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份就業報告中,美國的失業率由5.8%上升到5.9%。而就業人數與失業率同步上升,顯示有更多美國人正在回到職場。
【達觀股市】美消費模式轉向服務 盯緊企業庫存水位

美國勞工部在上週公布了6月就業報告,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85萬人,遠超過預期的70萬人。雖然就業數字遠超過預期,但整份就業報告搭配其他的經濟數據來看,說明了美國人的消費模式與整個經濟走向正在發生改變。
美國民眾陸續回到職場,最主要原因在於疫情解封,所以企業需要更多員工來滿足市場對於商品與服務的需求。而美國有多個州提前結束每週300美元的額外失業救濟,則是進一步加速美國人回歸職場的速度。事實上,每週300美元的失業救濟,預計將會在9月底全部結束,因此,接下來幾個月,應該可以看到就業數據持續改善。
大量勞工回到職場之後,過去採用加薪、加班來滿足產能的方式也開始改變。上個月的就業報告出現了每週工時、每小時薪資上漲趨緩現象。如果這樣的現象持續下去,那麼下半年的通貨膨脹可能就能夠獲得些微紓解。
解封出遊 餐旅紛增員
而這次非農就業新增的85萬人當中,扣除政府單位雇員,剩下的約有一半是休閒與飯店業聘僱的人員。這反映的是美國在疫情解封之後,美國消費者開始外出旅遊,所以包括餐廳、遊樂園與飯店都需要大量雇員。
如果搭配近期的零售銷售數據來看,零售銷售年增率在4月見到最高點後已經開始下滑,這或許表示美國消費者正在從消費商品轉向消費服務。但同時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持續上升、房地產與汽車銷售則開始趨緩,這會否成為下半年銷售旺季不旺的關鍵,就需要進一步盯緊各企業的庫存水位。
債券市場或許已經預示了這樣的變化,即便各種經濟數據火熱、聯準會轉向鷹派,債券殖利率仍在下滑當中。
這對於仰賴大量商品出口的台灣來說,必須要特別留意。如果商品銷售趨緩、甚至出現超額預定後的大量庫存狀況,那麼,相關產業可能就必須得經歷一段消化庫存的過渡期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