,說:「心智障礙者的老化,其實是自己跟自己比,並非到了什麼年齡就算老化。這需要專業的教保員主動發現、通報。」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